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重组美元债迈出第一步,不确定性仍存,6月份能否实现全面复工?
2023/04/03 | 作者 傅林林 | 编辑 曹蓓 | 收藏本文
想要听孙宏斌脱口秀的投资人想必都会失望,因为3月29日晚上的融创债务重组说明会上,作为董事会主席的他,花了很长时间道歉和表决心。
这场语音直播吸引了500多名观众的围观,在那之前的24个小时,融创中国如期公布了其境外债务重组计划。而这场说明会48个小时之后,融创又将公布其2022年中报和年报。
在年报截止期前的最后一周,关于融创的消息占据了大多数媒体的重要位置。
与6年前那个“左手贾跃亭,右手王健林”的“高光一周”相比,此时已经深陷债务危机近1年之久的融创,勉强喘了一口气。“风光无两”和“劫后余生”,这两个有着强烈反差的词语,短短几年时间在孙宏斌的身上不断交替。
图为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孙宏斌
境内债务整体展期后,境外美元债的重组给融创留出了时间来恢复经营。但在此之前,融创还需要等待债券投资人的选择。
不管各方是无奈还是满意,决定这家公司未来走向的关键时刻,正在悄然来临。
有争议的转股价
根据融创发布的重组进展,公司已与境外债权人小组(“AHG”)就重组方案达成一致,超过30%的境外重组债务已经签署重组支持协议(“RSA”)。
其中,涉及到债转股的部分包括:10亿美元的可转债,上限为17.5亿美元的强制可转债,以及上限为14.7%的融创服务的股权。
这其中,转股价是关键问题,目前看,转为普通股的10亿美元债务转股价为20港元/股,但期限只有12个月。
这是自愿转股的安排,而强制转股的条件和方式就较为复杂。
首先是头部转股,在重组生效日和重组生效日后第 6 个月头部转股总额不得超过MCB总额的25%,即4.375亿,转股价为10港元/股。
另外两种强制转股的方式,分别是以时间为划分的周年转股和以股价为触发条件的触发转股。
前者的转股价为90个交易日的VWAP (成交量加权平均价),但不低于每股4.58港元,后者触发条件的最低限度为当90个交易日VWAP达到每股12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孙宏斌此前借给融创的4.5亿美元也要强制转股。融创方面称,控股股东贷款和债权人强制可转债以相同的价格同步进行转股,使得公司、债权人与控股股东之间的利益保持紧密一致。
一位投资者向《凤凰WEEKLY地产》称:“这样也可以保证大股东的地位。”
而此前融创的股东会上,《凤凰WEEKLY地产》就从多方了解到,此次对债转股价格的确定还是要考虑到孙宏斌的控制权。
目前,融创的停牌价格为4.58港元/股,与普通转股的价格差距比较大。
债权人是否买单是融创最为关心的问题。
对此,融创方面给出了部分选择计划:债权人既可以自主选择将全部或部分的求偿额转换为股权,以获得前期流动性并享有潜在股权上升的收益;也可以选择继续持有票据,在更长的期限内获得全额偿付并享有一定的收益权增信机制。
对此,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向《凤凰WEEKLY地产》表示:“重组计划对债权转股方面存在空间,一方面有利于融创降低负担,恢复活力,另一方面对于债权人来说也不是完全丧失回收的可能。换股的条件是非常苛刻的,但在现有条件下,债权人能够选择的余地也不大。”
另外他分析,即使不转股,债券的票面收益也很低,总体来说这次重组也相当于给债权打了折,投资人理论上可以全部收回,但实际上很可能无法实现。
模糊的套利空间?
在这套重组的操作中,暗含着债券市场和股市的套利可能性。
比如低价买入融创的债券的投资者,再将其转为股权,最终套现。这套操作中,主要套利的是债券价格。
假设投资者是以20元的价格买入票面价值100元的融创债券,再以10港币/股的价格去强制债转股,目前融创的股价为4.58港元/股,尽管卖掉股权的价格是亏的,但低价买入的债券有很高的利润空间。
对此,沈萌认为,理论上有这种可能,但实际上很难,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应该会吸引一些高风险资金参与,但是基本没机会。融创的计划应该是设计好的,没有套利空间,除非愿意和时间对赌。”
一位房企资金人士则向《凤凰WEEKLY地产》表示:“有这样的操作空间,本质上还是取决于看空或者看好,当然不确定性也比较大,但我觉得会有人这样的操作。”
而对于这种操作能否影响融创债券二级市场的价格,该人士称,只要不是大规模的交易,应该不会有影响。
根据久期财经数据,融创多只美元债在近期出现下跌。
6月全面复工?
债务重组方案显然不是孙宏斌的终极目的。
融创内部人士向《凤凰WEEKLY地产》表示:“老孙在内部说6月份要实现全面复工。”
这对融创当然又是具有节点意义的事件。
在交流会上,融创中国行政总裁汪孟德表示:“我们积极推进和资产管理公司的合作,为优质项目引入启动资金,盘活资产。目前已经落地了包括上海董家渡、武汉桃花源等项目,合作落地规模超200亿人民币,还有很多项目在持续推进和落地过程中。”
有知情人士对《凤凰WEEKLY地产》称,融创太原府项目即将引入信达的资金。
《凤凰WEEKLY地产》向融创中国询问该项目情况,截止截稿,对方仍未回复。
对于这一消息,融创内部人士称:“很有可能,最近我们一直在和资产公司谈,比如合肥一个和信达一起开发的项目,最近商业部分就被信达回购了。目前没什么可以卖的,剩下的都是大宗资产。”
3月29日,融创对外发布消息,东方资产与融创中国就武汉桃花源项目再次达成新的合作,投资金额9亿元,其中7.5亿元已经投放完成。截止目前,东方资产与武汉桃花源项目的投资规模已经达到42.11亿元。
过去一年,融创也花了大量的精力在保交楼上。
汪孟德称,融创积极申请保交楼专项借款、配套融资等,确保项目的建设及交付。目前第一批次保交楼资金已落地约110亿元;第二批次也已经有几十个项目获批,资金已有实质落地。公司也在积极推动银行的保交楼配套融资,已有部分项目落地放款。
在债务重组交流会上,孙宏斌与汪孟德均对外表示,融创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其中,孙宏斌把融创遭遇困境的最重要原因归结于内部。
比如,对市场的错判导致激进拿地,权利过于下放导致地方有太多自主权。
事实上,融创在这两年频繁对拿地“重灾区”和区域权利下放进行了调整,集中体现在区域拆分以及人员变动。
在将原本的七大区域拆分成九个之后,又将成渝区域拆分为成渝和环融两大区域,成渝区域负责重庆及蓉置项目的整体经营管理工作,环球融创负责四川、云南、湖南地区环融项目的整体经营管理工作。
融创内部人士告诉《凤凰WEEKLY地产》,近期融创的太原城市公司也被一分为二,河东项目公司和河西项目公司,城市公司降级了。
“城市总张棣也被调回总部,当然现在内部系统还没有变化。”
目前,融创仍然面临比较大的经营压力。从业绩预告来看,预计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在180亿元至190亿元之间。2022年全年,融创中国拥有人应占亏损在270亿元至280亿元之间。
尽管目前房企公告的业绩利润亏损已成趋势,但融创的亏损规模在其中处于最高水平。这对其销售恢复与经营回归是个巨大的挑战。
2023年前两个月,融创销售额仅为180.9亿元,远不及去年同期的502.8亿元。
根据债务重组协议,债权人如果想要获得同意重组的费用,需要在4月20日签订同意重组方案,而根据融创公告,重组未来还需要经过债权人大多数同意、法院的批准令。
这其中仍旧面临着不确定性,而对于融创来说,一些主动权现在似乎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如同面对着这份重组计划的债权人一样,这艘战车未来将绑定着这群债权人,驶向房地产行业未知的前方。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