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仅14款车型降价 告别价格混战,车市反内卷持续
2025/07/09 | 作者 李飞 | 编辑 郝琳
摘要:上半年乘用车市场持续回暖,反内卷成主线
2025年2月以来,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同比保持两位数增长,6月单月增速更是接近20%,展现出消费端的回暖态势。
乘联分会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6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涵盖轿车、SUV及MPV车型)零售销量达到208.4万辆,同比增长18.1%,环比增长7.6%;今年上半年,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销量达到1090.1万辆,同比增长10.8%。
销量增长的背后,行业竞争格局的调整正呈现梯度演进的态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5月31日发布题为《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称以无序“价格战”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内卷式”竞争,是行业效益下降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把产业发展带入恶性循环。工信部、新华社、《人民日报》随后发声支持。
进入6月,多家车企相继宣布将支付供应商货款的账期统一至60天内,各方开始采取行动引导行业竞争回归理性。
乘联分会分析认为,随着反内卷工作的不断深入,车企努力维护市场价格的相对稳定,生产节奏会展现进一步稳健趋势。同时,由于银行存贷息差下降,高息高返的车贷政策受到控制,原有的银行高返给经销商的利息会部分补贴车价,车贷返利大幅缩减后经销商盈利压力进一步加大。随着库存相对高位,厂商销量增长放缓。7月车市将进入休整期。
上半年自主品牌销量占六成,吉利同比增幅最高达47%
乘用车市场的品牌竞争格局正呈现出愈趋明显的分化态势。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6月,自主品牌零售销量约为134万辆,同比增长30%,环比增长7%;当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达到64.2%,同比增长5.6个百分点。因在新能源市场及出口市场获得明显增量,今年前6个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达到64%,较去年同期增长7.5个百分点,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等头部传统车企品牌份额提升明显。
对比来看,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销量虽实现整体上浮,但增幅及市场份额仍不及自主品牌。月内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销量达到51万辆,同比增长5%,环比增长6%;当月,德系、日系、美系品牌零售份额分别为16.1%、12.0%及5.8%,同比分别下降2.4个百分点、2.3个百分点及0.5个百分点。
6月豪华品牌零售销量约为23万辆,同比下滑7%,环比增长18%;零售份额约为11.0%,同比降低3个百分点,但表现较好。
自主品牌的强势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新能源赛道的领跑优势。
2025年6月主机厂销量 图源:乘联分会
从月度新能源汽车国内零售份额看,6月,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零售份额达到71%,同比减少0.2个百分点;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零售份额约为3.1%,同比减少1个百分点;受小鹏、零跑、小米汽车等品牌拉动,当月新势力零售份额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至19.5%,部分品牌蓄力调整;特斯拉零售份额5.5%,同比下降1.4个点。
根据各品牌公布的销售数据,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累计销售新车214.6万辆,同比增长33%;吉利、长安、奇瑞、长城分别获得140.9万辆、135.5万辆、126万辆、57万辆的销售成绩,吉利销量同比增幅最高,达到47%。
新势力品牌方面,零跑、鸿蒙智行、理想分别以22.17万辆、20.62万辆(3月鸿蒙智行未公布交付量,采用乘联分会数据)及20.28万辆的半年交付成绩位居前三,小米汽车上半年交付新车超15万台,交付量同比大增456%,增幅领跑新势力。
价格战降温,车主权益、增配不涨价等成为车企竞争的先手牌
从盈利水平来看,1-5月汽车行业4.3%的利润率虽较1-4月的4.1%有所改善,但仍低于下游工业企业5.7%的平均利润率,且行业内部盈利水平呈现明显波动——5月汽车行业实现收入8731亿元,同比增长8%,成本同步增长8%至7715亿元,利润则同比下降27.1%至456亿元,当月5.2%的利润率虽较4月有显著提升,却较去年同期的7.5%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针对汽车行业存在的“内卷式”竞争现象,6月5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回应称,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强综合整治与合规引导,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10日晚间,一汽、东风、广汽、赛力斯、比亚迪等车企率先作出
“向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的承诺,工信部随即转发了相关消息,足见有关部门对汽车产业链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视程度。
据乘联分会统计数据,6月仅有14款车型降价,较前两年保持相对稳定。月内,新能源汽车的促销幅度降至10.2%,同比仅增加1.6个点,环比减少0.8个百分点;燃油车促销幅度稳定在23.3%的水平,同比增长2.1个百分点,环比增加0.8个点,市场压力依旧较大。
然而反内卷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正如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所言,未来1-2年行业将逐步迈向理性竞争新轨道。
所以尽管今年直观的“价格战”稍显温和,但为应对市场竞争、快速提振销量,车企年款增配、调整车主权益等隐形优惠措施依旧“暗流涌动”。年内上市的全新岚图梦想家四驱卓越乾崑版及四驱尊贵乾崑版、东风日产N7、2025款阿维塔12、长安启源Q7尊耀型及尊荣型、比亚迪海鸥智驾版、2026款零跑C16等车型均打出限时权益优惠、增配不涨价等先手牌。
车企不断升级产品配置、提升研发能力的现状也折射出,在汽车行业竞争格局中,技术层面的较量正逐步超越单纯的价格比拼,成为企业间的竞争焦点。无论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补能、大模型、辅助驾驶技术,还是传统燃油车的能效提升、动力性能优化,技术实力的强弱越来越直接地影响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与品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