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高歌,自主品牌加速向前
2023/01/25 | 记者 司雯雯 | 编辑 张轶骁 | 收藏本文
购买汽车时,接近三分之一的消费者会选择新能源汽车。这是整个汽车产业在2022年的重大变化。行业普遍认为,这是一种标志,新能源汽车开始真正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车市格局正在重构,市场的迅速增长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努力共同创造了这一局面。面对无限的机遇和挑战,自主品牌成为最大赢家,头部传统车企相继向新能源转型,各细分市场产品丰富度均有增加,差异化逐渐形成,拉动国内销量的同时,也成为汽车出海的重要推动力,开启出海新阶段。
更激烈的竞争同样摆在眼前,玩家的淘汰已经开始显现。不过,行业眼下更重要的任务仍旧是把新能源汽车的“蛋糕”做大。
迈过拐点
2022年过了一半时,中国汽车企业工业协会决定上调一项预期:将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预期,从500万辆调整至550万辆,同比增速预期从47%上调至56%以上。
这是个需要慎重的判断。新能源汽车在2021年已经度过了迅速增长的一年。在飞奔的基础上要求加速度,难度更高。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25%”目标设定的时间点是2025年。
市场的积极表现支持了乐观预期。在中汽协作出预期调整时,公安部发布数据,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00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3.23%。
“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000万辆,预示着新能源汽车已经不再是一个小众产品,而是逐步成为被普通消费者接受的燃油车‘替代品’”。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对媒体表示。
预期发布四个月后,即2022年11月,这一销量目标完成。中汽协数据显示,前11个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超过600万辆大关,市场占有率达到25%。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将在2025年渗透率达到25%”的目标,提前3年实现。
另一行业研究平台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调研发现,2022年9月、10月、11月,新能源市场月度零售渗透率连续三个月超过30%,11月达到历史新高36.2%。
渗透率指的是新能源市场占总体市场的比重,是评估市场对新能源车型接受程度的重要指标。
种种数据指向,2022年或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拐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判断,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开始进入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重点的市场化新阶段。
最重要的特点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最大驱动力由政策转变为市场。产品类别不断丰富、智能化体验不断改善、创新能力逐渐提高,对大众用户而言,新能源汽车本身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市场需求正在释放,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
不过,在2022年,国内国际汽车供应链都遭到挑战,缺芯、原材料涨价、疫情等不确定事件施压,整车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成为影响新能源汽车产销的关键因素。
新能源汽车在2022年高歌猛进,得益于国内完善的汽车产业链。在全球汽车业因为供应链不稳定导致产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本土供应链发挥优势,中国受影响相对较小。
分拆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指的是整车制造,下游是充电服务、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随着相关企业的发展,国内供应链上中下游都已有大量企业参与,并培育出实力强大的龙头企业。
除了生产端的推力,消费端也感受到基础设施发展带来的引力。充电桩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应用的重要设施,也是消费决策的关键因素。
2022年内,全国充电基础设施也得到大幅提升,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截至当年11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494.9万台,同比增加107.5%。桩车增量比为:1:2.6,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2022年8月31日,上海,比亚迪展示店。这一年,比亚迪宣布停止生产燃油车。
自主品牌崛起
对照乘用车和新能源乘用车的两份榜单,可以看出一种趋势:新能源汽车批发、零售榜单中,自主品牌的占比明显较多。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扩大,对各个品牌是一场“共同胜利”,包括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在内,当消费者更多地将目光放在新能源汽车上时,他们共享机会与红利。
但自主品牌显然更能抓住机会。以2022年11月为例,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自主品牌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70.3%,遥遥领先。销量排名前十五的车型中,自主品牌占比接近80%。相较上一年表现,这是自主品牌发展的重要节点之一。
许海东评价,中国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有绝对优势和先机,同时凭借对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精准把握,得到了更多年轻消费者青睐。
新能源汽车为自主品牌提供了“超车”机会。在燃油车领域,传统车企巨头拥有多年积累,技术优势领先,用户信任度高,市场份额稳固。但新能源汽车作为“新物种”,考验的不只是车企的硬件实力,还有软件能力。
随着软件定义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共识,软件也将在更大程度上决定未来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差异性和用户体验。在智能座舱与智慧驾驶两大维度上,自主品牌更快起步、投入更多,开始形成差异化竞争。
智能座舱已是新能源汽车品牌主流标配,蔚小理等新能源车企在座舱上都提出了更多空间和场景的概念,让消费者不仅可以开车出门,还能在车内睡觉、玩游戏和看电影。在这一趋势下,可穿戴技术、生命体征检测、毫米波雷达等已经在其他行业内证明自己的技术,纷纷被嫁接进入新能源汽车座舱之中。除了更智能的硬件之外,操作系统、人机交互技术的应用成为智能座舱的关键。
自动驾驶则是另一项核心竞争力,《中国自动驾驶乘用车市场数据追踪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季度国内L2级自动驾驶在乘用车市场的新车渗透率已达23.2%。L2级自动驾驶,意味着可以在部分情形下同时“解放”驾驶员的手和脚。由于L3和L3以上级别的车辆暂时还未允许量产销售,L2已经是新能源车企在自动驾驶层面能达到的最高水准。如比亚迪汉、唐两大主力车型上,已经实现了L2级自动驾驶全系标配。包括蔚来、理想、小鹏在内的新造车势力也均将自动驾驶视为核心竞争力,极狐与小鹏相继落地更高阶的城市导航辅助场景。
眼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已形成“一超多强”局面。其中,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遥遥领先,成为“一超”,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中国、吉利汽车、广汽埃安、奇瑞汽车分列其下。除特斯拉中国外,以上车企在2022年增长幅度均超过一倍。
比亚迪是最大赢家。2022年4月,比亚迪发布公告,称停止生产燃油车,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汽车业务,成为全球首家宣布停产燃油车的汽车企业。
消息一出,行业反应巨大,正反两面评价都有。但比亚迪停产燃油车、全面转型新能源汽车的决定,成为一种信号。
这一转型正式将比亚迪推上新能源汽车榜首的位置,市场份额超过30%。2022年前11个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为162.8万辆,累计同比增长219.38%。这意味着,其已提前实现年初保守估计的150万辆年销目标。
销量实现大幅增长的同时,自主品牌开始更多向高端发力。2022年内,比亚迪推出高端品牌“仰望”,定位或在百万元级的电动越野市场。广汽埃安也宣布,推出高端品牌“Hyper昊铂”,其售价超过100万的首款超跑车型Hyper SSR也一同亮相。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勇对媒体表示,通过Hyper昊铂的推出,埃安不仅要在销量上取得一定规模,还要向更高的价格区间和价值区间突破。
此外,岚图、别克、极氪、上汽大通等也在2022年推出MPV车型,冲击中高端市场。
“向上”成为趋势。在国务院印发的《第十次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中提出,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和汽车“品牌向上”系列活动,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促进汽车消费。乘联会预测,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在2022年显著提升,品质和溢价的提升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2022年6月8日,行人走过位于上海的一家蔚来经销商的门店。
到海外去
在2022年巴黎车展上,许多来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相遇。比亚迪展台上,展示着汉、唐、海豹等多款车型,魏牌打出了“HELLO WORLD,SALUT PARIS! (你好世界,你好巴黎!)的标语,并宣布旗下摩卡PHEV(Coffee 01)正式在欧洲上市。一份不完全统计显示,自主品牌共有14款车型亮相。
巴黎车展是全球五大车展之一。参加车展,是品牌向外打开市场的一条路径。对中国新能源产业而言,“走出去”开始进入新的阶段。
变化之一是,向成熟市场的开拓。
汽车出海不是新命题,但此前,我国汽车出口的市场主要集中在非洲、东南亚等地。而能否打进欧美主流市场,是评估汽车出口的关键标准。
欧洲市场是重要目标。行业机构埃信华迈的数据显示,欧洲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2022年前8个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783万辆,其中,欧洲市场份额为27.2%。
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打开欧洲市场的机遇。2022年下半年,比亚迪、蔚来、长城等车企陆续发布进入瑞典、德国等发达地区市场的战略规划。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称,我国已有10家左右的新能源车企向欧洲国家出口电动汽车,且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占到总销量的10%左右。乘联会用“高调”评价中国自主品牌新势力车企进入欧洲市场的状态。
数量的抬升是更明显的信号。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重要驱动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前11个月,汽车出口278.5万辆,同比增长55.3%,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59.3万辆,同比增长1倍,保持高速。
这是对行业的激励。“汽车出海”被视为汽车强国指标之一,2017年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通过十年努力,进入全球汽车强国行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是主要突破口,引领整个产业转型升级。
一些支持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政策正发挥作用。2022年9月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国务院政策理性吹风会上,商务部表示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快建设海外营销和售后网络、研究拓宽出口运输渠道等多项措施。
完备的汽车产业链同样提供了重要支撑。2022年,全球汽车企业都经受了供应链的严峻挑战,国内电动汽车产业保证了大批量生产,并通过产品迅速迭代,提高了电动汽车的性能。
太平洋证券在研报中表示,国内汽车产业链条相对完备,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在芯片供应短缺导致全球承压的背景下,随着国产品牌在新能源、智能化领域的进阶,产品力和品牌形象的进一步巩固有利于中国制造的汽车销往更多国家和地区。
在一场关于中国汽车海外发展的论坛上,许海东讲过对汽车出海的预测。他判断,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出口量保持在200万至600万辆,未来,出口量可能会达到1000万辆甚至更高。
那是中国汽车的新征程,而新能源汽车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