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同跃终于把奇瑞带进了港交所
2025/10/25 | 记者 赵昱 | 编辑 张轶骁
摘要:” 5月12日,开阳实验室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在安徽芜湖签约,双方将围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如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产业集群方面及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展开合作,共建跨国产学研创新共同体。
历时21年、7次递交IPO申请后,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终于如愿。
9月25日,奇瑞汽车正式登陆港交所,股票代码为“09973”,开盘价每股34.2港元,较发行价上涨11.22%。最终收报于31.92港元,涨幅收窄至3.8%。
截至9月29日收盘,奇瑞汽车市值报1847亿港元,与上市多年的老玩家吉利相比,差距约在40亿港元。
此前公告显示,该公司发行H股股份数目约为2.974亿股,发行价为每股30.75港元,募资规模达91.45亿港元(按最新汇率,约合83.85亿元人民币),是年内规模最大的整车企业港股IPO。
油车、出口占比高
2025年2月28日,奇瑞汽车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招股书显示,2022、2023年全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该公司营收分别为926.18亿、1632.05亿及1821.54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735.07亿元;同期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62.66亿元、119.53亿元及112.22亿元。
另据奇瑞汽车后续公布的数据,2024年全年其营收为2698.97亿元,同比增长1000多亿元。按此数据计算,2024年第四季度,奇瑞汽车单季营收超过了800亿元。
奇瑞在招股书中称,2023年,公司正式发布了新的新能源汽车战略,缩减部分纯电动汽车车型的销售规模以优化新能源汽车产品组合,随着该战略下新型新能源汽车车型及版本的推出,新能源汽车销售收入在2023年有所下降,但在2024年增长至589.31亿元。
此前,业内多次传出奇瑞汽车计划登陆资本市场的消息,但受市场环境变化、股权结构梳理未竟、经营情况波动等因素影响,其上市动作一直未能落地。
从招股书公布的数据来看,燃油车依旧是奇瑞汽车的业绩支柱。2022、2023年全年及2024年全年,奇瑞汽车燃油车业务营收分别为702.58亿、1433.16亿及1878.91亿元,占公司当期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85.1%、94.8%及76.1%。
深耕燃油车市场的一大优势是,依托于多元化布局的产品优势和多年积累的品牌口碑,奇瑞汽车在海外市场一直有不俗的表现。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其汽车出口达114万辆,占据中国汽车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并连续22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截至目前,奇瑞汽车的海外用户已超480万。
2022、2023年全年,奇瑞汽车在海外市场分别实现营收330.65亿元和794.81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逐年提升。2024年全年,其在海外市场的营收达到978.68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达到39.7%。
关于IPO募资用途,奇瑞汽车在最新公告中明确:预计将所得款项净额的20%用于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发展与扩充,具体将持续投入旗下奇瑞、捷途、星途、iCAR及智界五大品牌的新能源车型研发,并推出多款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式电动及纯电动车型,以进一步提升国内外市场份额。
2025年7月,奇瑞汽车对旗下架构进行了调整,成立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下设星途事业部、艾虎事业部、风云事业部、QQ事业部四大事业部。和此前的架构相比,代表高端的星途品牌国内业务事业部的组织和职能,整体纳入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调整后的四大事业部中,星途事业部聚焦高端品牌星途,艾虎事业部聚焦经典产品艾瑞泽和瑞虎,风云事业部聚焦新能源品牌风云,QQ事业部聚焦小车产品。此举意在实现奇瑞各品牌的战略聚焦,强化资源协同。
对于其他的募资用途,奇瑞表示,约25%的募资净额将用于未来1-3年下一代车型及先进技术研发;约20%的资金将用于未来1-4年的海外市场拓展及全球化策略推进;两笔约15%的资金将分别用于现有产品序列的升级和产品矩阵拓宽,以及研发辅助驾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约10%的资金将用于未来1-4年升级公司位于安徽芜湖的生产设施。
奇瑞在招股书中称,公司已在安徽芜湖市、合肥市和上海市建立三个研发中心,并在德国、西班牙、巴西、墨西哥和马来西亚建立了五个海外研发中心。随着海外业务的拓展,我们加快了技术能力的本土化,以使产品能吸引当地客户。
简言之,推进新能源产品布局与拓展海外市场,成为奇瑞汽车上市后的两个核心目标。

2025年9月25日,奇瑞汽车正式登陆港交所,尹同跃和芜湖市委书记宁波共同敲响上市的钟。
“all in智界”
但这样的业务结构也引发了外界关注。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奇瑞汽车因旗下缺乏吉利极氪、长安深蓝、东风岚图、上汽智己一类独立的、有一定影响力的新能源品牌,被部分业内人士质疑转型步调滞后。
直至2023年4月,奇瑞汽车正式发布星途星纪元系列,旨在对标吉利极氪、长安深蓝,填补公司在高端新能源市场的空白。同月,其推出独立新能源纯电品牌iCAR,该品牌面向年轻消费群体,产品类型主要为方盒子越野车。对比来看,长安汽车旗下的深蓝品牌(前身长安新能源)、上汽集团旗下的智己品牌、吉利集团旗下的极氪品牌分别正式成立于2018年5月、2020年12月和2021年4月,均早于奇瑞汽车旗下的新能源子品牌。
仅在5个月后,2023年9月,奇瑞汽车官宣与华为共同推出智界品牌,使其成为继赛力斯之后第二家获得华为深度赋能的车企。这本是推动奇瑞汽车品牌升级的利好举措,却因智界品牌与星途星纪元系列的产品定位重合和资源分配问题,引发诸多争议。后续智界首款车型智界S7上市后,又因产能不足陷入交付困境,进一步将此前的争议推向高潮。
不过好的一面是,依托华为的技术和品牌效应,智界品牌旗下车型在上市后获得广泛关注。2024年,奇瑞汽车总销量达到260.39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大幅增长232.7%至58.36万辆,占总销量的比重达到22.4%。当年,智界品牌累计销售新车5.8万辆,表现亮眼。
或许是看到市场传递的正向信号,进入2025年,奇瑞汽车逐步终结了星途星纪元和智界品牌此前“左右互搏”的状态,并于8月宣布智界品牌进入2.0阶段,奇瑞汽车要“all in智界”。
2025年5月,2025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尹同跃现场称,奇瑞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紧跟华为,“奇瑞新成立了开阳实验室,实际上也是copy华为的2012实验室。听华为的我们就顺利,不听华为的我们就遇到挫折。所以我们现在的原则是,有分歧的时候听华为的,意见一致的时候听奇瑞的。”
5月12日,开阳实验室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在安徽芜湖签约,双方将围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如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产业集群方面及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展开合作,共建跨国产学研创新共同体。
尹同跃不止一次表达过对华为的认可,2025年初接受采访时他自评奇瑞是“平庸企业”,华为是现象级企业,强调全公司需“贴身学习”其技术与管理经验,并直言目标是让奇瑞成为“汽车界华为”。
涵盖智界品牌旗下车型在内,今年下半年,奇瑞汽车计划推出8款以上新能源车型,建议零售价区间为10万-40万元,年度销量目标设定在40万辆以上。
在鸿蒙智行日前举办的新品发布会上,尹同跃到场并登台发言。他说,智界品牌将投入超百亿专项投资,组建超5000人研发团队,成立智界新能源公司。2.0阶段开启后,智界品牌将全面由华为主导,奇瑞汽车所有的资源要向智界品牌倾斜。
据悉,奇瑞汽车计划将上市募集资金用于研发不同车型以进一步扩大产品组合、研发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以提升核心技术能力、拓展海外市场及执行全球化策略、提升其生产设施以及用于营运资金补充。
行业也在关注,这位“起跑慢了半拍”的跑者,能否在后续竞争中完成“弯道超车”。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