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迹科技冲击酒店机器人第一股,服务超三万家酒店,三年亏8亿
2025/03/31 | 作者 傅林林 | 编辑 曹蓓 | 收藏本文
当越来越多酒店客人的房门被送餐或送水的机器人敲开,背后公司敲开资本市场大门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北京云迹科技,这家服务超过30000家酒店和100家医院的机器人企业,近期在港交所递表。
公开资料显示,云迹科技成立于2014年,主要的业务和产品包括机器人及功能套件,即构成公司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基础的硬件及模块产品。产品应用最多的是酒店业态,其机器人产品能够完成引领、送物、回答咨询以及收集垃圾等任务。
根据云迹科技招股书,其收入由2022年的1.6亿元增至2024年的2.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2%,毛利则实现了64.6%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6亿元。但从利润来看,已经连续亏损了三年。
“我们可能无法于不久的将来实现或于随后维持盈利能力。”招股说明书称。
从创业板到港股,在机器人概念热度高涨的时机,一个门槛并不高的细分行业龙头,能否说服投资者拿下“第一股”?
酒店托举的“全球第一”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4年,在机器人智能体市场拥有可适应三维多层空间的机器人的参与者中,云迹科技的同时在线机器人数量及服务消费者数量排名全球第一,于2024年单日高峰超过36000台。
这一连串定语造就的全球第一,得益于云迹科技的产品在酒店行业的广泛应用。
招股书显示,在应用场景中,云迹科技绝大部分收入来自酒店,在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分别占总收入的70.1%、95.1%及83.0%。这不仅仅在国内数量庞大,按2023年来自酒店场景的收入计,云迹科技排名全球第一。
而从市场占有率来看,2023年,以全球酒店场景的收入计,云迹科技的市场份额为9.0%。以中国酒店场景的收入计,前五大参与者合计占总市场份额的27.6%,云迹科技一家企业就占据了12.2%。
目前云迹科技与锦江、如家、亚朵等头部酒店集团都达成了合作。
“很多商业人形机器人或者类人形机器人很早就投入使用了,像商场里看到的一些屏幕玩偶,那些就是最早的一种体现。”第一太平戴维斯广州产业及物流地产服务部负责人、投资及资本市场部负责人张明杰向《凤凰WEEKLY财经》表示。
规模优势让机器人服务于商业领域变得前景广阔,“从应用场景来说,我相信我们的发展速度肯定会比普遍的发达国家要快,这是毋庸置疑的。”张明杰表示。
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假设所有设施对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硬件及软件的需求都得到充分满足,2023年中国不同场景的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的总市场规模为9803亿元。其中,酒店就有4500亿元,预计至2028年会一直保持增长。
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商用服务机器人中国市场份额2023》显示,2023年商用服务机器人中国市场整体规模约为13.8亿元人民币,相比2022年增长17.6%,市场显现回暖迹象。其中餐饮配送机器人、酒店配送机器人的占比分别为43.6%、36.1%,也是各家服务机器人争抢的核心赛道。
一位酒店创始人告诉《凤凰WEEKLY财经》:“我们的酒店基本都有机器人,现在用的就是云迹的产品,双仓机器人一台不到两万元,而且基本不太需要维护。采购上,一般50个房间会配备一个机器人,当然也要综合其他因素,比如外卖订单数量等。”
从技术领域看,云迹科技通过UP系列的技术,利用视觉感知和传感器融合功能的高度集成系统,透过切换可换仓的YJ-万物工具仓模块使单个设备具有多种功能。
“商用服务机器人的技术难度其实不高,主要是需要根据应用场景来迭代。也就是说,企业根据不同的场景需求,与工程师团队一起协作把自动化流程实现。但是实现之后,还会需要反馈的过程,工程师团队根据反馈再进行优化,这就是迭代的过程。迭代得越快,新的场景优化出来的功能就会越多。”张明杰表示。
但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有些机器人的功能过于单一,主要局限于送货和清洁服务;日常维护和技术故障的处理成本较高;系统集成性不足,难以与酒店的信息化系统深度融合。
一位头部房企酒店管理人士向《凤凰WEEKLY财经》表示:“我们的酒店很大,客人多,使用了机器人后根本送不过来,效率太低了,我们后来就放弃了。”
资金缺口
自2014年成立以来,云迹科技目前已完成8轮融资。包括天使轮融资、A轮融资、A+轮融资、A+轮战略融资、B轮融资、B轮战略融资、C轮融资及D轮融资。
8轮融资,云迹科技共计融资金额达到12亿元。最后一轮融资,云迹科技的投前估值为35亿元,投后估值为40.8亿元,且投资方中不乏腾讯、联想、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
云迹科技在完成D轮融资2个月之后,就选择科创板IPO,不过公司在2025年3月宣告辅导协议终止,最终选择了转战港股IPO。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云迹科技的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3.65亿、2.65亿和1.85亿元,相应的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2.34亿、1.20亿和0.28亿元。近三年来,云迹科技累计亏损达到了8.15亿元,经调整后的累计亏损也有近4亿元。
另一方面,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024年比2023年也下滑了40%。
云迹科技在招股书中称:“我们可能在短期内继续产生净亏损,因为我们正在快速发展的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拓展业务及经营,并正持续投资于研发。”
连续亏损背后的原因,或许还与其降价促进销售有关。
根据云迹科技的招股书,其主要销售三款机器人产品,分别为UP系列、格格系列和润系列,其中UP系列的单台平均售价从2023年的5.4万元降低到2024年的2.2万元,销量则从17台飙升至672台。
格格系列单台平均售价从2022年到2024年分别为2.68万元、2.49万元、2.09万元,销量则为1326台、3777台、6358台;润系列同期单台平均售价为2.3万元、2.06万元、1.31万元,销量对应为2881台、1829台、1225台。
润系列酒店机器人 图/云迹科技官方微博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云迹科技旗下的机器人产品的价格都在持续下降,而且两款产品的销量在下调价格的基础上得到非常大的提升。招股书称,平均售价下降反映了云迹科技自愿下调价格,证明云迹致力于将降低原材料及组件成本以及提高成本效率的裨益传递给客户。
这在酒店机器人领域也是常见的手段。2022年,智能服务机器人公司猎户星空曾公开行业内一些企业融到巨量资金后,扩张销售队伍、打价格战、用激进的销售策略冲击账面销售额,关键时刻靠代理商冲业绩,预付款20%甚至10%就发货。
一位机器人行业人士向《凤凰WEEKLY财经》表示:“商业场景机器人的技术门槛不高,正因如此才会打价格战。”
对于云迹科技上市,汇生国际资本有限公司总裁黄立冲向《凤凰WEEKLY财经》表示:“除了概念,企业还要满足香港联交所的上市要求,机器人公司大部分都亏损,因此只有少量独角兽可以上市。虽然机器人概念很火,但还是要看后市,一般做上市至少要一年,现在启动上市还要看1-2年后的市场情况。”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