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钱养狗,雷军和马化腾咋想的?
2021/09/23 | 作者 文|苏舒 编|张轶骁 | 收藏本文
进入2021年,互联网大佬开始忙着“养狗”。
马化腾3月牵出的机器狗Max、雷军8月牵出的机器狗“铁蛋”相继冲上热搜榜。与它们一道各显神通的,还有9月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云深处科技的“绝影”,中电科的“虎贲”等。甚至还有小鹏旗下的机器马、思必驰的拓荒牛。
但不论是狗、马,还是牛,其实都可以归纳为仿生四足机器人。从今年春晚的牛犇犇上台之后,国内的仿生四足机器人除了在电视机前和手机视频中频频亮相之外,也开始走进市场之中,蔚蓝科技的第五代阿尔法狗定价在26900元起,而雷军则拿出700台“铁蛋”试卖一波,并首次将仿生四足机器人价格降到万元之下。
除了会跳舞、站立、对话等,这些“宠物”究竟魅力何在,引得雷军、马化腾们纷纷下场? 机器狗是一门什么生意?
当前,机器狗的功能,主要包括自主跑跳、站立、在崎岖路面步行等。至于应用场景,雷军强调的是陪伴、娱乐、导航等,腾讯方面给出的则是在巡逻、安保、救援等方面。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未来。
这反映了机器狗的本质特征,一门终端生意,说得更准确一些,是一门想象中的终端生意。
机器狗的“学名”,叫做仿生四足机器人。至于它的“母体”,便是曾经在动画片和游戏画面中时常被描绘成“高大怪物”的四足机器人。
20世纪60年代,国外研究学者Frank和McGhee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四足机器人。而国内的四足机器人也在1991年出现,上海交通大学马培荪等研制出JTUWM系列四足步行机器人。
脱胎于MIT实验室的波士顿动力于2005年推出的第一代仿生四足机器人BigDog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此后的更新迭代中,BigDog逐渐能够适应在山地、斜坡、丛林、雪地等各种复杂的地形上行走。2015年,波士顿动力发布了一款Spot四足机器人,其跳绳、捡垃圾、整理家务等视频,在国内外视频网站上传播,也一度引发网友惊叹。
图为BigDog
2017年前后,国内出现了一批创业公司开始探索仿生四足机器人的商业化道路,其中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蔚蓝科技等纷纷冒头,声名鹊起。
在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中,一群机器牛走上舞台,伴随着音乐跳跃、翻滚,甚至给全国观众拱手拜年,自此,仿生四足机器人走进大众视野。此后,腾讯在今年3月2日正式发布了可走可滑行的机器狗Max,小米紧跟其后于8月10日发布了可遛弯的“铁蛋”,小鹏也不甘落后发布了可骑乘智能机器马。
几大巨头纷纷入场后,四足机器人的讨论热潮被推上制高点。“2021年会是四足机器人商业化的伊始,多年之后回头来看,这一年一定是意义非凡。”业内人士纷纷感慨。
“仿生四足机器人能够从实验室走出来,其实就是商业化的前奏。”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
四足机器人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生意,能让马化腾、雷军、何小鹏不甘落后,蜂拥而至?
小米“铁蛋”发布现场,雷军强调了未来仿生四足机器人的陪伴、娱乐、导航等功能。实际上,这是四足机器人在现阶段相对受认可的落地场景之一,即定位于C端人群,主打家庭陪伴功能,集娱乐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雷军以9999元的售价将700台工程版的“铁蛋”正式推向市场。尽管小米首批开放的体验名额仅400名,但截至目前,已有22672人申请小米CyberDog工程探索版,不得不承认的是,部分C端玩家和米粉对“铁蛋”期待满满。
图为小米“铁蛋”环游中国
对仿生四足机器人的想象,远不止于C端。宇树科技CEO王兴兴表示,仿生四足机器人还可以面向B端和G端市场,如巡检、安保、救援、消防等场景。王兴兴在接受《凤凰WEEKLY财经》采访时也坦言,目前除了向C端出售机器狗外,很早就开始了B端应用的尝试。
赛道上的另一玩家云深处科技推出的四足机器人“绝影”更是瞄准了B端应用场景。据了解,“绝影”在能做常规的步态动作之外,最新产品能够实现工业级别的防水,可为工业巡检等场景提供解决方案。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最新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600亿至2600亿美元。全球仿生机器人催生的专业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900亿至1700亿美元,远超400亿至500亿美元的传统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
巨头暗战机器狗,风口来了?
相对于专注仿生四足机器人商业化的企业,马化腾、雷军、何小鹏等科技大佬在今年先后晒出自家的仿生四足机器人,更显意味深长。
小米推出“铁蛋”后,小米副总裁常程在个人微博上公开发文回应了外界对小米进军仿生四足机器人的疑问。常程表示,仿生四足机器人,是一项投资未来的决策,一方面仿生机器人未来在服务、工程、安防、医疗等诸多领域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另一方面也是小米在前沿领域进军技术布局,夯实专利储备。
实际上,据接近小米内部人士透露,小米真正开始做铁蛋时间并不长。小米着急将功能仅停留在遛弯的阶段的铁蛋公之于众,背后的考量或与其业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近几年的小米,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手机厂商,而是不断打破手机业务的边界,向科技公司转变。在小米财报中,小米将业务分为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和其他四大板块。实际上,除了IoT产品外,小米还做起了智能工厂,甚至在今年加入了造车大军。
不断地寻求新的业务作为新增长引擎,其背后不乏小米对手机业务仍存隐忧之心。目前,无论是全球手机市场还是国内手机市场都逐渐趋于饱和。根据IDC数据显示,2020年是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下滑的第四年。中国通信院报告显示,2016年-2020年国内手机出货量逐年下滑。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消费升级之下,市场对手机厂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技术带来的产品升级或可成为手机市场下一次增长刺激点。但目前来看,尽管5G、折叠机等技术升级来带一定的市场空间,但未能重回手机高速增长的态势。
在此背景下,小米在稳定手机业务节奏的同时,不断外延业务则不难理解。此外,常程还透露,探索仿生机器人的过程也是在做技术预研,其中机器视觉、导航避障、人机交互、AI语音算法等技术可以反哺手机、智能家居等产品。或许未来,铁蛋作为陪伴宠物的同时,或许还能作为唤醒智能家居的入口之一,甚至走进小米的智能工厂,走向B端应用场景也未可知。
实际上,和手机、汽车一样,机器狗同样也是一款智能终端产品,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通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界限。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终端需要来聚合和承载应用,而应用的开发又是以移动智能终端为平台。
因此,对于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各方来说,移动智能终端所具备的接入和输出的属性也成了产业链各方参与者开展跨界竞争和多产业链环节运营选择切入智能终端的原因之一。
尽管目前除了小米之外,腾讯、小鹏汽车等均未对进军仿生四足机器人的原因有正式回应。但在外界看来,腾讯和小鹏汽车等和小米的意图一般无二。
张毅告诉《凤凰WEEKLY财经》记者,科技巨头们研发仿生四足机器人,除了是通过研发存储技术和人才之外,还是一个前瞻性的产品布局,为未来拓展仿生机器人业务做准备。
“除此之外,通过开发这些有趣的、潮流的产品,可以吸引本身现有业务的用户,也是一个非常容易引起舆论和社会关注的话题。”张毅说道。
赔钱卖狗,烧出未来?
仿生四足机器人代表未来,但能否真正走向未来,仍旧存疑。一方面是机器人商业化过程中,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另一方面是机器人中所用到的技术还有待攻克的地方。
“今年以来,外界对仿生四足机器人给予了太大的希望,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仿生四足机器人目前的落地应用场景只能说是有迹可循。”业内人士坦言。
在仿生四足机器人概念大火的一年里,除了万众瞩目、高科技力量之外,也有不少人对仿生四足机器人的商业化提出了质疑。甚至于被网友吹捧的波士顿动力也曾被外界贴上技术超前与商业化滞后的标签。在成立近28年后,直到2020年6月,波士顿动力才在官网上正式发售Spot,基础版定价高达7.45万美元。
波士顿动力 Spot
目前,国内企业宇树科技、蔚蓝科技也已经打开了销售渠道,但购买群体大多还是国内外高校或科研机构。此外,宇树科技的机器狗大多定价在一万多元人民币,而蔚蓝科技的第五代C系列阿尔法狗售价在26900元起。
小米的铁蛋尽管定价跌破了万元大关,但雷军也承认是亏本出售。因此,如何降低成本,也是四足机器人商业化道路上的问题之一。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赵明国曾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时谈到足式机器人的商业化,“至少是十几年之后的事情”。他表示,足式机器人要达到可用的标准,成本又能大幅下降,要“几个量级”的技术突破,但这短期内不太可能实现。赵明国坦言,机器人是一个很好的技术,但不是一个很好的商业。
四足机器人机械本体的稳定性,是目前商业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雷军和常程都承认,目前铁蛋还处于探索阶段,其功能也就是牵出去溜一圈。相比于对“陪伴宠物”的概念而言,铁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的四足机器人不只是稳定性的问题,还有整个感知、控制系统等技术层面的难点。”赛道相关投资人表示,但技术难关就不仅仅是四足机器人行业的问题,而与整条技术线相关。
因此,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仿生四足机器人仍旧处于早期的阶段。“现阶段的四足机器人,就像是智能手机刚刚出来的时间段,需要经过多版本的迭代后,功能才会逐渐齐全。”王兴兴说道。
此外,还值得关注的是,国内科技巨头推出仿生四足机器人的契机在于波士顿动力与MIT等国外企业和科研机构代码开源之后,而这也引发了部分质疑的身影。尤其是腾讯在发布会中提到了“全自研”后,遭网友质疑“腾讯果然擅长借鉴和改良”、“开源以后国内的创新就来了”等。
《凤凰WEEKLY财经》记者采访到一位不愿具名的机器人研究人员,其回应称:“不能用抄袭一概定论,反倒是的确有部分借鉴了MIT的开源代码和图纸,而在波士顿动力商业化之后,也有借鉴之处。”该研究人员表示,国内的相关企业的确是一直在走国外已经走好的路。
“在仿生四足机器人上,目前国内整体上来说是落后于国外的,但也有个别地方做的比国外好。”该研究人员谈道,“比如说液压四足机器人和波士顿动力的差距就特别大,国内基本上处于模仿和学习阶段。但是做电动四足机器人的浙江大学和宇树科技就和国外差距相对较小。”
对此,无论是科技巨头还是创业公司,现阶段仍旧需要在四足机器人本体机械的稳定性下足功夫,提高产品性能。同时,赛道玩家还需要不断开发新的功能、寻找新的应用场景,真正实现四足机器人的落地量产。
“尽管很早期,但目前还没有看到仿生四足机器人行业的天花板。”业内人士仍旧对于四足机器人行业充满信心。
换句话说,机器狗们的想象空间还在,但对眼下的应用期待,降降温倒也不是什么坏事。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