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冷静期成真,对不起,我冷静不了
2020/06/01 | 作者 脱落酸 | 收藏本文
谁能想到,网上吵了好几年的“离婚冷静期 ”,就这样尘埃落定了。
离婚冷静期已经写进了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具体的条款是这样的:
也就是说,30天内,只要任何一方不愿离婚,离婚申请均可撤回。
这就意味着,2021年以后离婚的各位,都要先“冷静”一下了。
想离不能离才最难过
中国人离婚有两个途径:
一是协议离婚,又称两愿离婚,双方自愿;
二是诉讼离婚,指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愿,由其中一方向人民法院提出解除离婚关系起诉,最终通过调解或判决解除婚姻关系。
相对而言,诉讼离婚的时间与金钱成本都更高一点。如果夫妻里有一方坚持不离,另一方就会很被动,难免走上诉讼的途径。
原本协议离婚就是为了便捷设计的,只要双方达成一致意愿,带上相应证件,只许去民政局填表签字,十几分钟就能办完手续。
而根据新的民法典:
这个30天即为“离婚冷静期”。万一当事人有一方坚定了不离婚的意愿,整个过程很有就会变成:申请,不拿,撤回。申请,不拿,撤回——无限循环。
所以有不少律师吐槽说:离个婚去民政局,还不如去法院起诉来得快!
而提案专家这样解释立法的初心:
我国目前的离婚程序过于简单,“离婚冷静期”的设立,就像是给离婚增加了一个“门槛”……
“这不是限制你们离婚自由,而是防止冲动型离婚,帮助你们冷静思考,妥善抉择……”
白岩松也站出来说,离婚冷静期是为了防止“过于自由的草率”。
怎么说呢,“过于自由”?
离个婚,扒层皮
离婚,于中国人来说,从来都不是容易的选项。
原本,婚姻内的财产分割、家庭关系、孩子抚养权等等纠纷就很复杂,要厘清这些利害关系,达成一致,别说一个月,有的家庭花一整年都不一定能完成。
一位网友抱怨离婚不易,结婚半年,离婚花了一年多……
再加上古语有云,“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
在这种民间思想的指引下,你爸妈、你领导、你朋友、你邻居,都很有可能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反复说和。
所以很多父母会说,“要不是为了你,我们俩早离婚了!”很多父母反对子女离婚,因为“离过婚的”儿女“不好听”。
即便父母同意,轻易离婚,也可能招来家庭甚至整个社会的指责。
刚结婚的,劝你:这才结婚多久啊?别这么冲动,婚姻都是要经历磨合期的。
结婚很久的,劝你:都这么多年了,什么坎过不去啊?凑合凑合得了。
有孩子的呢,还劝你:不想你自己,也考虑考虑孩子吧,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心理状况不好,你忍心吗?
没孩子的,也能劝:你们这就是没孩子,生个孩子,你们就成熟了,就不会想离婚了。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从一而终”依旧是一个美好的标杆,一些电视剧中,“做人最紧要开开心心”,下面紧跟着就是一句“一家人最紧要齐齐整整”。
走到民政局或法院前,要闯过的难关也就比西天取经少点。
要命的是,民政部门的员工也一直将给离婚设门槛的行政行为视为美谈。
还记得民政局工作人员出的“离婚测试题”吗?
通过让想离婚的夫妻做题考试,对双方的感情做一个考察。60分以上初步表明有挽回余地,60分以下可以初步认定婚姻关系快要破碎。
四川宜宾就有一对80后夫妻,因为考试成绩太好,被法官判定双方感情深厚,不准离婚。
还记得民政局评选出的“最美红娘”吗?这位婚姻登记员借口“打印机坏了”、“网络坏了”等理由,拒绝了500多对夫妻办理离婚的请求……
就连打印店店员也会来横插一杠子:
而法院也是同样倾向于劝和不劝分的。第一次离婚诉讼中判离婚的概率不高。若是第一次诉讼没离成,根据规定,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6个月内不得再次起诉。
有这么多困难,如何冲动?真是冲动要离婚的,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早就冷静下来了。
可以说,中国人离婚一直是很难的。
距离老舍先生写《离婚》这部小说,过去了将近一个世纪。社会对离婚的宽容度增加了,但还是有很多人无法正视离婚这件事。
行行好,别再给我们添堵了,行吗?
离婚从来不是冲动的结果
如果说,现在99%的离婚案例都是因为冲动,那么冷静一下倒也无可厚非。
但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
最高法曾公布一组数据,在离婚纠纷案中,73.4%的案件原告均为女性。
而一审审结案件中,91.43%的案件都是男性对女性实施家暴。
但最后的结果是,63%的案件判决当事人双方继续维持婚姻关系。
这说明什么?
每十个离婚案例,有9个是因为家暴,受害者千辛万苦好不容易走上法庭,却有6个被家暴的妻子离婚失败。
国际上有三种定义的家暴的方式,分别是肉体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
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只承认第一种,在主流的反对声音中,不少网友持有这样的观点:
夫妻情感破裂协议离婚是权利自由,设立冷静期会导致转移财产、打击报复甚至滋生家庭暴力。
因为家暴离婚,好不容易到了法院,不给办,回去接着挨打?
另一方趁着“冷静期”把财产转移走了怎么办?
最苦笑不得是,头上被种了青青大草原,谁还能“冷静”?
不少网友着急过头,都开始编段子、说反话了:
冷静期好啊,冷静期万能!
有了冷静期,没有肥胖!有了冷静期,没有离职!有了冷静期,没有医疗事故!
尽管全国人大法工委有出来解释:
咱们这个离婚冷静期,只用于协议离婚,不适用于家暴虐待等。
但网友们并不买帐。
很多人表示,离婚冷静期的存在,本身就很迷——
如果离婚后仍有复合之意,大可以牵着手再进民政局重新领个结婚证,又不是交不起那9块钱!更何况,现在连9块钱的工本费都免了,据说,现在结婚、复婚不仅不收钱,民政局还会给发套套、“学习光盘”、“学习书籍”等纪念品。
央视新闻 5月15号发布了一条微博:民法典草案拟引入“离婚冷静期”,你支持吗?目前有6.9万人评论,6万多转发,留言区最高点赞都是“不支持”。
设置离婚冷静期,真的就可以降低离婚率吗?
难道不会让人更加恐惧婚姻?
讲真,结婚更需要冷静期
过来人的经验都说,结婚要慢,离婚仔细思量后要快
。著名段子手王尔德曾说:“离婚最主要的原因是结婚。”
这句话调侃的意味很浓。但的确有不少闹离婚的夫妻,是结婚时太冲动。
相关数据显示,闪婚是离婚的三大主因之一,目前,闪婚的离婚率高达65%。不了解婚姻,不了解彼此,轻率进入婚姻的话,无异于摸彩票。
著名心理学大师杰夫·艾伦在《亲密关系的秘密》中,提到段亲密关系的发展的2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蜜月期,大部分结婚的决定,也都是在这个阶段做出的。
情侣因为爱恋和激情选择结婚,他们能把对方身上的一个优点,无限膨胀成一个完美的伴侣形象。
但这个阶段不会持续太长,你们的关系就将进入权力斗争期,开始面对现实。
而此时的夫妻关系也会从亲密、和谐、热烈转变为冷静、现实的方向变化。
我们不止看到了对方的缺点,还有抱有强烈改造对方意愿,导致各种争吵冷战,甚至离家出走闹离婚。
我们对婚姻的期待变高了。
社会文化的改变,让人们把婚姻看成是追求个人自我实现的途径,婚姻应该是玩乐,而不是任务,应该让人兴奋而不是平淡,理应充满激情而不是例行程序。
我们期望自己的伴侣成为自己的精神伴侣,觉得他们不会让我们失望。如果没有达到,我们就会有离婚的念头。
人们期望从婚姻中得到更多,但婚姻的真相,和你想象的不一样,每个人对婚姻都有不同的理解:
蔡澜:重要的是活得开心。活得开心,与结不结婚没有关系。
卡耐基:经济独立的女性不需要取悦和依赖男人,婚姻是锦上添花。
波伏娃:只有当女人认为自己有不结婚的自由,才会是真正的自由。
契诃夫:男女结婚,是因为彼此没有了别的办法。
萧伯纳:想单身就单身,想结婚就结婚,反正最后都会后悔。
婚姻不是给予关系,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不可能随随便便结婚,同时又期盼万事顺心如意。
如果一件事,进入容易,退出很难,人们一定是会更谨慎进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与其设立离婚冷静期,真不如鼓励大家在结婚前好好冷静一下。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