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远去,娃哈哈换挡前行
2024/03/25 | 记者 王涵 | 编辑 张轶骁 | 收藏本文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的传奇,停留在了他79岁的这一年。
2月28日早上开始,杭州阴雨连绵。10点不到,娃哈哈集团公司下沙基地外,已经围满了人,拿着伞在雨中等待宗庆后追思会仪式的开始。门口摆放着的,不止有许多花圈与菊花花束,还有一箱又一箱的娃哈哈纯净水。这是群众自发送来的,以便寄托哀思。
他们中有人是娃哈哈的老员工,提起宗庆后便开始哽咽,也有人专程从上海赶来,早上5点就到达门口,只为了送心中真正的英雄最后一程。
整个娃哈哈被悲伤的氛围笼罩,那个对任何人都和蔼可亲的人,真的离开了。
对年近八旬的宗庆后来说,有两个“孩子”,是他一直无法割舍的。一是娃哈哈,二是宗馥莉。
两年前,在女儿宗馥莉被提拔为娃哈哈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后,宗庆后便逐步退居二线。
在父亲的追思会上,宗馥莉追忆父爱的同时,也将娃哈哈的担子正式扛在肩上。她说,“在父亲的手上,娃哈哈已经成功地找到一条自己生存的路,而这条路对我而言,是矢志不渝完成父亲的遗志,不负肩上重任与期望的登攀路。曾经他的肩膀是我看世界的瞭望台,如今我的双手将会成为他续写饮料传奇的笔耕者。”
吃苦耐劳的一代浙商
出生于1945年的宗庆后开始创业时,已过不惑之年。
在学校发现了商机,向亲朋好友借了14万元,承包下了当时连年亏损的杭州校办企业经销部,娃哈哈开始有了雏形。这个故事,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
2月26日,马云也发去了挽联悼念宗庆后,“人生搏击四十不晚,开拓者精神;创业千难夙夜求新,企业家本色。”
和宗庆后同一代创业的浙商们,往往给后代留下的第一印象都是,靠着做实业,吃苦耐劳,将心思都一门专注在了产品上。
草根出身的鲁冠球,靠认真做好汽车零部件起家,到后来将万向集团打造成千亿帝国,涉足多个行业。“丝绸女王”沈爱琴掏空了家里所有积蓄,外加十多万元债务,带领22名放下锄头的农民,创办了万事利集团的前身——杭州笕桥绸厂。青春宝集团创始人冯根生,曾冒险提前投产中药保健品青春宝,成为了新中药行业的开拓者。
他们都有踏出第一步的勇敢,并且懂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
2010年、2012年、2013年三次荣登中国大陆首富的宗庆后更是如此。他修过汽车、卖过番薯、爆过爆米花......到处打零工,每当谈起那段艰苦的岁月,宗庆后都会说,这段经历于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能吃苦”这三个字,几乎贯穿了宗庆后的一生。他常年穿一件夹克、一双布鞋,就连坐高铁,也只要二等座。
这种朴素,也体现在娃哈哈产品的身上。数十年如一日的产品名称、包装广告,以及始终如一的企业文化,奠定了娃哈哈稳健发展的基础。有娃哈哈员工告诉媒体,“他(宗庆后)在办公室的时候,都是最早上班、最晚下班,七十多岁的时候也坚持走访市场调研。”
最漫长的接班
宗庆后从未动摇过要把女儿培养成下一个接班人的决心。他耐心地等着女儿长大,带着她从青涩的“小公主”,变成沉稳的“掌舵者”。只是,这一等,就等了20年。
和父亲从小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相比,宗馥莉的生活显然更优越一些。父辈积攒的财富,得以支撑她独自前往美国完成高中和大学的学业。
2004年回国时,宗庆后把宗馥莉安排待在了娃哈哈萧山二号基地的生产线上。这一年宗庆后59岁,在被问及何时退休时他说,“等70岁吧,把女儿扶上马送一程,我也可以轻松一下”。
在培养宗馥莉的这段时间,宗庆后最大限度地放权给宗馥莉。想让宗馥莉自由发挥,支持她独立成立了宏胜饮料,推出更贴近年轻人的KellyOne品牌。此后,宗馥莉逐渐向母公司权力中心靠拢,她从基层升到娃哈哈品牌公关部部长,再到娃哈哈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为给宗馥莉建立威信,宗庆后也会在公开场合对女儿褒奖有加。接受媒体采访时,宗庆后毫无保留地表达对女儿的欣赏,“宗馥莉会搞营销,财务也管得紧,在其治下的宏胜饮料,利润率比娃哈哈还要高。”
可问题是,娃哈哈与宗庆后之间的羁绊太深,而宗馥莉也恰好遇到了娃哈哈的“中年危机”,导致娃哈哈的业绩一度下滑,这让她做出的成果难以和父亲的高光时刻相比较。所以到了70岁,宗庆后还没有放心地把娃哈哈交到宗馥莉手中,他说还要再干20年,把娃哈哈建成百年老店。
除此之外,围绕宗馥莉管理问题上的争议也开始变多。曾有娃哈哈的内部人士向媒体透露:“董事长几乎没有辞退过什么员工,一群和他一起创业的元老,至今仍然对宗庆后忠心耿耿,这种感情放在宗馥莉身上也没有变。”
不同于父亲的人情化管理,宗馥莉更尊崇严格的规章制度。一些老员工因为不符合岗位的要求而被她辞退,也会有一些年轻的基层被提拔做管理。结果就是,宗馥莉前脚把员工辞退,后脚宗庆后又把人给请了回来。
单纯地评判父女俩的行动对错,或许没有太多意义,身居高位时的处境不同,时代对品牌力的定义也正在重塑。
这种品牌力故事的开头,是娃哈哈薄利多销,诚实到只有596ml的水,绝不说自己有600ml,但这种只要老老实实做产品就能被认可的想法,很难延续到结尾。没有新故事、新话题,抓不住新一批消费者了。
娃哈哈创立时的起点和定位,在不能动摇和需要改变中开始有所变化,矛盾夹杂在两代人中间,二人却又必须合力,让娃哈哈“焕发年轻”。
在央视财经《对话》2023年的节目中,宗庆后又谈到了接班的问题,他表示,“我应该不会退休,但是会退居二线,让年轻人在前面冲锋,我在后面看着,走偏的时候扭转一下,出点主意。”另外,宗庆后称,正在培养接班人,改造流程,推出岗位责任制,新设两个副总经理,让女儿当总经理,而且还设了两个中心,每个片区也设总经理,整体搭建了一套管理体系。
为女儿多思考一些,尽可能帮她多铺平一些道路,宗庆后在最后的时间里,已经将企业传承的使命做到了极致。
2024年2月25日,位于杭州上城区清泰街160号原娃哈哈总部门前,许多员工和市民冒着寒风自发前往悼念宗庆后。
拯救娃哈哈
担子彻底落到宗馥莉身上,拯救一路向下的娃哈哈迫在眉睫。让一个庞然大物掉头,熟悉并把握新时代,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从稳住基本盘来看,这些年娃哈哈没做错什么,但从创新角度来讲,它又没通向成功之路。
2015年之后,消费者拥有更多元的选择,网购渐渐兴起,新茶饮也开始崛起,对以娃哈哈为代表的传统饮料开始了降维打击。2015年-2020年,娃哈哈的营收分别是494亿元、529亿元、465亿元、468.9亿元、464.4亿元、439.8亿元,与2013年782.8亿元的高点相距甚远。
很长时间里,娃哈哈在外界看来似乎被困住了,处于一个较为迷茫的尴尬期。怎么阻止娃哈哈变老,宗庆后将希望寄托在了女儿宗馥莉的身上。
幸运的是,2021年,宗馥莉接任娃哈哈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后,娃哈哈整体业绩开始有所回暖。“2022浙商全国500强”全榜单显示,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营收519.15亿,同比增长18.04%,位列总榜单的第45位。而宗馥莉所执掌的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营收104.21亿,同比增长13.14%,位列总榜单的165位。
“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显示,2022年,娃哈哈公司销售业绩达到了512.02亿元。且根据娃哈哈官方表述来测算,2023年年营收也维持在500亿元以上。
稳定在500亿元以上营收,是娃哈哈走出低谷的第一步。娃哈哈对媒体表示,自2022年,结合品牌年轻化的战略,持续推动一二线市场的销售渠道建设,将新渠道作为新品首发的推广战线。具体动作包括构建多元化、差异化的线上商城矩阵,培养专业商超团队,开发连锁商超渠道,深度拓展多业态的特通渠道等。
而此前与经销商的厂商关系也将进一步变得“亲密”。娃哈哈透露,2024年经销商年度奖励方案,将进一步加大对优秀经销商的激励,扩大奖励范围并提升奖励力度,计划拿出1个亿奖励优秀经销商。
只有走出舒适圈,抓准新用户的心理和需求,娃哈哈才有机会不被甩到身后。
在产品方面,宗馥莉也做了很多贴合消费者、跟随时尚潮流的改革。比如选择在健康上聚焦,推出娃哈哈儿童营养液、晶睛叶黄素维生素A饮品、添把劲等健字号产品。
宗馥莉表示,要坚持大健康发展战略,组建特色产品链和销售网络。近几年,娃哈哈围绕“大健康”开展战略转型,推出一系列低糖、低脂、零糖、零脂饮料产品。在营销方面,娃哈哈走向“运动”,选择成为杭州亚运会赞助商,为亚运提供全场景饮用水需求保障服务,覆盖观众超200万人次。
1月29日,在娃哈哈召开的八届五次职工(会员)代表大会暨2023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宗馥莉已经独当一面。
过去宗庆后说,在创业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坚持做对的事情的时候,要有信心。现在宗馥莉说,公司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口,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企业只有不断改进和创新,在市场大局中找准定位和优势,才能奋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蹚出一条新路来。
同一个位置上,两人的身影开始交叠、重合。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