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码乱象需多方共同治理
2025/01/25 | 作者 周兼明 | 收藏本文
据报道,2024年10月24日“双十一”活动期间,消费者田先生花费246元,在某电商平台自营店购买了一款名为素力高的猫粮,又在“普丽普莱健生湾海外专卖店”购买了一瓶普丽普莱液体钙片。田先生通过查证订单物流详情页查看商品的“溯源信息”,发现这两款商品的海关申报日期均早于生产日期。
溯源码也即溯源防伪码,被称为商品的“电子身份证”,记录着一个商品从诞生到流转的所有“身世档案”,有原料的“祖籍”、生产车间的“育婴室”、加工流程的“成长史”,以及运输路途的“迁徙路线”。它像是商品独一无二的“指纹”,记录着商品从源头到终端每一个节点的重要信息。
溯源码的价值就在于其信息的真实性。对溯源码的信任,是商品获得消费者的基础,一旦造假,后果难以想象,不仅影响溯源码的公信力,使得这项制度形同虚设,还会让各类假冒伪劣品借假溯源码,来骗取消费者的信任。
田先生遇到的问题绝非个例。据媒体报道,消费者反映的溯源码存在问题指向了多家知名电商平台,有的商品宣称有溯源码但未贴溯源码,有的溯源码扫描后无信息,有的信息逻辑混乱,有的商家随意更改溯源码信息,有的是溯源码造假。有报道显示,溯源码的造假已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由于目前的溯源码、防伪码多是企业的自主行为,自己设计自己鉴定,并没有专门的部门对此监管,导致溯源码监管和商品质量监管体系中存在诸多漏洞和隐患。如果不及时建立相应的监管体系,损害的不只是消费者的个人权益,甚至会对某些行业信誉和整个市场秩序造成深远的影响。
那些诚信经营的企业,会遵守溯源码管理规定,投入较多的成本来保证商品信息的真实准确,当某些不良商家可随意篡改或伪造溯源码信息时,会让那些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商品,反而在价格上获得优势,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尤其是食品、药品、保健品等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商品,错码假码会掩盖商品的真实来源和质量,直接威胁到民众的健康安全。
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需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虽已搭建商品追溯体系的大致框架,但应该遵循哪些强制标准、具体怎么监管,并没有明确的法律和政策规定。相关部门应颁布相应的规范、标准,制定详细的溯源码编码规则、信息录入要求及数据格式标准,确保其统一、规范且具有通用性与唯一性,如食品领域须精确到原料产地、生产日期、批次、加工运输环节等具体信息。同时需清晰地界定商品生产企业、销售商、平台等在溯源码管理中的职责,明确对伪造、篡改溯源码行为的处罚条款,加大违法成本,如对违规企业处以高额罚款、停业整顿等处罚。
这方面其实有很多成熟经验可以借鉴。欧盟就制定了一系列关于食品、药品等领域的溯源码相关法规,如《一般食品法》规定食品企业必须建立可追溯系统,确保在食品供应链的各环节都能实现产品的追溯和溯源码的准确记录与传递,从农场到餐桌全程监管。美国也有《食品药品化妆品法案》等,对药品和食品的溯源码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企业必须保留溯源码相关记录,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追溯和召回产品。对违反溯源码规定的企业,欧美国家通常会给予严厉的处罚。在欧盟,食品企业如未能按照规定建立或维护溯源码系统,可能会面临巨额罚款甚至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美国对于故意篡改或伪造药品溯源码的企业,可能会处以高额罚款和刑事处罚,包括监禁等。
其次,需明确各部门对各类商品溯源码的监管责任,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的体系。监管部门可定期检查企业溯源码系统运行情况,确保信息准确性与完整性,随机抽检商品并核对溯源码信息的真实性,对问题企业及时督促整改并跟踪复查。对食品、药品、保健品等重点行业需开展溯源码专项整治,打击造假行为,查处违法违规案件并公开曝光。同时,监管部门应建立与公安、司法机关的协作机制,对涉嫌犯罪的溯源码造假行为及时移送司法机关,按涉嫌伪造公文证件、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等犯罪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样才能形成震慑。
其三,技术与平台的建设也很重要。监管部门应对食品、药品、保健品等重点行业,搭建统一的溯源码信息公共查询平台,整合行业内的溯源信息,方便消费者一站式查询验证,这也有利于监管部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监测预警,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同时,监管部门应为企业提供溯源码技术应用培训和指导,推动行业技术升级。
当然,强化商家和平台的责任是根本。监管部门应督促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的商家,建立完善的溯源码管理和信息录入制度,确保溯源码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电商平台也应有严格的溯源码审核机制,要求商家提供真实有效的报关单、检验检疫证明等相关文件,确保溯源码信息的真实和准确。
公众的监督也很重要。政府、媒体应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溯源码知识和作用,提高消费者认知与维权意识,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监督。可设立溯源码造假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人给予物质奖励和保护,激发社会公众监督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监管的氛围。只有商家、电商平台、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让溯源码不再形同虚设,真正成为消费者的“安全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