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华的新战事,在大厂之外
2023/11/25 | 记者 王涵 | 编辑 张轶骁 | 收藏本文
在互联网行业,干到35岁以上,就得想想退休或“毕业”,这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即便贵为创始人,也不例外。
这次以身作则的,是快手创始人宿华。
10月20日,快手科技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宿华辞任董事长,由联合创始人程一笑兼任,该调整已于2023年10月29日生效。
实际上,此次交接外界并不意外。因为就在两年前的同一天,宿华就将首席执行官一职移交给了程一笑。而放权之后,宿华本人则继续担任执行董事、薪酬委员会委员,负责制定公司长期战略。
2023年1月,宿华从快手套现近38亿港元。快手方面回应称,宿华此次出售所得款项用于慈善公益捐赠、前沿科技探索以及基础设施投资等领域。
或许,对宿华而言,退休并不是终点,从他的动向来看,他还想再蹚一条新路。
贵如创始人,“在职寿命”也很短
大多数人都知道,互联网的打工人是吃青春饭的,35岁是个坎儿。网上不少心酸的段子,映射了现实。
25岁成为软件工程师,28岁升职成高级软件工程师,32岁以头发为代价,再晋升为架构师,转眼35岁转行成了外卖骑手。
25岁的产品经理,28岁当上了高级产品经理,牺牲了私人时间,32岁爬上产品总监的职位,35岁成功当上一名滴滴专车司机。
25岁的运营专员,28岁拼命做到了运营经理,32岁手下团队壮大,变成运营总监,自己也积累够了资源,35岁终于在微商界发光发热。
不可否认,一群巨大体量的年轻人,撑起了互联网时代,在蓬勃发展期,他们是功臣,但还没享受几年红利,他们就又变成累赘。从起步到巅峰,无论是互联网大厂还是其中的从业者,他们成长得太快了。
同时,随着互联网大厂间竞争加剧,增速减缓,成长空间逼近天花板,用“新血液”替换跟不上发展节奏的老员工,正在形成不可逆的趋势。
2021年年底,互联网寒冬开启,人才过剩,需求减少,大批项目组条线被砍,裁员潮一波接着一波,这种危机感一直延续至今。
今年刚从快手跳槽的小颖对记者表示,35岁中年危机是针对中高层而言,快手内部28岁如果还没晋升到管理层,就已经在淘汰的边缘了,公司高层认为,与字节跳动相比,快手员工平均年龄偏高,不是个好现象。
互联网是属于年轻人的互联网。似乎是为了印证在这条法则面前“人人平等”,即使是企业创始人,也没多延长几年“在职寿命”。不少创始人像商量好了似的,过了35岁门槛,急匆匆隐去锋芒,退出一线管理。
2021年3月,拼多多董事长黄峥发布2021年度致股东信,宣布经董事会批准后将董事长职位交棒给联合创始人、现任CEO陈磊。彼时,黄峥只有41岁。而在10月29日在快手功成身退的宿华,也仅有41岁。
有人产生疑惑,这些创始人正值壮年,选择急流勇退是不是早了一些?毕竟和普通人被迫“毕业”的情况不同,他们有选择权在手。
而实际上,这些财富自由的创始人退休,大多不是为了躺平享福,而是想要开启事业的“第二春”。
创始人的尽头,都是VC
创始人退休就能完全与公司剥离,划清界限吗?大概率是不能的。
以稍早宣布退休的马云和刘强东为例,今年双11,电商平台疲软,他们都发挥了“一号人物”的作用,重新凝聚公司的“低价”力量。在某些关键时刻,创始人的威慑力是无法动摇的,尤其是公司的一些重要决策,只有且只能由创始人拍板。
所以即使退出一线,各个大厂的创始人动向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辞职时,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给出的理由是,想完成自己的科学家梦想,去研究食品和生命科学。
有人认为,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黄峥追梦,因为他选择的这个研究方向,比起电商平台来说,有更广泛的接触面,具备更多优势,这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其价值也会超过现在的网络产业。
对普通人来说,退休就意味着可以开始享受生活了,但大厂创始人的“诗和远方”,依然围绕着新事业展开。
宿华亦是如此。辞任董事长后,他表示,其将继续致力于为本集团贡献长期价值,并相信本集团有坚实的基础实现其战略目标。至于如何实现公司的长期价值,宿华的答案是跻身投资圈。
今年年初,ChatGPT引领了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率先下场创业,创办AI公司光年之外,宿华凭借敏锐的嗅觉,第一时间进行了投资。据悉,光年之外开业当天的花篮里,有一张纸板写着“加速AGI,普惠人类”,而“普惠”是宿华在做快手时就频繁提及的词汇。
临近退休,宿华更是仿佛找到了创业时的那种活力。据投资界报道称,北京一位资深VC对其表示,“最近宿华很活跃,正在频繁看各种项目,他投了我们一个项目,个人就投了数千万元。”此外,投资界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宿华投资的主要项目在大模型和可控核聚变。其中包括AI创业公司深势科技以及能量奇点。只不过,目前尚未查到相应公开信息。
快手上市即巅峰,如今快手已经跌去了近 90%的市值。
投资再难,也得试试
创始人纷纷转身变为投资人,挖掘探索市场新蓝海,与互联网面临的现状不无关系。
今年二季度,快手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总营收同比增长27.9%至277.44亿元,盈利由去年同期亏损31.76亿转为盈利14.81亿元,取得了上市以来首次集团层面净利润。
但一次的好成绩远远做不到让快手高枕无忧。抖音就像是一根刺,让快手始终摆脱不了“万年老二”的命运。
快手方面坦言,本季度盈利能力可以获得关键突破,是得益于电商等业务优于行业的强劲表现。
但根据《晚点LatePost》援引的数据显示,2022年,快手的GMV为9012亿元,逼近万亿规模,同期抖音的GMV超过1.4万亿元,两者还是有一定差距。且随着消费者购物欲望有所下降,电商行业早已不是当初蒸蒸日上的那幅光景。
2023年第二季度,除拼多多营收同比增长66.3%极其亮眼外,淘天集团同比增长12%、京东同比增长7.6%,都预示着接下来的路,会更难。
与此同时,快手市值从最高1.7万亿港元跌至如今的2177亿港元,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资本市场对其成长性的态度。同样靠兴趣电商向上爬的抖音显然也意识到这点,多条腿走路才够保险。
这是大佬们的新一轮战争,他们布局VC的目的明确,私募投资回报略高于实业回报,可以有效利用闲置资金创造回报,只要抓准风向,对公司、对个人,都能带来巨大收益。
靠毒辣的眼光在投资界一战成名的例子不少。比如软银孙正义6分钟投资阿里巴巴2000万美元的事,到现在也被众人津津乐道;离开红杉中国的曹毅靠投资字节和美团,收获张一鸣与王兴两位挚友;薇娅也因为投资常年合作的巨子生物,在其上市第一天,净赚近6000万港元。
唯一的变数是,过去的投资环境与如今不同。
百度就曾因此坐上了过山车。2021年一季度,百度长期投资的公允价值收益为237亿元,主要来自投资快手的收益。就在外界吹捧百度会不会是下一个“投资界的神”时,快手后劲不足,2021年5月股价从最高点腰斩,2021年7月跌破发行价115港元/股,此后一路向下,百度第二季度利润也同比由盈转亏。
有人说,在“老大吃肉、老二喝汤”的江湖里,百度想做未来造“锅”的那个人。但很可惜,这口锅缝缝补补,里面的菜到现在也没能出锅。
但这能打消宿华进入VC圈的积极性吗?恐怕不能,毕竟在这个圈子混,永远得努力做点没做过的事情。
(应受访者要求,小颖为化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