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核的导弹
《梦绕边关》连载7
2025/10/30 | via. 作者 华炜 | 编辑 王悦旺
摘要:父亲耐心地给阎富国讲宁可备而未用,不可用而不备的道理,但是他一直想不通,其它病号也跟着起哄。
运送弹药的任务完成后,父亲回到连队。由于环境艰苦,任务繁重,许多人觉得,在这人迹罕至的戈壁大漠中设防,没有意义。
父亲有空就给大家讲西汉卫青、霍去病立功大漠的英雄事迹,讲述二战初期苏联由于忽视设防,致使德军长驱直入,兵临莫斯科城下的教训。反复说明,我们脚下的这片浩翰大漠,极利于装甲部队机动,如果我们不设防,敌军两天时间就可进至古浪峡,向北切断新疆与内地的联系;向南,直出景泰川,威胁首都左翼!这些故事极大的鼓舞了战士们守边的热情,二工区(师部)来这里蹲点的毛德善科长也听的认真。
六十年代,是边防部队紧急战备最多的年代。战备搞多了,有的人习以为常,就不再那么认真了。
1966年10月25日,连队突然接二工区(师部)文化科的电话,要抽调父亲去执行一次任务。父亲于26日早晨即赶到工区,文化科长毛德善告诉他:“明天部队要进行一次紧急战备,部队的所有人员必须全部拉出去,一个人也不准留下!医院和后勤机关、勤杂人员是个重点,工作比较难做,你去帮忙做做思想工作”他蹲点时看到父亲会做思想工作,所以指名抽调父亲来帮助做好这项工作。
听毛科长的口气,已没有商量的余地,父亲痛快地答应下来。他报到后,立即投入动员工作,经过大半天的努力,绝大多数人表示坚决服从命令,听到指令就走。但是,医院的病号却有很多人想不通,其中,一位名叫阎富国的老兵坚決不同意参加,他说:“战备就是演习,我参加多了?哪一次是敌人真的来了啊?现在我病情刚有点好转,就千万别再折腾我了!”
父亲耐心地给阎富国讲宁可备而未用,不可用而不备的道理,但是他一直想不通,其它病号也跟着起哄。见他们怎么也说不通,父亲用起了激将法,说道:“敌人几次要来,因为我们战备工作做的好,他们才没敢过来。要不是我们准备的好,敌军就真的过来了,而敌军真的过来,伤病员最有可能被俘虏!闫富国不愿走,是不是想当俘虏?到敌人那边去?”
闫富国一听急了!马上反驳:“谁想当俘虏投敌了?明天战备看谁表现好!”这一下,他们终于想通了,按照要求,开始做明天战备的准备。
10月27日拂晓,警报响起,部队全体集合,向东北疾行。
10月底,在内地,还是秋高气爽的日子!可是,在边防,早已是唐诗所说“胡天八月即飞雪”的日子,大家头带皮帽子,身穿皮大衣,脚蹬大头鞋,不停的在沙滩上走着.医院的伤病员,有的坐担架,有的乘车,有的骑骆驼,那位阎姓老兵也在轻病号队伍中,拄着双拐,一瘸一拐地向前走。
十点左右,部队来到青山头,翻过山,在山后集合,大约十点半,山坡上传来防核袭击的命令,一颗红色的信号弹腾空而起,“披白色床单卧倒”的口令迅速下达,所有指战员,披上白床单,迅速卧伏在地上!静默了不一会,突然大地上传来一声隆隆的惊雷,远处,一个巨大的火球向高空飞去!大约五分钟后,信号弹升空,敌情解除,部队原地带回。
这次把部队全部拉出驻地的原因是什么?返回的路上大家都在深思,父亲忽然看到毛德善科长在队伍里偷偷地笑,嘴里还轻轻念叨着:“先睹为快,先睹为快!”父亲便悄悄凑上去问他先睹为快什么,毛科长连连说:“保密,保密!”父亲和几个担负宣传的同志也拿捏他说:“你不告诉我们,以后再借调,我们就不来了!”毛科长只好悄悄地说:“我们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导弹核试验!”
“啊!”大家顿时明白了,把部队拉出去,是担心万一不成功,会伤及部队!想不到一次就如此成功!大家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嘹亮的口号声,震撼了大地!
ABOUT /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