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婚介,收割中国男人
2025/11/27 | 作者 東昇 | 编辑 雪梨王
李凡也听说,附近村里有人娶了东南亚妻子,“她们像是中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女性,抢着干活,淳朴又勤劳,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外包儿女」:拿人钱财,替人尽孝
2025/11/04 | 作者 東昇 | 编辑 雪梨王
这些团队虽然彼此独立,却像照着同一个剧本行事——自我介绍时几乎都会说是“退伍军人、身高180以上”;在短视频里的形象也高度相似:小平头、一身黑衣,有人还会故意露出文身,以此突显“可靠”。
北大毕业5年后,我住进精神病院
2025/10/25 | 作者 李一鸣 | 编辑 雪梨王
这是发生在一个北大毕业生身上的真实故事。记者以亲历者的身份,记录了自己入院一个月的治疗过程,以及抑郁为什么会发生,怎样能让一个人柔软地被接纳并改变。我们希望通过这篇稿件,打破对精神疾病的污名化想象,也试图回答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当人陷入情绪的困境,什么样的环境才能真正托住他?这不是一个“天才坠落”的故事,而是关于抑郁、治疗与自我接纳的日常叙事——它关乎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可能经历的风暴。在精神健康成为公共议题的今天,这样的记录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杨振宁逝世:「我知道已经有人为我写好讣告」
2025/10/25 | 作者 汪东亚
2025年10月18日,杨振宁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103岁。至此,我们失去了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物理学家。人们很难用一个词概括杨振宁的生平,他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早在一天前,关于杨振宁去世的消息就曾登上热搜,他的多位友人和同事紧急辟谣。几乎没有人愿意相信这位长寿老人离世的消息,但这次我们却不得不信了。杨振宁生前曾接受过《凤凰周刊》的专访。是次访谈中,他正面回答了关于他的两大争议:一个是诺奖争执;另一个则是他和妻子翁帆的忘年情恋。值得一提的是,采访结束时,杨振宁曾对《凤凰周刊》说:“我知道,他们已经有人为我写好了相当长的讣告。”
为「杀夫」女人辩护的30年
2025/10/25 | 作者 高敏 | 编辑 雪梨王
全球妇女峰会正在北京举行。76岁的律师徐维华参加过30年前在北京举办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这是一个让大多数人感到陌生的名字。实际上,在40多年前——那个“家暴”仍被视为“家务事”,更遑论女性主义与个体觉醒的年代,徐维华就已经扎进了中国女性权益最胶着也最复杂的现场。媒体称她为“为杀夫女性辩护的人”。她代理的案件,构成了这30年间,女性在家庭暴力和土地权益中所遭遇困境的最真实切片。她曾经提到,“去村里维权的时候,有人说几个女人能翻出什么浪来。我想让他们看看,我们能掀起什么样的巨浪。”如今她告诉我们,自己越来越寄希望于年轻人,“新一代的女孩们总能在第一时间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我们记录下她的故事。毕竟真正的改变,从来不只发生在会场上和宣言里,更发生在那些“于心不忍”的时刻,和一次次“掀起巨浪”的庭审中。
“为了让孩子长到170,我花了30万”
2025/10/13 | 作者 史东旭 | 编辑 卢伊
当孩子身高成为中国家长的KPI,焦虑就无处不在。即便“十一”长假也不例外。 社交媒体上,有营销号精准地捕捉到这种情绪,打出了“国庆是孩子长高黄金期,做好这3件事,有望多长10厘米”的诱人标题。于是本应放松的假期,演变成“追高集训营”——营养要加倍,运动不能停,睡眠必须准点。对焦虑的家长们而言,“170上岸”只能算是底线,他们期待的是,孩子成为人群中最挺拔高挑的那个。 在这股难以抗拒的洪流中,我们记录了两位家长的故事。他们像许多中产父母一样,在“科学标准”与“集体焦虑”的夹缝中挣扎:一方面深知基因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又无法承受孩子“落后”的潜在风险,最终被卷入一个由标准、补剂、激素和无限焦虑构成的复杂漩涡。
滑翔伞失控后,城市中产从「旷野」坠落
2025/10/13 | 作者 高敏 | 编辑 雪梨王
当“人生是旷野”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宣言,滑翔伞、徒步、登山等户外运动便成了这场出走中最具象的尝试。“十一”长假将至,社交平台动态里,又会迎来一波相关内容的刷屏。然而旷野之下,亦有深渊。近日,一名中国游客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徒步时,因遭遇极端天气且装备不足,不幸遇难。而在我们身边,那些曾从滑翔伞高空坠落的玩家,人生也从此转向,长久被困于伤痛与维权之中。在低空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户外探险成为风潮的今天,一个更为基础的问题亟待回答:这份安全,究竟该由谁,以何种方式来保障?透过他们的经历,我们也试图看清“旷野”的另一面——那些真实存在的沟壑与悬崖。而真正的自由,从来建立在对风险清醒的认知之上。
985毕业的年轻人,在西部县城考公「上岸」
2025/09/01 | 作者 東昇 | 编辑 雪梨王
当考公赛道变得空前拥挤,去远方“上岸”对年轻人来说,成了一种充满诱惑的现实主义选择。
撬开「黑箱」:一场被认定为工伤的职场性侵
2025/08/20 | 作者 金海洋 | 编辑 雪梨王
“看似是我在跟企业对抗,其实我最终的敌人是整个系统。”她说,“系统的缺失才让我们如此无力和脆弱。”
成为幸存者的十年
2025/08/07 | 作者 高敏 | 编辑 雪梨王
2015年8月12日,消防员张梦凡的8位战友在天津港爆炸中牺牲,只有他因伤值班幸免于难。此后,探望牺牲战友家属,成为他的一种自我救赎。10年后,我们同他再次走上这条探望之路,面对自己“苟且偷生”的质疑,他回答:“幸存下来就要承担一些责任,会尽力让战友家属过得更好。”
「去父留子」时代,单身妈妈们的生育冒险
2025/07/30 | 作者 高敏 | 编辑 雪梨王
如果她问起来爸爸的事,我会告诉她事实。我希望她的内心强大充盈,不要活在别人的嘴巴和目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