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71亿元,极氪回归吉利
2025/07/16 | 作者 赵昱 | 编辑 郝琳
摘要:私有化完成后,极氪将从纽交所退市
5月,吉利方面向市场砸出了拟私有化极氪的重磅消息。2个月后,极氪正式“回归”吉利怀抱。
7月15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旗下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吉利汽车”)与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极氪”)正式签署合并协议,吉利汽车将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极氪股东可选择以现金或置换吉利汽车股份作为对价。
此次私有化显示出吉利汽车的决心和实力。公告指出,假设所有合资格的极氪股东均选择收取现金,且私有化完全以现金方式进行,则吉利汽车应向前者合计支付约23.9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1.99亿元)的现金。若合资格股东均选择置换股份,且私有化完全以发行及配发代价股份的方式进行,吉利汽车将以每股17.15港元(约合人民币15.67元)的价格发行及配发至多约10.98亿股代价股份,总对价最高达到约172.06亿元。这部分新股约占私有化完成后吉利汽车经扩大股本总额的9.8%。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吉利汽车为此次私有化付出的资金都在170亿量级,与其去年的净利润相当。按悉数摊薄基准,截至本公告日(15日),吉利汽车持有极氪已发行及发行在外股本总额的约62.8%。私有化完成后,极氪将成为吉利汽车的全资附属公司,并从纽交所退市。
私有化前后,吉利汽车与极氪的股权从属(图/港股公告截图)
2024年,吉利汽车营收首次突破2400亿元大关,达到2401.9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净利润更是同比激增240%至167.99亿元。
几项关键指标的迅猛增长,自然离不开极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开疆拓土”。2024年,极氪交付量同比大增87%,带动营收同比提升47%至759.13亿元,净亏损同比收窄30%至57.91亿元。
然而如众多新势力品牌一样,由于在产研、渠道拓展和品牌建设等方面投入巨大,极氪仍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依旧依赖吉利方面在资金和资源上的支持。极氪完全回归吉利汽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绝重复投入,推动内部资源的更高效协同,而这正是吉利方面贯彻《台州宣言》的重要目的。
《台州宣言》是吉利控股集团在2024年9月推出的新战略,其中提到全面梳理集团各业务板块,进一步明晰各品牌定位,减少利益冲突和重复投资。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表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我们将审时度势、根据《台州宣言》精神,持续推动汽车业务整合,回归一个吉利,整合技术优势,提高创新能力、盈利能力,持续创造长期价值,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集团。同时我们仍将保持与美国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密切沟通与合作。”
早在2024年10月,原本独立的吉利几何正式并入吉利中高端新能源系列银河,成为银河的智能精品小车系列。2025年1月,翼真、雷达也正式并入吉利汽车,使吉利汽车的产品矩阵扩充至包括轿车、SUV、皮卡、越野、MPV序列。时至2月,吉利汽车更是依据《台州宣言》完成了对旗下极氪和领克品牌的战略整合,二者将共同以“极氪科技集团”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
此次私有化极氪是吉利方面近年来一系列战略整合的延续。
极氪在豪华新能源领域的优势与吉利汽车在主流市场的长期积累结合,使得双方在技术、产品、供应链、制造、营销与服务、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更强协同,提高创新能力,激发规模效应。最直观的是,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统一的供应商规划战略有助于整合极氪、领克、吉利银河及中国星的采购需求,发挥规模效益,提升供应链效率及成本竞争力。
对于极氪而言,私有化退市不仅能消除其合规负担,降低行政成本,提升运营效率,还能消除少数股东相关的复杂性,最大程度地确保公司战略目标得以快速落实。
在这种“双赢”的局面下,合并后的吉利汽车将实现对燃油、纯电、插电混动、醇氢电动等多种动力形式的全面覆盖,并完成对主流、中高端及豪华汽车市场的全方位布局。其未来表现值得业界关注。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