历史档案 MORE
上海酱园弄杀夫案, 70年来一路成为文
2024/10/10
寻找超自然力量:纳粹的玄学信仰
2024/04/06
败将吴佩孚如何重新崛起
2024/03/11
真实的潘太师: 统一中国的仁将,却被
2023/09/05
陈纳德助手的中国往事: 帮助建立空军
2023/09/05
三地书 MORE
凉山纪:穿越皮相、抵达本质的真实
2022/02/14
《博物学家》:真正的博物学家是训练
2022/02/14
《奥斯曼之影》:一部令人惊叹的全球
2022/02/13
从色当战败到巴黎公社的全景式记录
2022/01/14
约翰·伯格:为世间真正重要之事写作
2021/12/22
晚清最后的名将聂士成
2022/09/15 | 总第807期 | 作者 王戡 | 编辑 陈祥
命运往往在不经意间改变。袁甲三在1862年因病离皖,聂士成改投合肥同乡刘铭传。他作为其铭字营的一员,在安庆坐上西方人驾驶的轮船,在沿岸太平军无可奈何的注视下开赴上海,这是聂士成与西方科技最初的接触。铭字军隶属于李鸿章的淮军,驰援上海是其一生功业的起点。聂士成适逢其时,追随左右,得以见识日后的风云际会。
慢综艺,治好了谁的精神内耗?
2022/09/15 | 总第807期 | 作者 冯祎 | 编辑 孙杨
原本这个没有流量明星、没有宣传投资、没有豪华道具、没有恶剪矛盾的综艺,似乎踩中了每一个“雷”点,但在同期播出的《向往的生活6》《花儿与少年4》《五十公里桃花坞2》等慢综艺,遭遇口碑收视双危机时,相处不尴尬、做任务不敷衍、有情怀但不说教的《快乐再出发》,让很多观众自认找回了看慢综艺的快乐。
死去的希望与自杀的诗人
2022/09/15 | 总第807期 | 作者 姜昊骞 | 编辑 陈祥
尽管中文世界通常将阿多尼斯的国籍标记为叙利亚,但这显然并不完全。事实上,对《阿拉伯人的梦想宫殿》中记述的大部分人物来说,出生地恰好属于的国家都只是人生旅程中的始发站,有时也是终点站,比如1982年在贝鲁特自家阳台上自杀的黎巴嫩诗人哈利勒·哈维(Khalil Hawi)。
明亡清兴:被红夷大炮改变的中国历史
2022/09/15 | 总第807期 | 作者 王淼 | 编辑 孙杨
十六世纪原是欧洲文明所开创的“大航海时代”的起点,其殖民扩张裹挟着军事变革与技术革新所获得的成果,同样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带来极大的冲击,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明廷开始引进并仿制红夷大炮,以期在对后金的战争中重新掌握主动权,这个过程贯穿了明清易代的全部历史。
古文明中的两种海洋
2022/09/15 | 总第807期 | 作者 黄小刺 | 编辑 陈祥
希罗多德生活于公元前5世纪。他6岁的时候,乘着大破波斯帝国之威,雅典确立了希腊霸权。他去世前6年,雅典与斯巴达争霸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在他去世时,埃及已经接受波斯统治长达百年。再过100年,年轻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踏上了征程,直到征服的兵锋止于今天主要在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畔。换言之,希罗多德见到的是古埃及文明的末端。
那些无法从知识中寻得的美
2022/09/15 | 总第807期 | 作者 袁永苹 | 编辑 孙杨
看过了众多被定义为美的名牌衣服、名牌饰品、名牌包包的我们,已经被时尚和消费裹挟得体无完肤了,看到坂田和实的《孤芳自赏的尺度》不禁让人由心赞叹:幸好,现在还有如此情形的人!他竟然说:“美,无法从知识里寻得。自由的眼睛和柔软的心灵才是打开美的大门的钥匙!”心想,这人究竟是何来头,又有什么资格让我们重新去认识眼睛和心灵,从而敢说出自己的定义美呢?更何况,我们的身心早已经被蒙上污垢,又如何可以轻易“自由”和“柔软”呢?
靖国神社与反战电影,谁才是真正的日本?
2022/09/15 | 总第807期 | 作者 于三文 | 编辑 陈祥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从2001年至2006年六次参拜靖国神社。继他之后,安倍晋三首相多次在8月15日的纪念二战结束活动上表达了强烈的民族主义信念,将日军战死军人高尚化和“英雄化”。2013年参拜靖国神社时,安倍甚至把二战时期的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奉为“先烈”。这些行径,都在中国、韩国引发了重大的愤慨与激烈的抗议。
瑞士摄影师的“中国1930”
2022/09/05 | 总第806期 | 作者 陈龙 | 编辑 孙杨
1938年10月29日,日军轰炸后的汉口,供水中断,男子从长江挑水,运到市内。后面是汉口的影院,正上映电影《小夏蒂》。《小夏蒂》,又译作《小海蒂》,是一部世界儿童文学名著,原为瑞士作家约·斯比丽写给小儿子看......
“日本的凯恩斯”高桥是清
2022/09/05 | 总第806期 | 作者 王兢 | 编辑 陈祥
中国与日本对于战后的这两次和会,有着不同的历史记忆,但在相异之中也不乏共同之处。在中国人的历史记忆里,巴黎和会固然是耻,华盛顿会议也不遑多让;而在日本人看来,巴黎和会只给了日本口惠而实不至的列强虚名,这一切在华盛顿会议之后又再度幻灭。此消彼长,一进一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让东亚两国都颇有怨望、耿耿于怀,种下了今后更具破坏力的种子。
历史漫画不止是连环画与段子手
2022/09/05 | 总第806期 | 作者 姜昊骞 | 编辑 陈祥
漫画是表现历史的一种有趣、有利、有力的方式。自2017年以来,陈磊(网名:二混子)及其团队创作的中国史与世界史系列漫画,已经成为了现象级读物。截至2021年,陈磊年版税已达1200万。目前《半小时漫画》系列累计已出版30多部,内容也延伸到了科学史、经济史等专门史领域乃至金融理财知识。
英国诗人罗伯特·格雷夫斯的战壕生涯
2022/09/05 | 总第806期 | 作者 于三文 | 编辑 陈祥
格雷夫斯撰写过多部畅销神话与历史小说,包括1976年改编为经典同名电视剧的《我,克劳迪乌斯》(I, Claudius)。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回忆录《向一切告别》,书中记述了他前三十年的生涯,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四年半前线服役经历。
逃离战乱与干旱的埃塞俄比亚人
2022/08/25 | 总第805期 | 作者 冯霜 | 编辑 孙杨
许多难民最终并不留在博拉马,而是通过这里前往索马里兰更大的城市哈尔格萨和其他地区。有些人步行到海岸城市博萨索,并试图乘船穿过亚丁湾到达也门,再从那里步行到沙特阿拉伯,希望能找到一份劳工或牧羊人的工作。来自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州的人会说当地语言,因而更容易融入当地社会,并在难民营中建立自己的庇护所。然而,对于来自提格雷、阿姆哈拉或奥罗米亚的人来说,就有些难了。
泰坦尼克号遇难110年: 不断被重塑的集体记忆
2022/08/25 | 总第805期 | 作者 冯祎 | 编辑 孙杨
泰坦尼克号就像一个舞台,从它的宏伟装修、阶级划分、前期造势,到盛大首航、意外遇险,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可以成就传奇的戏剧性。富人、穷人、名流、移民者、英雄、懦夫……涵盖了社会上每一种类型的人,因此,用宗教、道德、阶级、政治、经济、男权、社会学,任一维度去释义,都能得到启示和反思。有描述事件本身的,有企图揭露背后原因的,有质疑搜救方式的,有批判人性贪婪的,有歌颂个人牺牲主义的,泰坦尼克号本身就是最佳模板。
直击情绪本能的天气图景
2022/08/25 | 总第805期 | 作者 姜昊骞 | 编辑 陈祥
在背景和边缘,亮黄色的火焰舔舐着大半个天际线,滚滚浓烟从窗户和屋顶中冒出。这分明是一场已经蔓延开来,无可挽救的野火。因此,贯通天地的火柱也好,猩红色的水滴也好,它们想要表达的必然不是野火的来源,而或许是受灾者的心理感受。对身处火场的人来说,最直观的体验大概就是飞来横祸。
《诗经》内外的婚姻与爱情
2022/08/25 | 总第805期 | 作者 姜昊骞 | 编辑 陈祥
《之子于归》一书,是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檀作文2007年系列讲座的讲稿合集,当时讲座的题目是“《诗经》中的婚姻与爱情”。作者一方面对周代的礼俗文化做了简要而恰切的介绍,以免造成误读,比如将《关雎》曲解为男青年水滨求爱;另一方面主张“介入性”阅读,也是将自己代入作品中的人物,体会和想象人物的情感世界。
保护头部有多艰难?抗战与钢盔
2022/08/15 | 总第804期 | 作者 霍安治 | 编辑 陈祥
欧陆各国使用盔甲数百年,各有美轮美奂的头盔,但头盔挡不住步枪子弹,因此18世纪各国军队纷纷改戴拿破仑帽。19世纪,步枪进化为后膛枪,刀剑几乎退出战场。在德国针发步枪与法国夏赛波手动步枪对决的普法战争里,德军高达90%的伤亡由步枪造成,法军则是70%。战场已由步枪称霸,头盔黯然走向黄昏。
消费主义的始与终
2022/08/15 | 总第804期 | 作者 姜昊骞 | 编辑 陈祥
作者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描述这个过程,是为了强调两个传统社会的关键词:技艺与集体。伴着猪的惨叫声和四溅的血液,父母会在全村人面前趁机教孩子养猪、杀猪、加工和烹饪猪肉的手艺。杀猪不仅会带来难得的营养与美食,更是一场具有娱乐性与社群性的仪式。
真实的瓦尔登湖小屋: 一场标志性的行为艺术
2022/08/15 | 总第804期 | 作者 姜昊骞 | 编辑 陈祥
悠久的隐修传统从东方传到西方,产生了无数种不同的具体实践方式。到了梭罗生活的19世纪,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隐修精神内核的“乌托邦社区”蓬勃发展起来,富有理想主义精神的青年梭罗自然没有缺席。事实上,《瓦尔登湖》的直接缘起,正与此直接相关。
相机下的历史沉思
2022/08/15 | 总第804期 | 作者 姜昊骞 | 编辑 陈祥
即使在基础的感官层面上,杉本要表述的思考也并未沦于空泛。他要说的不是一切照片都是幻象,更不是一切感官经验都是虚假的。从一名摄影师和观察者的视角,而非哲学家的云端出发,他似乎没有理由去否认客观世界的存在,或者反对“愚弄”世人的躯体。虚像之虚不在物中,也不在眼中,而在两者的关系中。用杉本自己的话说,是“测量着自己与世界之间的距离”。在某种意义上,他是一个对世间有深深眷恋的人。
重掬清泉与再燃火焰: 文学心灵中的流年音符
2022/08/05 | 总第803期 | 作者 谢轶群 | 编辑 孙杨
歌曲与人生遭际这样丝丝相扣,为感情生活“伴奏”,充分说明了流行音乐在当时“主流”的抵制和轻视下,其实深度渗入了个体心灵和社会生活。它装点了人生的姿采,也浸透了人生的感伤。这样精心构撰的篇章,不同于对老歌的泛泛感怀,尤能体现文学心灵在流行音乐中寄托的深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