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接棒”,华为向死而生
2023/05/05 | 记者 张轶骁 | 编辑 江淼 | 收藏本文
“我们依然存在,还将继续存在。”3月31日,上任轮值董事长的前一天,孟晚舟这样形容自己和华为过去的一年,语气沉静。
与上一年发布会相比,孟晚舟一如既往地希望大众将目光投射到华为,而不是自己的身上。除了坦承自己的案件已经画上句号之外,在被问及“归国一年半以来的工作生活变化”时,她的回答依旧是,学习。
即使归国已经一年半,人们仍然关注孟晚舟本人的状态。不仅是因为她即将迎来自己第一个轮值董事长任期,也是因为华为依然处在非市场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干扰之中。
正如任正非在2022年年中提醒的,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2022年,华为的压力并不小。
年报显示,华为2022财年营收为6423亿元,增长0.9%;净利润为356亿元,下降68.7%。2022年,华为在运营商业务领域实现销售收入2840亿元,企业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332亿元,终端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145亿元。其中,除了营收有0.9%的同比增速之外,其余全部是同比下滑。
人们希望看到,华为如何有质量地活下去。压力当头,华为的韧性来自哪里?
手机业务重挫,新“救兵”浮现
“我们身处暴风雨之中,但我们在暴风雨中奔跑。”华为上一周期的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这样描述华为所处的状态。
手机业务仍然无法摆脱制裁带来的困扰。继2021年断崖式下滑49.6%之后,2022年,华为包含手机业务在内的终端业务收入继续下降11.9%,为2145亿元,比上年少了289亿。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从P50开始,华为的新款手机就始终无缘5G。不断地寻找新的亮点,成为华为在新手机发布过程中一直在做的事情。
一周前发布的华为P60手机,配备了华为自研的超聚光XMAGE影像系统,通过光机电算全链路系统级能力升级,带来了更好的暗光长焦拍摄体验,继续保持着“拍摄之王”的地位。Mate X3折叠屏手机则在机身重量、 Type-C接口等方面做了优化。并且,两款手机的“卫星通信”功能也做了升级。
在发布会上,徐直军也不忘再推销一下华为4G手机的功效。“由于我们在摄像、屏幕等方面的技术不断地努力和进步,现在看来还是有人愿意买4G手机。”
2021年,尽管手机业务遭遇断崖式下跌,但当年出售荣耀和超聚变,给华为带来了570多亿元的收入,使得华为2021年的净利润反而增长了约76%,达到1137.18亿元。2022年,没了这样的“割肉”动作,华为的净利润也随之下跌68.7%,只有356亿元。
但好消息是,作为手机业务的“第一替补”,企业业务的收入在这一年增长了30%。达到1332亿元。
企业业务,包含了华为跟前沿技术相关的一切To B服务与产品。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能源等方方面面的技术,在这三年内,都被华为拿来寻找To B端的商机。
从2019年华为遭受制裁开始,它就被视为华为实现大逆转的希望。
此次年报中,华为也首次公布了数字能源、华为云与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收入。2022年,数字能源业务收入508亿元,华为云业务实现收入453亿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实现收入2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云业务。2021年,孟晚舟曾经在发布会上公布,当年云业务营收201亿元,同比增长34%。由此看来,云业务在2022年已经实现了翻倍增长。
这是一个异军突起的数字,根据Canalys统计的数据,2022年全年,云基础设施服务总支出从2021年的1917亿美元增长到2471亿美元,同比增长29%。华为远远跑赢了行业平均水平。
云行业最大的变化是,早期的企业,是把云当做数据中心,用来存储数据。现如今,企业更希望直接在云厂商搭建的平台上找到技术研发、运维的全套解决方案,同时可以做到安全、高效。
华为恰恰契合了这一点,2022年,华为云发布统一架构的全球存算一张网KooVerse,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基础设施服务。这对政务部门和传统企业来说,一旦基于华为云建起数字化平台,也就意味着生产、人力、财务、物流等各领域数据汇集到了平台中,成为企业的“大脑”。其功能,远远超过了最基本的数据存储和运算。
技术的突破不仅体现在云方面。徐直军此前介绍,华为的芯片设计EDA工具团队联合国内EDA企业,共同打造了14nm以上工艺所需EDA工具,这意味着任何国产半导体企业都可以使用国产EDA工具设计14纳米以上的芯片。
徐直军也希望,外界再给点时间。“预计到2027年,华为可参与的市场空间达到万亿美元。”
重申“不造车”
奔跑在暴风雨中的华为,首先要做到的,可能是避免摔跤。
就在华为年报发布的当天上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再次签出一份文件:“未来5年,华为不造车”。同时表示,华为标志不能和汽车商标组合使用,禁用“华为问界”“HUAWEI AITO”等。
这距离3月8日华为赛力斯打造的AITO汽车宣传海报中,将“AITO问界”变身“HUAWEI问界”,只过去了不到一个月时间。
徐直军在发布会上也确认了这份文件,并表示,“我们有些部门、有些个人、有些合作伙伴在滥用华为的品牌,华为一直在查处过程中。”
在很多人看来,华为就差直接点余承东的名字了。一周前的P60发布会上,正是余承东借机抢风头,大谈本没有新品发布的华为汽车业务,并且直接抛出了“华为问界”的表述。
重申不造车,还得说回到任正非在2022年年中给华为立下的标准上,即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
年报显示,华为的现金流已经从2021年的596.70亿元骤降至2022年的177.97亿元。经营利润率也从19.1%降至6.6%。其中,唯一亏损的业务,恰恰是余承东主管的汽车。
这样的背景下,华为很难再不计血本地为汽车业务烧钱换取规模,而是要好钢用在刀刃上。必须在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技术方面寻求突破。
还有一个原因是,华为也希望借此机会,让车企减少点对自己的“戒心”。
3月27日晚,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广汽埃安AH8项目由与华为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华为的角色从深度合作者变成普通的零部件供应商。
2021年,上汽董事长陈虹也曾在股东大会上表示,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上汽是不能接受的。理由是,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只是个躯体。
把华为的标志挂在汽车标志的前面,固然能把潜在消费群体扩大,短期或许能起到促销的作用,但长期下来,势必让车企私下议论,华为是否对造整车动了心思,进而直接把华为划到“竞对”的行列之中。这对华为和车企的发展来说,都不是好事。
2023年3月31日,深圳,2022年年度报告发布会上,孟晚舟发言。
突围路径:研发+人才
对于突围的路径,孟晚舟给出的答案仍然是研发和人才。
2022年,华为研发费用总额为1615亿元,达到历史最高。研发费用率也达到了史上最高的25.1%。
任正非在近期被披露的一份讲话中表示,华为现在还属于困难时期,但在前进的道路上并没有停步。
孟晚舟曾在回母校演讲时提及,华为在很多大学校园里或者高校附近,建起了咖啡厅,并命名为“黄大年茶思屋”,鼓励员工走出办公室,与大学教授、科研人员一起喝咖啡、聊思想,共同探讨产业的方向与未来,甚至是全社会所面临的技术难题。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是华为内部一直推崇的口号。任正非曾表示,办“黄大年茶思屋”的宗旨,就是希望大家就科学和技术问题来“胡说八道”,只要不涉及社会科学问题。他希望每个科学家、专家来华为讲其最擅长的,哪怕华为公司所有人听不懂也不要紧。
在发布会上,孟晚舟还谈到,不会改变持续吸引全球优秀人才的策略。我们期待顶尖的人物、科学家加入华为,和我们一起攀登珠峰,攻坚克难。
无论是任正非还是孟晚舟,传递出来的态度都带着那么点悲壮,但又有着些许韧劲。
“我们不一定能成功,但是我们向死而生,怎么能不成仁?”“雪后疏梅正压枝,春来朝日已晖晖,对我们而言,我们有压力,我们更有信心。”
如今的华为,还在尝试“熬过当下”。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