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运动,年轻人越来越“挑剔”了
2023/10/18 | 作者 王涵 | 编辑 张轶骁 | 收藏本文
熬过炎炎夏日,不少运动爱好者已经蠢蠢欲动,正在为接下来的秋冬滑雪做准备。
张京是其中之一。因为看到北京冬奥会上选手的出色表现,他很快迷上了这项运动。
去年12月,张京曾经特意从北京驱车三个多小时到达张家口崇礼万龙滑雪场,只为好好过一把瘾。
第一次进入雪场,这里的雪道和雪质都超出了张京的预期,而且刚刚进入雪季,雪场的人并不算多,张京可以敞开了在雪道上练习。
体验了高规格的雪道和雪质之后,张京很快意识到了自己与专业滑雪者的差距。
除了技术和经验之外,装备也不断给自己“找麻烦”。他的双板又轻又飘卡不住雪,头盔也不符合自己的头型。
从崇礼回来,张京第一时间去了北京磁器口,大大小小的雪具门店紧密相接,一共三层。
一上午的时间,他逛遍了所有的装备门店,不停地跟各家门店的店长和销售人员交谈。
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每个人的侧重点都略有不同,有的人舍得花钱,享受高品质;有的人预算有限,追求极致性价比;还有的人喜欢拍照,在意装备的外观。
经过查询店长推荐和自己货比三家,张京总结出了几点经验:入门单板首选萨洛蒙,硬度适中;双板滑雪选阿托米克,世界杯有众多运动员为其背书;滑雪服一定要穿迪桑特,颜值和科技感双双在线;雪鞋雪镜头盔等也各有专属的品牌,一套下来,身上可以挂满至少6个品牌。
对张京来说,不同牌子的产品有不同的特点,比起全身上下穿一个“大牌”套装,他更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挑选最合适的装备。
就连滑雪板收纳包,张京也不马虎,收纳包需要宽敞,不只可以放滑板,还可以把滑雪相关的衣物一并放进去。
除了张京这样的新手,滑雪场上,还有业余爱好者、专业训练者等不同级别的运动者,在挑选装备时,都会有所差异。
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在逐渐细化,而运动品牌市场格局的变化,也已经悄悄开始了。
跑鞋再好,也不能登山
伴随着运动市场的发展,滑雪、登山、举重、露营、骑行、高尔夫等原本看上去“小众”的运动项目,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每一项运动走向大众,也使得各自匹配的装备引起运动者的重视。
人们渐渐意识到,好的运动体验,不能再靠一身运动服、一双旅游鞋包打天下。
跑步鞋质量再好,科技含量再高,也不适用于登山。
以耐克的标志性跑鞋Nike air max为例,其较为突出的特点是在鞋底将空气进行压缩,然后注入灵活度高且牢固的气囊内,在不影响鞋身结构的基础上,给运动鞋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和回弹性。
但在登山时,“鞋体轻”、“回弹”和“减震”等功能却显得有些“鸡肋”。
今年3月,第一次去重庆的“龙岩飞瀑”,有游客穿上了最心爱的Nike air max,本想留下最酷的照片。
却不想鞋不防滑,连摔多次,在泥浆里连滚带爬,身上连疼三天。
不比普通的道路,山体表面多有碎石、泥土和草地等杂物,跑步鞋底齿纹浅,不能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增加接触面积和摩擦力。
后来有人告诉她,这双鞋连日常下雨天都不建议穿,因为太不防滑。
而选错运动装备,也很可能在运动过程中对人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今年7月,33岁网红健美运动员深蹲举重时,重心失衡,一屁股坐到地上,180斤的杠铃压过了他的脖子,送医后不久确认身亡,而这条视频也随即登上热搜。
几十、上百公斤的杠铃,随着运动者拎、举、扛,调动了手臂、腿部、背部的所有肌肉,任何一个环节失误,都有致命的可能性。
很多人都容易忽略举重时鞋子的作用。
举重鞋和普通鞋类有着本质性区别,它有四个特点,鞋底平、重量沉、底子硬、摩擦大,这是为了让鞋底有更强的抓地力和稳定性。
只有穿上专业的举重鞋,运动者在深蹲的过程中,重心才能处于足中,保持身体稳定性,从而防止脚底打滑,减少出事的频率。
就连最基础的运动跑步,也被运动者细分成了很多种。
按照距离有长跑、中长跑、短跑;按照速度有全速跑、变速跑、慢跑;按照不同锻炼目的有上坡跑、下坡跑、跨步跑、负重跑、有氧跑、越野跑等。
经常运动的人,变得更加“挑剔”,脚上的触感会随时告诉他们,这是不是一双“对的鞋子”。
有的用户写下心得,早期跑步不懂跑鞋的重要性,随便选了一双,迎接他的是右腿膝盖外侧疼痛难忍,他才反应过来,跑鞋的作用不只是让人跑得更快,更是让跑步者避免受伤。
进入到市场,几乎跑遍所有专业做跑鞋的品牌门店,他发觉跑鞋里的门道太深。
比如慢跑鞋是为普通跑步爱好者准备,全力注重保护,避免用户运动伤害,一般寿命在1000千米;性能训练鞋为专业、半专业长跑运动员准备,注重保护和灵巧的平衡性;马拉松鞋则是极限类型鞋,重量超轻,目的就是不增加运动员负重。
并且,每个品牌都会有擅长或不擅长的鞋类,所以随着自身跑步需求变化,他通常不会固定选择一个品牌。
如今,针对不同细分赛道的运动装备,消费者有了更细化的要求。不再是品牌效应大过天,产品的专业度、安全性、时尚外观等,才是他们考虑的重点。
遍地开花的体育品牌
在需求端发生变化的关键时刻,各大主流商圈,体育品牌也遍地开花。
走进北京蓝色港湾园区,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圈运动品牌,包括FILA、可隆、阿迪达斯、Lululemon等。而北京三里屯同样有始祖鸟、迪桑特、耐克等散落在各个角落。
这些运动品牌,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点:产品定位垂直。
有的主打专业跑步,有的只做户外装备,有的一层全有滑雪服饰,有的亮点就是瑜伽。
每一个品牌目标群体不同,也就意味着,每个品牌能够找到独属自己的市场增量。这时候谁能抓住这些新兴市场消费者的心,谁就能异军突起,成为运动品牌的下一个“霸主”。
最早预判到消费市场会发生变化的是安踏。2009年,安踏收购了FILA,在定位上,FILA与安踏主品牌有着明显区分,一个主攻跑步、篮球传统领域,以专业为基础;一个偏重高尔夫、网球等高雅运动相关产品开发,是聚焦年轻人的时尚品牌。
这让安踏在扩充运动品类范围的同时,避免了内部竞争。
FILA的成功,一定程度上,也是消费者给予市场的正向反馈。
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改变,一个品牌的定位越清晰、越细分,制造出来的产品越能贴合他们的需求。
仅一个品牌就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多品牌叠加,便能将运动市场的势能发挥到极致。
2016年,安踏开始推行“单聚焦、多品牌”的发展战略。也是这一年,专业细分定位的迪桑特、可隆等陆续加入安踏集团多品牌矩阵。
2018年,安踏又完成了对亚玛芬体育的收购,包括始祖鸟、萨洛蒙、威尔胜等多个知名国际品牌。
2023年10月16日,安踏再次出手,发布公告称,与玛伊娅服饰的若干股东分别订立若干买卖协议,有条件地购入聚焦女性瑜伽的玛伊娅服饰75.13%股本权益。在收购事项完成后,玛伊娅服饰将成为安踏集团间接非全资拥有的附属公司。
滑雪、网球、徒步,甚至到女性瑜伽,安踏一次又一次的收购,完善了运动市场各类细分领域,有效地对不同运动相关场景实现深度全覆盖。
这意味着,只要市场有需求,有增量,就能被旗下拥有多品牌的安踏精准捕捉。
如今,市场集中度下降,相比头部单品牌,垂类运动品牌增速更快,也能印证这一策略的正确性。
安踏主品牌与旗下多品牌之间,也体现出这一态势。
2023年上半年,安踏集团收入达296.5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安踏主品牌稳扎稳打,收益增长6.1%至141.7亿元人民币,垂类品牌增速却已经超过预期,迪桑特及可隆体育在内的其他品牌营收同比大增77.6%至32.5亿元。同时,亚玛芬合营公司收益同比增长37.2%至132.7亿元,EBITDA同比增长149.2%至17.8亿元。
从“小众”运动,到细分品牌,都将进一步放大运动市场未来的想象空间。
未来如何制造更多“FILA”?
多品牌策略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阿迪达斯就在这上面栽过跟头。
2006年,为了击败耐克,排名世界第二的阿迪达斯曾想利用多品牌策略占领市场份额,于是以3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老三锐步。
原以为是强强联手,却不想,埋下了个双输的炸弹。
原因是,阿迪达斯和锐步结合之后,并未摸索出锐步的市场定位,导致品牌在产品上缺乏专注,逐渐失去了个性,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
阿迪达斯也想过补救方法,让锐步重新向健身服饰品类倾斜。但这条赛道并不好走,锐步不仅没能站稳脚跟,反而一次又一次地成为阿迪达斯的拖累。
2021年8月,阿迪达斯将锐步以至多21亿欧元(约合25亿美元)的对价出售给Authentic
Brands Group,选择甩掉“包袱”。阿迪达斯CEO卡斯珀·罗斯特德后来表示:“收购锐步是公司发展历程当中最昂贵的错误之一。”
因为有前车之鉴,在安踏决定收购FILA时,身边围绕着数不清的质疑。尤其是,FILA的前东家百丽国际2007年收购FILA之后,短短一年,亏了4000万港元,不少人都觉得安踏是接了个“烂摊子”。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2015年,FILA扭亏为盈,又凭借“老爹鞋”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如今,FILA已经成为安踏的半壁江山,2023年上半年营收高达122.3亿元,几乎快要追赶上安踏主品牌。
究其原因,在于安踏拥有多品牌协同管理能力、多品牌零售运营能力、全球化运营与资源整合能力等三大核心竞争力。
比起一味地突出主品牌,安踏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它更愿意给其他子品牌自由发展空间。目前,安踏主品牌与子品牌之间,品牌形象、产品定位、目标人群均已形成差异化。而发挥出多品牌布局和价值打造、多品牌资源协同共享、多品牌管理与服务支持等三重多品牌协同管理能力后,安踏已攻占不同领域的运动市场,在实现品牌布局完整的同时,也加强了抗风险能力。
围绕品牌的运营管理,安踏率先提出了DTC模式转型,以消费者为中心,进行人、货、场的重塑,运营效率、用户留存率因此有了保证。优于其他企业的多品牌零售运营能力,使其在零售运营效率及数字化能力方面都领先于其他品牌。
在全球化运营与资源整合方面,安踏为拓展海外市场,提前在美国、欧洲、日韩等多地建立了研发设计工作室,在北美、欧洲、亚太地区运营7.5万个销售网点,并与全球60多家顶级科研机构及高校合作,与上下游3000多家供应商开展联合创新。用活安踏独有的全球化运营与资源整合能力,就意味着其能够更好地协助旗下多品牌长期健康发展。
而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三大核心竞争力将帮助安踏在海内外市场打造出更多成功的“FILA”,让其走得更高更远。
2023年10月17日,安踏在 “多品牌协同与价值”为主题的全球投资者大会上表露了自己的决心,要力争实现市场份额2025年中国领先,2030年全球领先的战略目标。
安踏表示,未来3年,安踏流水将保持双位数增长;FILA品牌将实现400亿-500亿流水的中长期目标;迪桑特品牌与可隆体育将力争打造集团的第3个百亿品牌。
在成为全球领先的进程中,安踏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应受访者要求,张京为化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