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首降!去年超4400家4S店关闭,合资品牌遭重创
2025/04/11 | 作者 曹杨 | 编辑 郝琳 | 收藏本文
摘要:4S店退网浪潮下,自主品牌持续增长,合资品牌收缩明显。
一年超4400家汽车4S店退网,数据是最直观的行业镜像。
4月10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了《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发展报告(2024-2025)》(以下简称《报告》),2020年至2023年,我国4S店网络规模持续增长,2021年年增长率高达12.0%。但在2024年,4S店网络规模出现了收缩,这也是近四年来首次出现缩量情况。
2024年,我国共计新增4S店3518家,同期退网的4S店达到了4419家。截至2024年底,我国汽车4S店网络规模为32878家,相比上一年减少约2.7%。
尽管4S店网络规模在2024年出现下滑,但自主品牌4S店的网络规模却在继续扩张,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的收缩。
《报告》显示,继2023年自主品牌4S店占比超过六成之后,2024年占比再次增加1.7%达到64%。合资品牌和豪车品牌4S店占比合计为36%,前者在统计周期内,同比大幅下滑13.5%,后者下滑1.4%。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以及自主品牌价格战的愈演愈烈,使得合资品牌近乎全线收缩。
从宝马全球首家5S北京星德宝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跑路”,到天津最大的奥迪4S店关门,再到凯迪拉克位于北京和重庆的多家4S店关停……回望2024年合资品牌4S店“跑路风波”频发,似乎已成为行业缩影。此外,捷豹路虎、沃尔沃和凯迪拉克等二线豪华品牌门店收缩,也表明合资、进口品牌正经历着在华销量低迷的阵痛。
2024年11月,已闭店的天津永濠奥达4S店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新增的3518家4S店中,自主品牌贡献份额高达92%,几乎占据主导,而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分别为3%和5%。从车型类别来看,新增门店中,57%来自新能源汽车品牌。
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详细分析称,包括奇瑞、长安、星途等在内的传统燃油车,以及方程豹、腾势、鸿蒙智行、极氪、iCAR和零跑等新能源品牌,为4S门店数量的增长贡献了绝大多数份额。
“同时,自主传统燃油车品牌对4S网络的优化,以及云度、哪吒等新能源品牌的‘团灭’,则加速了退网潮。”
近两年,与传统燃油车门店陆续关停不同,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销售模式一直紧跟市场而改变,从重线上轻线下,陆续“回归”传统销售模式,引入经销商进场。
郎学红提到,目前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模式分为直营、代理和授权,“尽管在过去2-3年,三种模式的占比结构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授权模式一直占据着半壁江山,且2023年-2024年,越来越多的新能源品牌开始发展代理商授权模式。”
渠道优化与扩张的背后,是车企为提升销量而采取的深度布局。依托产品力,结合营销网络的精准布控,也让部分车企尝到“甜头”。
2024年,奇瑞实现了燃油车、新能源车、国内销售与海外出口四大历史性突破,全年累计销售260.39万辆,同比大增38.4%;“黑马”零跑在2024年交付新车近30万辆,较2023年同期的14.41万辆增长103.8%;依托于华为强大销售渠道的问界,问界M9和M7两款车型去年累计销量超过35万辆;成为爆款车型的小米SU7,同样离不开小米成熟的营销传播与门店销售网络。
尽管退网、转型让部分合资品牌经销商陷入困境,但依靠自身渠道优势,寻求多元化发展,也让他们找到活下去的机会。中升控股业绩公告显示,2024年公司二手车业务、售后服务收入分别达到154亿元和220亿元,同比均达到近10%增长。跨品牌维修服务,也成为越来越多的经销商们的转型选择。
渠道变革实为销量之争的另一种镜像投射,同时也折射出车企布局未来市场版图的战略博弈。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