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续债三年清零,合作开发波及利润,绿城如何业绩翻倍?
2021/09/11 | 作者 文|王志 编|曹蓓 | 收藏本文
“到2025年要达到销售规模5000亿元,其中传统房地产开发部分要实现3500亿,轻资产部分要实现1500亿。”
在2020年初的业绩会上,张亚东首次提出了绿城的“战略2025”规划,以及全新的销售目标。
彼时虽然龙头房企已经意识到降负债的重要性,但并没有料到下半年“三道红线”出台后,这项任务有多紧迫,但是现实说明了一切。
今年上半年,绿城合约销售金额达到了1717亿元,在克而瑞2021年上半年的房企操盘榜中位列第7,比去年全年的第8名再进一步,而且只有一项指标触及红线。
收入也同比增长51.2%,但归属股东净利润24.18亿元,同比增长仅15.4%,物业销售毛利率下降4.1个百分点至21.5%。此前2019年、2020年中期业绩,绿城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31.3%、25.6%。
毛利率下降,已是行业趋势,但绿城同时下降的,不仅是盈利能力。
在对房屋质量的投诉和维权中,一向以品质著称的绿城,也没能在名单外。近期被曝两百多户出现不同程度渗水的宁波余姚绿城桂语兰亭小区 ,是当地最贵的楼盘之一,当地媒体在报道中不止一次说,“当初是认准了绿城房产的品质”。
对于房企,这种品质弥足珍贵。它是否会一如既往地在未来几年5000亿元销售规模中保持,至少在投诉的购房者心中,答案是否定的。
扩张
2016年,绿城首次迈过千亿销售规模,排名第9。
前十的位置并未长久,两年后的2018年,绿城掉到17名。
初掌绿城的张亚东在一个公开场合坦言,2019年一季度最痛苦,因为没有货卖。彼时他说,”绿城当下最大的难题就是,没有货就没有营销、没有回款,也就没有投资。”
土储不足,是导致这样局面的重要原因。彼时有统计称,2013年至2016年,绿城全年拿地额保持在200亿左右,2014、2015年管理层的变化还更少些。
拿地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因素是拿错地。过多的三四线城市地块拉长了去化周期,影响销售回款,又进一步影响拿地。当时有媒体评价,“恶性循环”。
降速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绿城的代建业务。
绿城代建2010年正式成立,是指政府或其他商业伙伴出土地和资金,绿城负责项目开发,进行品牌输出和管理输出,相较于需要花钱买地的自投项目,代建业务属于轻资产模式,由绿城管理负责。
2020年,绿城中国拆分旗下代建业务绿城管理,在港交所上市。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末,公司总拥有260个代建项目,管理总建筑面积6750万平方米。中指院数据显示,其规模为第二大市场竞争对手的两倍以上。
2017年、2018年及2019年,绿城管理的收入约为10.15亿元、14.81亿元及19.93亿元。同期归属股东净利润2.43亿元、3.32亿元及3.39亿元。
有人评价,过于重视代建业务,让绿城错失了房地产规模扩张的黄金时期。
痛定思痛后,2019年张亚东提出了“全周期拿地”的方针,绿城开启了扩张之旅。
那一年,绿城新增土储1236万平方米,新增货值2057亿元;2020年新增土储翻了倍,达到2041万平方米,预计新增货值3288亿元,总土储也首次达到了5079万平方米。
两年的时间,绿城的销售规模逐步向前迈进,从第17名,追回到前十。
代价
“总的来说,三个指标还是比较可控的,监管层要求2023年进入绿档,我们争取提前进入。“对于三道红线,绿城的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显出了自信。
根据贝壳研究院统计,绿城中国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3.5%,净负债率为75.2%,现金短债比为2.01。只有一项超阈值,保持“黄档”行列。
财报显示,截至6月30日,绿城中国的资产负债率为81.33%,2019年底和2020年底的数据分别为79.48%、79.58%。
报告期末,绿城中国在手银行存款及现金605.60亿元,有息负债总额1279.1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7.31%。
尽管有息负债增长了7.13%,但一年内到期借款却减少至301亿元,有息负债的占比为23.5%,较去年末下降3.8个百分点。
看起来规模的扩张,并没有在负债端造成相匹配的压力,但事实似乎并不这么简单。
中报显示,绿城上半年永续债规模虽然较去年中期下降了10%,但仍然高达185.37亿元,分走中期利润6.4亿元。
“关于永续债的偿还后续,公司会随着永续债可赎回日的到来逐步赎回。”执行总裁耿忠强在绿城中期业绩会上表示。
2021年7月,绿城中国已赎回10亿元的永续债。高层称,下半年还将赎回34亿元以及5亿美元的永续债。“预计到2021年底,永续债的余额约在108亿元。”耿忠强表示。
永续债是一种融资成本很高,且不计入负债的一种融资手段。
翻看绿城中国过往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绿城中国永续债规模首次突破120亿元,当年分走利润6.11亿元;随后的2019年规模为212亿元、2020年规模为206亿元,分走同期利润分别为12.8亿元、13.22亿元。
而同期归属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0.03亿元、24.8亿元、37.96亿元。
“自从央行下发三道红线之后,永续债计入负债考核,其实就已经失去了其优势。”有业内人士对《凤凰WEEKLY地产》表示。
按照时间表,2022年绿城将赎回境外5亿美金及境内56亿人民币永续债,2023年赎回最后15亿境内永续中票。
“在没有全部赎回之前,没有再购的计划。”从高层业绩会的表态来看,绿城对永续债的态度,正在改变。
后劲?
中期业绩报告显示,绿城通过收并购形式持有北京海淀树村南地块15.6%的权益,承担金额为8.94亿元,该项目也将是北京房地产市场2021年下半年入市的大热项目之一。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绿城在北京独立或联合操盘9个项目,多个优质热销项目,均是在此前通过入股或拿地并引入头部房企共同开发下所完成的。
比如绿城去年在北京共斩获了三宗地,并在同年与金茂旗下颐和金茂府、北京金茂府等开展项目合作开发。
“通过优质项目投资和自有资金拿地后的优质项目开发,绿城近几年在北京有了一个很明显的发力。”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对《凤凰WEEKLY地产》表示。
根据绿城半年报,群龙盘踞的北京地区,合同销售额与杭州、宁波并列在破百亿的行列。而北京也同样为绿城中期业绩贡献了近10%的销售结转收入,在浙江、江苏之后,销售占比位列第三,仅比第二名少了0.3%。
“虽然绿城去年以来多个项目持续热销,但基本进入了一个尾声的状态,所以更期待绿城在北京第二轮、第三轮供地中有所斩获,不然很难继续支撑其百亿的销售规模。”郭毅表示。
合作开发是扩大规模的利器,但这是一把双刃剑。
绿城半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总土储约6034万平方米,而权益土储约3495万平方米,占比约57.92%。
据《凤凰WEEKLY地产》统计,2014年以来,绿城历年业绩报告披露的土储规模中,权益土储均保持在55%-65%之间,2016年这一占比曾一度降至45%。
“权益占比较低,显示绿城中国有大量项目是合作开发,但合作开发会吞噬绿城中国的净利润。绿城中国此举旨在通过合作开发提升全口径销售额,进而做大规模。”一位接近绿城中国的消息人士表示。
对此,绿城方面人士对《凤凰WEEKLY地产》表示,“品牌房企合作是大趋势。”
绿城中期业绩会上,张亚东称,“经过2019年到2021年这三年的发展,公司销售和投资实现了倍增。未来三年,我们要把发展和关注点更加集中在营收和利润上,努力做到营收和利润实现倍增。”
在行业降速的大潮中,这个目标,会如期实现吗?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