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比孩子更想赢
2023/07/15 | via.媒体 经观书评 | 收藏本文
不科学的“鸡血疗法”早已成为历史,但“打鸡血”这个词却越来越有“生命力”,人们深陷于教育内卷和鸡娃大战,将所有家庭资源倾注于孩子身上。
这种现象并非当下中国社会独有,一向热衷竞争的美国社会也是如此,虽然表现形式和追求方向有所差异。在美国人的生活中,电视机里的篮球和橄榄球比赛充满竞争,连商场里的“大胃王”比赛也异常激烈,竞争总是无处不在。
但相比这些娱乐性质的竞争,劳动力市场才是美国人必须面对的难关。美国学者希拉里·弗里德曼在著作《一激到底》中指出:“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去了一所‘正确’的学校,进而拥有‘正确’的人脉。”
在美国社会,大学教育尤为重要,可以决定一个人在未来社会阶层的归属。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也总结道:“一个以文凭为形式去生产抽象文化货币的竞争体系的兴起,是造成20世纪美国社会阶级分层的主要力量。”
这是美国版的“赢在起跑线上”。调查研究显示,美国的优秀雇主在录用员工时,不仅仅会看学历,也看重曲棍球、壁球和赛艇等课外活动。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日后能成为投资银行或律师事务所的一员,就得在这方面下功夫。
这种养育机制的本质是社会再生产,孩子们的专业化竞争性课外活动,最终形成某种意义上的制度化,并作用于跨代际的社会结构。希拉里·弗里德曼试图通过对这一主题的诠释,解释中产阶级如何达到如今的社会地位,又如何让自己的下一代保住这一地位进而跃升。美国社会在过去25年里逐渐加剧的不平等,让这一话题更为重要。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