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通牒”,搅乱全球车企
2025/04/10 | 作者 曹杨 | 编辑 郝琳 | 收藏本文
摘要:对中国车企影响有限,零部件领域承压。
在一众欧洲车企按下向美出口的暂停键后,加拿大当即宣布对美国汽车对等征收25%关税,并于美东时间9日零时1分正式生效。
持续不断的关税风波,也让汽车产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日前,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措施正式生效。随后,对美国境外生产的汽车零部件的进口关税也将于今年5月3日开始征收。
美国此前征收的汽车关税整体处于2.5%的水平,轻型卡车征收关税为25%,对符合美墨加协定原产地规则的汽车产品免税。这意味着,在新的关税政策下,在美国境外生产的乘用车关税直接从2.5%飙升到27.5%,卡车则达到了惊人的50%。
这一决定,在迅速引发全球汽车产业链震荡的同时,也形成了“双刃剑”——既有车企承压,或也会催生新的市场机遇。
关税大棒重创欧洲、日韩车企
一直以来,美国都扮演着全球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的角色。
根据标普全球汽车统计,2024年美国大约1600万辆新车销量中,近一半来自进口。其中,墨西哥是美国最大的汽车供应国,其次是韩国、日本、加拿大和德国。但由于美国曾宣布对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口的汽车及零部件推迟征收关税,因此相比前者受到的“特殊优待”,显然日韩和德国的车企,在此次关税重拳之下,受伤极为惨重。
根据惠誉评级数据,从全球销量表现看,日本丰田汽车和韩国现代汽车四分之一销量由美国市场贡献。其中,现代汽车在美销售约60%整车在韩国制造的,而丰田汽车情况稍好一些,其在日本制造的车辆占到了23%。尽管日韩品牌近年来不断加速在美国投资本土化生产,但短期内仍需承担供应链重构成本。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释放新关税政策后的首个交易日,日韩车企股价应声下跌。4月3日,丰田汽车、日产汽车、本田汽车跌超5%,现代汽车跌超3%。
日韩之外,欧洲汽车品牌同样受限严重,为保证自身利益,已有企业采取行动。
截至目前,奥迪决定暂停向美国经销商交付新车;奔驰正考虑从美国撤出其入门级车型;大众汽车集团计划在运往美国的汽车标价中增加进口费;捷豹路虎已宣布从4月7日起暂停对美国出口汽车,为期一个月,同时,正在考虑采取提高在美售价应对关税带来的冲击等。
大众汽车集团的汽车被装载到汽车运输船准备出口
事实上,美国这一看似通过加征关税重振美国经济的政策,实则对美国本土车企的伤害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美国研究机构安德森经济集团估计,对所有进口汽车征收新关税可能会导致部分车型的汽车成本上涨2000美元至12200美元。即便美国本土车企可以避免整车高昂的税收,但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包括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在内的美国三大车企,均会受到零部件进口成本上涨的影响。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汽车零部件进口来源地Top20国家和地区中,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国。
中汽中心资深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吴松泉分析道,由于美国汽车生产大量依赖进口零部件、美国市场供给高度依赖进口车、《美墨加协定》严苛的原产地标准,长期加征关税势必导致美国(或北美)汽车行业陷入孤立或半孤立状态。
“美国此次加税,对美汽车行业是‘重大打击’,长期来看,对美国汽车产业的不利影响要大于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出口美国不足2%,对中国车企影响有限
于中国汽车市场而言,本次美国大范围、大幅度加征关税,首先遇阻的便是汽车零部件领域,出口或将出现大幅下滑。 “直接影响至少200亿至300亿美元零部件对美出口。”吴松泉预计。
相较于汽车零部件领域,加征关税对我国整车贸易的影响十分有限。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汽车11.6万辆,仅占汽车出口总量的1.8%,在美国市场的份额更是不足0.6%,且主要是外资品牌出口为主。
惠誉评级亚太区企业评级董事杨菁表示,自主品牌近几年出海过程中,对美国市场向来持谨慎态度。目前大多数中资车企对美国市场都没有销售窗口,因此美国关税的直接影响有限。
但杨菁也直言,“美国的这轮关税将打乱全球车企的销售节奏、压低利润空间,从而影响日、韩、墨西哥和欧洲等主要对美汽车出口地区的经济前景和就业,这些都会间接对中国车企的海外布局造成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在美国针对中国不断提高关税政策至104%的时候,我国也在采取强硬反制措施,以保护自身权益。
4月9日,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公告,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的加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告诉《凤凰WEEKLY汽车》,反制措施会直接影响美国进口车辆的价格,从而削弱其竞争力,这也给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尤其是国内高端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利好。
乘联会秘书长崔树东补充道,美国宣布对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贸易伙伴加征关税,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或将影响中国汽车在东南亚等地区的产销。但在智能电动化方面,中国车企具有巨大优势,是中国汽车走向世界核心的一个焦点。
中国新能源汽车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自主高端品牌的市场份额一直在不断上涨。据Gangtise投研分析,以40万元以上的车型定义为豪华车来划分,2022年国内的豪车市场中国车企的份额仅为个位数,保时捷、BBA、路虎的总市场份额约为94%。到2024年5月底,中国车企在豪华车市场的份额已提升至21%。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中国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2025年自主品牌高端车型销量占比超35%”。
但杨菁也表示,反制关税主要影响的是奔驰在美国生产的大排量豪华车型GLE、GLS,其次是宝马部分车型。一方面,这部分销量在中国整体豪华车市场中仅占比3%左右,另一方面,自主品牌同等定位定价的竞品选择有限,短期内这部分市场需求或持币观望,或被其他传统豪华品牌或同品牌其他车型分流。
“自主品牌在豪华车市场的份额扩张将主要通过智驾等前沿技术带来的跨越式产品换代来达成。”杨菁补充道。
写在最后
作为全球汽车产销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市场的每一次波动都在重塑全球汽车产业的权利版图。
根据乘联会最新数据,2024年中国汽车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36%-38%,出口量突破500万辆,首次超越日本,跃升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这一庞大的市场体量不仅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底气所在,更意味着中国车企的技术路径选择、产能调整以及消费趋势变化,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链重构的核心变量。
苏州太仓港区,新能源汽车出口装运作业
在全球汽车产业因关税政策震荡而重新洗牌的当下,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的技术优势,是否能够成为撬动全球变革的杠杆?对此,多位行业观察家和分析师向《凤凰WEEKLY汽车》表达了谨慎的观点。
“当前美国政策快速变化,世界经济政治环境尚不确定,全球车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仍不好预判。”崔树东直言,“虽然美国希望把更多机会留给自己,但是客观来说,中国电动车在海外的发展更有空间。”
事实上,美国加征关税,不仅改变了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规则,也在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优势提供新的施展空间,为全球汽车产业的下一轮变革注入“中国动力”。
关税震荡只是开端,而真正的涟漪效应,或许才刚刚开始。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