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买房越焦虑,新中产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2020/12/25 | 作者 树琳 | 收藏本文
90后青年陈凯,从没想过自己在26岁的时候,能买下济南的三室一厅。
这种速度,不但让兄弟吃惊,连他的父母都没想到。
出身农门的他,毕业不久就开始和伙伴们创业。他心里清楚,父母操劳了一辈子,把他培养出来不容易,他不能再给家里增添负担,出门在外必须靠自己。
到现在,他都忘不了四年前买房的那一天。
陈凯说,付款成功的瞬间,他明显感觉自己身体有点飘,但心头是踏实的,因为这件惦念已久的大事总算落了地。
买房更早的曹舒雅对这种紧张与兴奋交织的心理感同身受,她的老公也是。他们觉得要想在大城市真正立足,房子是基础,这样才能离所谓的“中产”更进一步。
有房后,提前开始“中年焦虑”
陈凯一直说,当年幸亏有媳妇儿(当时还是女朋友)推他一把,不然就错过了买房的最佳时机。
“盘算着手里那点钱,老城区的房子肯定买不起,我们只看新城区。我在两室还是三室之间纠结,最后媳妇发话,三室,再给父母借点钱。”
建筑面积110平,首付30%,贷款30年,付款后兜里几乎没剩什么,装修钱也是借的。陈凯没兴奋几天就开始给自己打鸡血,要在一定时期内先把装修的债务还清。
两年前,他有了宝宝,于是把妈妈接了过来,帮忙带孩子。感到幸福的同时,他发现家里的开支水涨船高。
而立之年,遇上疫情,陈凯的项目重创始料未及,媳妇儿也正好在2019年底辞职,连续几个月无法工作。占家庭收入50%的月供,还有外债、养娃,所有的事情撞在一起,几乎掏空了他们的家底。
那时,夫妻俩觉得生活太难熬了,商量着索性把济南的房卖了,在老家买一套,剩下的钱还还债、养养家,日子可能会容易些。
他们“五一”期间回家考察,发现工作机会很少,房价也不低,基础建设跟济南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仔细斟酌后,两人打消了这个念头,觉得毕竟费了那么大的力气在济南安家,只能往前走,不能回头。
前几天,陈凯宝宝的手被墙边的板子砸伤,指肚爆裂,他开车十几分钟到达社区医院,医生看了伤口都不太敢处理。他又开20多分钟到市立医院,孩子打上麻醉,缝了好几针,最终确定没事了才把他送回家,自己又返回公司里。
当晚加班回家,他特意在地下车库待了好久,平复自己的心绪。因为他知道,门一推开,就是收拾不完的屋子、吵闹的孩子,以及夹在中间难以站队的婆媳关系。
他曾经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中年男人会在车里抽一个小时的烟才上楼,觉得大叔们真矫情,现在好像有点懂了。
陈凯开始失眠、脱发、担心生活来源,“有天大半夜我问媳妇儿,是不是我承受了太多不该在这个年纪承受的东西?结果我媳妇儿说,她也是。”
陈凯怀疑,他俩已经提前步入“中年焦虑”。
独立空间,消散在房子里
跟陈凯一样开始在屋外“游荡”的,还有曹舒雅。
80后的她十几年前在北京安家,生了孩子就做全职妈妈。这几年孩子读小学,她空余时间做些自由职业。
曹舒雅是个文艺青年,喜欢音乐、诗歌和配音。每天早晨七点把孩子送到学校后,会在小区找个空地,旁若无人地开始发声和朗诵练习。
只是,北京的冬天很干,风很大,她一张嘴就灌进一肚子冷风。
家里温度适宜,但她不好意思练,因为亲戚在房间住着,九点、十点才起床,她怕一出声打扰别人休息,也怕自己小心翼翼的,放不开,影响练习效果。
曹舒雅家面积不小,但属于她个人的安全空间,不多。
她和老公买这套房子的时候,北京的房价不像现在那么夸张。“当时年纪小,就觉得这片的房子面积大、便宜,一楼再加半层地下,一共300平左右,等于两个四居室,心想首套房就能有这么多间屋子,很牛了,根本没考虑太多地段、配套等其他问题。”
他们看房很快,基本两三天就拿定了主意。除了自己掏腰包,还动员两边父母、亲戚凑出50%左右的首付,一个月几千块贷款,是承受得了的压力。
曹舒雅和老公都生活在有爱的家庭,两人很有责任感,喜欢乐于助人。亲人知道他们房间多,基本去北京都住在小两口那里。
一年、两年、三年……好几年,迎来送往,他们家里几乎没断过亲戚。
没孩子的时候还好,有了孩子之后,家庭状况还是吃紧,于是他们搬到半层地下,把一楼租了出去。
曹舒雅说,直到现在,他们家都像亲戚朋友的“爱心中转站”,吵吵闹闹,热热闹闹。
前一段有闺蜜问她,每天看着一大家子人是不是非常幸福,她说,也不全是,有幸福,也有无奈,算是种“甜蜜的负担”。
她认为,这种家庭模式对于孩子来说,应该有好处。因为孩子从小就可以见识各种各样的人,有利于增进她对人的了解,培养沟通能力。但是,对于她自己而言,享受三口之家、二人世界的时间就会有很大限制,毕竟家里只要有人,她就要想着收拾东西、照顾别人,心里总是绷着一根弦,时间长了会很累。
“有一天我心情非常糟,不知为什么,就是委屈。那明明是我家,凭什么我出去?”
孩子慢慢长大,曹舒雅看着老公每天忙于事业,既心疼,又着急。老公的事业越来越好,而她自己,却在原地踏步。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明确的目标,但又因为房子给予的个人空间不足而感到烦忧。
极不理智的时候,她甚至想过,当初为什么那么冲动买下这个房子?早知如此,不如买个小一点的房子,是不是家里就不会变成亲戚中转站了?
每当想到这里,她又觉得不该这样,不能因为自己的焦虑,把气撒到房子和亲戚身上去。
光照充足、安静自由是房子的高配
曹舒雅看到90后的弟弟妹妹们也会感慨,他们的能力都不差,但想在北京买房,实在是太难,别说三居,买个两居都要费些劲儿。她觉得自己作为有房的80后,已经很幸运了。
事实的确如此。凤凰WEEKLY地产联合贝壳研究院对新中产有房一族的调查显示,受制于购房成本、住房供给结构等因素影响,各等级城市新中产家庭居住面积存在明显差异。一线城市69.5%的新中产受访者居住面积在90平米以上,72.8%的新中产受访者住房居室在3居及以上,明显低于新一线城市和其他低线城市。
就月供负担来看,90后、80后受访者偿债压力整体稍高,月供占收入30%以上的比例分别为68.4%和72.9%,而80前这一比例近占44.2%。
陈凯迫于现阶段的经济压力,觉得把贷款还上、把孩子培养好就已经很知足了,目前还没想过换房或买第二套房的问题。
对于曹舒雅而言,虽然现在的房子住了十几年,跟它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但如果有条件,还是希望换套房。新房子的面积也不必太大,一家三口有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由空间,就足够了。
她还期待着可以住一个稍高的楼层,因为现在的一楼,采光不足,她想要家里吸收更多的阳光,有利于保持美好的心情。此外,她还想设立一个专供读书+配音的工作间,四周布置消音墙,这样孩子可以在自己的书桌学习,她可以在工作间工作,互不打扰。
在户型特征方面,采光通透性是新中产的首要关注因素,安静的学习空间也深受新中产受访者的青睐,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需要独立的空间以满足学习和办公需求。
曹舒雅最近很喜欢舒婷的《致橡树》。她之所以那么拼命地追赶老公进步的脚步,是因为她希望在老公面前,要成为一株木棉,可以真正作为树的形象,跟他站在一起。
同时,她也在内心安慰自己,即使慢一点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不能放弃努力。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