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人,也未必真正了解“辽字号”的含金量
2025/10/30 | 作者 曹蓓 | 编辑 江淼
摘要:”尤玉祥家的新米正在陆续发往全国各地;付汉兵合计着,再过两三个月如果药材行情不好,就把那200亩翻掉重新种粮食,也不用这么费心了;养殖海参和海参苗这块每年已经比较稳定,下一步,张根想着再把加工这块扩一扩,“那个需要的钱比较多。
每天早晨四五点钟,是冯素云夫妇一天的开始。
这段时间他们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凌晨两点多前一天才刚结束,一家子就在稻田周围骑着电动车不停地来回转,围着500多亩稻田,还有田里的稻田蟹。现在正是他们一年中最忙的时候,睡觉就在自家田旁边的柴油车里,饿了随便垫补点干粮。
辽宁盘锦市,地处世界公认的“黄金水稻带”,有10多个优良的水稻品种。冯素云所在的大洼区,还是中国河蟹最大的产地之一。盘锦河蟹在海水里生,淡水里长,既是“辽字号”的代表之一,又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农行辽宁盘锦分行工作人员和当地农户察看稻田蟹长势情况
现在也正是新米上市的时候,尤玉祥的新厂房火力全开,24小时生产,院子里全是拉货的车。“江浙沪是盘锦大米的主销区,当地的人觉得好吃,就算比当地大米贵,他们也买。”
海参养殖大户张根也是“24小时营业”,养海参苗的阶段比较花精力,要白天晚上盯着,主要是看着氧气,怕断电。“中国海参看辽宁,辽宁海参看凌海”,张根所在的凌海市,是中国北部的海参主产区,有“辽参第一乡”的称号。像他这样的海参养殖户很多,他是千分之一。
辽宁是农业大省,有一组可查的公开数据:知名农产品品牌32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00个,全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64个,国家级农产品特色优势区7个。即便是辽宁人自己,可能也未必真正了解这些“辽字号”的含金量。比如辽西建平县的高粱品质好,价格也高。因为单宁含量高,每年都会给茅台、西凤、郎酒等酒厂供应高粱原料;跟传统种植的丹东99草莓相比,黑水镇的“空中草莓”更甜更干净,这种技术已经申请了国家新型专利;占全国总存贮量8%的膨润土,是猫砂、很多化妆品的主要原料,建平县的膨润土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达到80%……
农户们把自己的几十亩上百亩地,慢慢扩大到五百亩、上千亩,小企业主把厂房扩大了几倍,从单纯的养殖海参拓展到后期加工,这些个体发展的轨迹组成了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组组数字,成为“辽字号”的底气。
大户的养成
付汉兵今年57岁,个子不低,人瘦但是精神,说起话来笑眯眯。他是村里种田这块的老大哥,很多规模小的种植户都跟着他种,所以明年种什么,怎么种,大家都来找他商量。
他有1900多亩地,经常要去地里转,看庄稼是不是生病了,有没有虫子。也经常自己跑去旁边的内蒙古各市,看人家种什么品种,学习别人的种植模式。
从2021年种植三四百亩到现在的1900多亩,四年时间他的种植面积翻了好几倍。种地这块,他年头久,有经验,最大的问题是,缺钱。
对于种植户来说,承包地,人力、化肥农药,都需要钱,特别是租地,资金需求特别大。
“有时候一租就是十来年、二十年,得几十万甚至一两百万。”付汉兵说,“以前贷款不好借,借50万还得找人担保,别人也不放心,怕我投资失败连累他们。”
以前他缺钱,都是找朋友借,第一次贷款是农行辽宁朝阳建平支行到农村入户宣传,觉得银行利息合适,政策也好,就开始从银行贷款,50万、100万、150万。“后来就不用担保了,能办信用贷款,额度也越来越高,我也敢扩大了。”
今年付汉兵种了200多亩药材,药材的利润高,但是投入和风险也大。他算了笔账,一亩地普通粮食的成本大概是一千六七,药材就要投入一万多。“现在投资大了,光药材就投了200多万,春天又包了465亩地,租11年给了210万元,加上买机器、大田投资,贷款就多了。”
尤玉祥家的鹏跃米业也是从小规模的米厂一步步做成当地龙头的。一般人可能不太了解,这个行业,储粮需要一大笔钱。
2016年,他从当地农行贷款300万元,那年农行辽宁盘锦分行刚出了“惠农贷”产品,支持大批小微企业。后来他们陆续攒了一部分自有资金,开始买地建厂房。新厂是2022年末建成的,“有的厂可能这几年销量在下降,但我们厂都是在提升。2022年的时候我们年产大概5万多吨,现在已经翻倍,10万吨年产,如果满负荷生产能达到20万吨。”尤玉祥说。

鹏跃米业加工生产线
随着产量的增加,对流动资金的需求也开始日益扩大。他说,今年开始,他一年在农行贷款2300万。“其实我们还有(贷款)需求,仓储水稻这一块,可能10月份我把水稻收下就看好利润了,一吨挣200元,保证不赔。”
含金量、含“金”量
“辽字号”的含金量正在被更多人了解,但背后的含“金”量,却是一股藏在背后的推力,很少有人能意识到。从几十万到几千万甚至上亿,每一个特色农产品的背后,都是农户、企业对资金的强烈需求。
“像付汉兵这样的大户,我们基本能全覆盖。”农行辽宁朝阳建平支行副督导员张跃军说,“我们有‘整村推进、整村授信’行动,最早是从黑水镇开始的,我们总共覆盖了全县265个行政村。”

农行辽宁朝阳建平支行工作人员与杂粮大户付汉兵共同察看庄稼收成
张跃军介绍,当地农行联合了农业农村局、各级政府,给农业相关的贷款提供优惠、便捷的政策,农户在手机上就能操作。“以前是农户上门申请贷款,现在我们带着复印机、打印机到老百姓家,一站式办完手续。”
全县265个行政村,他们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实现全覆盖。“那时候是黑白连轴转,乡政府会派主管乡长、村支书领着我们挨村走、挨户访,然后筛选有需求的农户,再从中挑选踏实过日子、真想发家致富或创业、有实力也有心思干的人。”
他说,一开始就12个人,有的村离县城100公里,他们就得在当地住下。他们还会给每个村画图,标注村里有多少组、多少户,以及农户是养牛还是种植,做好分类。有的农户以前还不接受上门服务,甚至怀疑他们是诈骗。
三年时间,农行投放了将近4个亿的农户贷款。 “进村入户是我们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措施。”他说。
张跃军带的团队是进村,也有的是进企业。
“基本临港地区的企业我都跑过,刚发展普惠那几年(大概2019年),一年能跑200户左右企业,一天最多4户。”
对于很多农户和小微企业来说,担保、抵押都是大问题。
海参是锦州的特色产业,凌海的海参养殖面积和产量在全国来看规模都很大。但是海参养殖企业普遍缺乏担保方式,没有可抵押的资产。
2023年农行辽宁锦州分行联合担保公司出台了海参产业集群服务方案。该行乡村振兴金融部总经理彭飞谈到了当时的难度,“县域小微企业的财务报表不太规范,资质可能也不太好。我们就通过表单化作业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要求写报告,而是依托养殖面积、年产量测算授信额度。”

农行辽宁锦州分行工作人员走访凌海市海参养殖户
目前海参产业集群的整体授信额度是5亿元,另外粮食、杂粮两个产业集群也有整体的服务方案。彭飞介绍,上半年农行辽宁锦州分行县域贷款增了16个多亿,在当地县域贷款增量排在首位,涉农贷款也是第一。“今年主要新增的是‘三农’贷款。农行在县域的机构最多,涉农是特色优势,已经形成了良性发展态势,每年都稳步上升。”
决胜县域
2025年是辽宁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朱文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今年全省要进一步壮大富民产业,推进产业提质升级。加快建设食品工业大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设粮油、畜禽、水产3个千亿产业集群。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推进海参、人参等10个特色产业,开展标准化生产,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辽字号”高端精品品牌。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以上。
围绕“辽字号”特色农产品,农行辽宁分行针对性推广“设施贷”、“订单贷”、“乡旅贷”等新产品,今年前三季度,共组建了457支“建档突击队”,整村推进农户信息建档,走村入户、送贷上门。
又是一年河蟹肥,社交平台上有人在问,”有没有推荐的盘锦河蟹,去谁家买实惠还肥?”尤玉祥家的新米正在陆续发往全国各地;付汉兵合计着,再过两三个月如果药材行情不好,就把那200亩翻掉重新种粮食,也不用这么费心了;养殖海参和海参苗这块每年已经比较稳定,下一步,张根想着再把加工这块扩一扩,“那个需要的钱比较多。”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