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外卖骑手缴社保”仍需多方共同努力
2025/03/25 | 作者 周兼明 | 收藏本文
不久前,京东宣布,3月1日起逐步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并承担未来一段时期签约的外卖全职骑手上社保的所有成本,同时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京东的表态被视为对外卖业的破局之举,引发媒体的关注与热议。此后,美团也宣布将为全国范围内的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预计2025年二季度开始逐步实施。两家平台的这一举措,让外卖骑手的社保问题迈出了关键一步。
从公开数据看,中国的外卖骑手超过1000万人,已成为城市物流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各平台通过众包、劳务外包、个体工商户注册等模式模糊了与骑手的劳动关系,这一领域的社保覆盖率远低于传统行业。大部分骑手处于劳动关系的灰色地带,与社保无缘。过去,各平台企业主要通过购买意外伤害险等商业保险解决骑手的职业伤害保障问题,只是这些商业保险存在赔付门槛高、保额低、覆盖场景有限等问题,无法给骑手充分的保障。
早在2021年7月,人社部等八部门就发布《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要求企业引导和支持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根据自身情况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三年多过去了,从各平台的承诺看,外卖骑手的社保问题并未出现大的改观。外卖骑手的工作强度大、风险高,交通事故发生率远高于其他职业,对他们来说更需要社保的保障。如果平台能为他们缴纳社保,提供医疗、养老、工伤等多方面的保障,无疑能提升外卖骑手的安全感和职业获得感,遭遇工伤时,看病就医也能更安心。
两大平台虽已宣布为外卖骑手缴纳社保,但有的定义是“全职骑手”,有的界定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由于平台与外卖骑手劳动关系的多样性,这部分人群并不多。美团研究院去年9月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745万有单骑手中,一年跑单超过260天的高频骑手只占11%,约为82万人。
对于和平台有完全劳动关系的“全职骑手”来说,缴纳社保较简单。但对那些只是“不完全劳动关系”的“兼职骑手”,如以个体工商户注册或通过第三方合作的骑手,平台目前依然语焉不详。有的平台可能会为了降低成本,在界定上做文章,将大部分骑手排除在社保缴纳范围外。这种并不明晰的界定,让大部分骑手的社保之路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骑手对社保缴纳的意愿也并非完全一样。有报道显示,不少外卖骑手担心缴纳社保的自付部分会降低收入,让自己投入的资金看不到回报。加上骑手的流失率高,平均从业时间短,高频的流动会导致社保缴费碎片化,不少骑手养老保险缴费很难满足交满15年的要求。还有大量外卖骑手来自乡村,在社保和新农合只能二选一的情况下,他们更愿意选择每年收费400元的新农合。不同年龄的骑手需求也不同,如年轻人想要的是工伤和医疗保险,而年龄大的骑手则看重养老保险。
此外,由于各地的社保基数与福利标准有较大的差异,参保地的选择也成为一个问题。如来自中西部的劳动者,在东部沿海或大城市当骑手,未来需跨区转移时,就可能出现“缴得多,拿得少”的情况。这也是一些骑手对缴社保有疑虑的原因。
由这些难题可看到,想解决外卖骑手的社保问题,并非平台一方努力就能取得重大进展,仍需多方共同努力。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出台更为明确的政策法规,规范平台与骑手之间的劳动关系,明确社保缴纳的标准和流程。国家既然倡导新就业形态,就应该加快对相应政策和制度的改革,把保障对象从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扩大到所有劳动者。人社部应根据职业风险、用工特点、收入状况等将新就业者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并制定相应的社保制度和具体办法。社保最重要的就是权利公平,不能因行业是新兴的,就不享有这种普惠、共济的权利。
既然人社部等已对新就业者的劳动保障发布了指导意见,就应出台更详细的配套细则,明确社保缴纳的具体标准、流程和各方责任,加强人社、交通、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协同治理,形成工作合力,共同解决外卖骑手的社保问题。国家还应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打破区域壁垒,解决社保跨区域转移难题。同时,政府相关部门需加强对平台的监管,防止平台“雷声大、雨点小”,可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定期对平台进行检查,处罚违规行为。
平台企业也应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平台为骑手缴纳社保,虽短期内会提高用工成本,但从长远看,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可稳定劳动者队伍及其对平台的忠诚度,有助于提升平台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平台可通过优化运营模式、提高效率等方式消化社保成本,减少骑手的社保负担。这种保障骑手权益的举措,也能提升平台的整体形象和社会认可度。
外卖骑手的社保问题,看似只是行业的局部问题,实则关乎社会的公平正义。这不仅是对劳动者权益的守护,也是在夯实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只有建立了公平而普惠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技术进步才能真正转化为社会进步的持久动力。当骑手扫码接单时,系统不仅要计算路线的优化和配送时间,更应提供曾被忽略的安全保障与尊严价值。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政府、平台、骑手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让每个劳动者都能感受到社保制度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