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上汽乘用车高层:MG销量尽快追平海外市场,未来国内不再推新款燃油车
2025/04/25 | 作者 曹杨 | 编辑 郝琳
摘要: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MG品牌架构更加清晰,目标也转向“墙内开花墙内香”。
2024年,上汽集团内部掀起改革潮。进入2025年,这一变革仍在加速。
1月,上汽将上汽乘用车(荣威飞凡、名爵MG)、上汽国际、创新研究开发总院、零束科技和海外出行等多个品牌合并为“大乘用车”板块。
紧接着在2月对乘用车板块多达63位中高层干部进行调整,涉及荣威、飞凡、名爵三大品牌。这在上汽集团乃至整个汽车行业都实属罕见。
人事调整和关键领域重组的背后,是上汽乘用车尽管在国内市场仍占据主要份额,但面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必须积极转型以应对新局面。
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 图/MG品牌官方
4月23日,调整后的MG品牌在上海国际车展举办了媒体见面会。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M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周钘、销售运营总监陈天荣等悉数出席。
俞经民表示,上汽国际和海外出行业务的整合,将让MG品牌更好地统筹海外和国内两个市场,既能面向不同市场拿出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又能更好地发挥研发效率和规模化的优势。
国内国外两手抓
“MG差‘一点点’就好起来了。”日前,周钘在履新后的首个MG品牌季度沟通会上表示。
作为全球化品牌,MG业务覆盖全球超100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在国际贸易环境动荡、欧盟关税持续上调的压力下,MG仍实现超24.34万辆的终端交付量。
在媒体沟通会上,俞经民表示,“从2011年出口智利至今,最快到下个月,MG将率先实现海外累计销量突破300万台的历史性成绩。”
但在国内市场,MG的表现仍差“一点点”才能达到理想状态。
2025年第一季度,MG品牌国内销量为25839辆,同比增长13.1%,增速跑赢6.0%的市场大盘。但相较于众多新造车品牌,这一销量规模仍不够突出。
因此,“墙内开花墙外香”成为国内市场对MG品牌的固有印象。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曾坦言,若MG国内表现不佳,即便全球销量领先,也难以称为“由中国人主导的全球品牌”。
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MG品牌架构更加清晰,目标也转向“墙内开花墙内香”。
“国内、国外市场两手都要抓、都要硬,都要紧紧拥抱用户。”俞经民表示,随着上汽大乘用车板块的成立,MG国内销量将很快追平海外市场。
M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周钘 图/MG品牌官方
未来不在国内开发纯燃油车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1500万- 1700万辆,市场渗透率突破50%,正式进入“油电倒挂”时代。
对比来看,2025年一季度MG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仅10%,这一数据与行业趋势略显脱节。
对此,周钘谈到,很多人说现在汽车行业“淘汰赛很卷”,但从另外的角度讲,汽车行业又回到了产品为王的最好时代。
“我在多个场合强调过,MG的未来取决于产品实力。其最重要的产品方向是加速‘电智化’转型——未来国内市场不再开发全新纯燃油车型。”
据《凤凰WEEKLY汽车》了解,MG品牌规划了“3+3+1”产品战略:围绕轿车和SUV,在A/B/C级市场各推出一款全新车型,共6款;同时,Cyberster作为品牌图腾与旗舰车型,开启家族序列化发展。
周钘透露,2025年和2026年各推出4款全新或改款车型,其中2026年将有两款重磅新车上市:一款是MG轿跑的全新迭代车型,另一款是轿车线旗舰产品,两车目标均为月销破万。“到2027年,这7款车型将构成MG全新产品矩阵。”
产品有了,渠道能否接住?
不难看出,MG品牌即将进入新车密集投放期,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官方数据显示,MG 现有线下渠道仅240余家门店,“门店数量和质量均未达预期。我们推出了优质产品,渠道能否承接?”周钘坦言。
陈天荣表示,MG此前以燃油车业务为主,如今已全面转向新能源化。基于此,品牌制定了六大网络布局举措:推动网内优秀投资人再投资;鼓励优秀职业经理人创业;推出轻量化“零成本”建店支持政策;提供全面赋能,保障业内领先盈利能力;推行“1+N 模式”,支持核心经销商合理布局;探索社区店模式,实现“下楼即享”的汽车消费体验。
但不管是鼓励职业经理创业,还是“零成本”建店,抑或是盈利保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陈天荣提到,MG将会在渠道建设上投入7亿资金,今年新增150家,达到400家。
其中,通过“创业者行动”投入了5亿元资金,另外2亿用于打造150家车享家社区店,通过创新的终端服务模式,打破传统购车、养车的距离限制,将MG服务延伸至用户家门口。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