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机器人进度不及预期,800亿造梦无疾而终?官方:已实战
2020/10/23 | 作者 曹蓓 | 收藏本文
在碧桂园“老大”杨国强的时间表里,2020年是建筑机器人开始大量投入使用的关键节点,而过去的2019年,按照预期,应该已经完成产前的试运营。
天不遂人愿的事经常发生,作为宇宙第一房企的创始人也不例外。
2020年还剩一个多月,碧桂园并没有发布大量投入使用建筑机器人的消息,反而听到市场对此的诸多非议,“窘境”“鸡肋”,甚至有激进的声音说,碧桂园的机器人“死掉”了。
“按照碧桂园的体量和受舆论的关注度,如果有进展,外界应该很容易就看到,然而并没有,说明情况可能不像预想的那么顺利。”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坦言。
持类似看法的人并不在少数。几乎在同一时期启动多元化业务的头部房企恒大,已经把汽车推向IPO,密集更新的上市消息更容易让外界联想起“隔壁”做机器人的碧桂园。
碧桂园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凤凰WEEKLY地产》采访时说,“半个月前,博智林首批9款共43台建筑机器人已在顺德碧桂园凤桐花园项目交接,这意味着以建筑机器人为核心的人机协同作业施工体系正式在一线投入使用。”
“我们有没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公司?”
“碧桂园是什么?”
每期财报的开篇,碧桂园都会以简短的自我介绍开始。
2017年还是“中国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大型企业集团”,到了2018年年报,就变成了“高科技综合性企业”。
即便定位发生变化,2018年年报的介绍中,“好房子,好社区”仍然出现在首位,但在2019年的年报中,“三驾马车”的位次发生变化。
“积极投身机器人产业”跳到“好房子、好社区”之前,被放在开篇最显眼的位置。
坐上房企头把交椅的碧桂园,每一个举动都会被解释为信号意义。两年前高调开启的机器人业务,更是如此。
坊间流传的一种说法是,2018年接连发生、造成多个人员伤亡的项目施工安全事故,是让杨国强下大决心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的重要原因。
把工人数量减少50%,用机器人取代,建筑工地的人员伤亡就会大大减少,是上述推测的依据。
2018年7月份博智林机器人成立,杨国强宣布计划5年内在机器人领域投资至少800亿元人民币。
随后,碧桂园的机器人业务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推进。9月在广东顺德建机器人谷,12月与清华合作成立机器人联合研究院……落棋快速又热闹。
尤其是去年,几乎可以从碧桂园各个层级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口中,听到招高学历人才的消息,那是其机器人业务急速前行的线索。
一位到省会城市参加高层次人才引进活动的香港大学博士,在会议期间接到碧桂园工作人员的电话,询问是否愿意加入碧桂园,当时该博士脸上全是问号,但还是礼貌地回绝了。他并不了解,在他看来如此莫名其妙的事,已经在不止一个场合发生。
“听说,十个人里,有七个是博士或硕士。”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段博智林机器人办公楼的短视频。
2019年初的统计数字是,博智林机器人公司人才团队规模接近90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人才占比超过49%,而拥有博士学位的研发人员占比超过41%。
此后官方发布数据,2019年5月1日以来,累计引进研发人员234名,比4月末增长51%,其中80%以上是行业内的中高级研发工程师。
2019年5月24日,博智林公开宣称,要努力成为“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全产业链服务商”,且还在持续引进人才。
据说“博智林”这个名字,就是让博士智慧聚集成林,走的就是靠人才驱动的路子。
这条路,要从开始讲起。
说到碧桂园做机器人的开端,一个关键人物不得不提。这个人就是在日本留学多年,之后在日本机器人巨头公司发那科一路从智能机器人和机器人软件的研发人员做到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兼常务副总经理,负责中国机器人市场开拓与营销工作的沈岗。
接受采访的时候,沈岗曾经说过,杨国强在他到碧桂园的第一天晚上问的第一句话,不是姓什么叫什么,干过什么,而是“我们有没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强的机器人公司?”
外界都读出了杨国强在机器人这块业务的野心和迫切,沈岗却读出了很大的目标和情怀,他说,这也是他一直想做的。
那时候起,沈岗成为碧桂园机器人王国的操盘者。
不及预期?
杨国强对机器人的热切在随后的时间里随处可见,比如2018年12月碧桂园公布其讲话,其中关于机器人的内容占据三分之一,一个多小时内,“机器人”出现了近40次。
但是,这时碧桂园的机器人世界里,已经没有沈岗。这位雄心勃勃的操盘者并没有在碧桂园完成他一直想做的事,2019年5月,在入职碧桂园不足一年后,多方传出消息确认,沈岗离职。
关于离职的原因,市场有很多传言,有人说时因为不能对项目作出直接决断;也有人说跟2019年初,没有从事过机器人相关业务的两名集团副总裁张志远和朱剑敏“空降”博智林担任执行总裁和副总裁有关。
碧桂园随后对媒体确认称,沈岗离职主要是由于个人及家庭原因,不属于常规跳槽行为,和碧桂园集团内部改革没有关系。
博智林的具体业务很快交给了宣称放弃西门子终身制高管的职位加入博智林的周小天,此前他曾在德国博世西门子集团工作,然后加盟ST科龙,主要负责旗下冰箱公司的产品生产和研发,离开时已是海信科龙总裁。
周小天亮相时,同样提到了加入博智林是为了“实现梦想”,但几个月后,他出走的消息也被传出。
“空降”的张志远被调离的消息传出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碧桂园博智林公司被认为是群龙无首的状态。
外界的质疑似乎并没有影响碧桂园的决心。
2020年3月碧桂园总裁莫斌在2019年业绩发布会上透露:“2019年全年机器人业务的研发费用约人民币19.7亿元,后续将视实际情况投入,我们对机器人业务有信心。”
碧桂园相关负责人透露了在机器人业务方面的最新进展:半个月前,博智林首批建筑机器人已在顺德碧桂园凤桐花园项目交接,9款共43台建筑机器人“列队服役”,标志着以建筑机器人为核心的人机协同作业施工体系正式在一线投入使用,开启实战模式。
而截至2020年10月,千玺集团已有10家机器人餐厅实体门店正式对外营业,自主研发机器人设备及软件达80多种,其中有61款投入使用,涵盖火锅、中餐、快餐、煲仔饭等多个业态。
此前发布的2020年中报显示,碧桂园包括机器人制造、机器人餐饮、现代农业和酒店经营等业务在内的资产,2020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7.89亿元,相比2019年同期的18.69亿元,下降4.3%。
“并未实现突围。”有人对此成绩做出如此评价。
中报称,在研建筑机器人50款,其中35款已投放工地测试,今年以来,部分机器人已分别在顺德和阳江等地的项目上使用。
“虽然说得比较多,但是这两年并没有看到真正投入到施工现场的效果,这说明情况可能并不是像预想的那么好。”柏文喜分析,“要么就是产品没做出来,要么就是少量样品做出来后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没办法大面积推广。”
有业内人士分析,从目前投资的方向看,碧桂园开始做房地产产业链方面的创新投资,包括做农业,或许多少能从侧面反映出机器人这一块分量的降低。
就在不久前,碧桂园服务执行董事兼总裁李长江在公开场合表示,今年年底将有2万人机结合的机器人对碧桂园服务旗下的楼盘进行服务。
但是这句话并没有在舆论引起太大的波澜。
资本能不能跑赢时间?
近期,几乎在同一时间启动多元业务的另一家头部房企——恒大,把汽车业务推向了上市通道。
在此之前,房企造车,也被外界称为“梦”,质疑重重。但是恒大汽车启动上市的消息一出,大家心里都有数,这个资本换取时间的梦,至少短期之内不会醒。
更多的人开始关心碧桂园的机器人梦,是不是也有可能走上同样的路径?
至少从内行人看来,资本跑赢时间这件事,很难实现。
“我们不是一家赚快钱的公司。现在碧桂园最欠缺的就是智能制造技术,要发展起来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我希望大家不要用看房地产的模式去看机器人谷,我们希望和房地产分开来看,按照科学规律摸索成长”。这是刚加入碧桂园机器人计划时,沈岗面对媒体关于碧桂园高周转和机器人投资回报期长之间的平衡问题所作的回答,或许也可以看作是他离开的原因之一,以及碧桂园机器人业务此后遇到外界口中的“不小的阻力”的伏笔。
此前碧桂园博智林机器人的两款建筑机器人“PC内墙板搬运机器人”和“室内喷涂机器人”,曾在央视亮相。相关负责人称,该公司已形成建筑机器人、医疗康养机器人、智能建造装备等产品线,在关键领域拥有了一批自主核心技术。
但对于一个技术门槛较高、周期较长的行业来讲,要想快速闯入赛道并看到成绩,显然并不容易。
在2019年两会期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杨国强提交了一份《关于推进人工智能和建筑机器人深度融合的提案》。
杨国强称,相对于工业机器人,建筑机器人市场庞大,但是建筑非结构化环境的挑战也很大,迫切需要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去解决。
据悉,《提案》显示,实践中,机器人的运用并不简单。由于工地环境复杂,建筑机器人会碰到定位、导航等一系列问题。
从中或许多多少少能够读出碧桂园在机器人赛道上遇到的诸多难题。
他还在政协委员提案中建议,研究制定建筑机器人研发制造全流程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健全建筑机器人行业监管机制、引导建筑机器人快速试点试用。
去年年初,杨国强说希望10个月后就能在很多地方用机器人做建筑,彼时距离博智林成立仅一年多。
当时有人说,如果成功,将创造出碧桂园的机器人速度。
现在看来,在房地产行业突破了一个个不可能的第一房企,至少到目前为止,似乎并没有在机器人王国实现同样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