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喜自营启动“厂货百补”,拟扶持10万个外贸工厂转内销
2025/04/26 | 作者 王涵 | 编辑 崔陆鹏
摘要: 京喜自营启动“厂货百补”计划,拟每年投入100亿元,用于用户体验、物流服务升级及工厂效率提升。
4月25日, 京喜自营启动“厂货百补”计划,拟每年投入100亿元,用于用户体验、物流服务升级及工厂效率提升。
根据该计划,2025年,京喜自营将开启产业带爆品计划,拟携手商家打造1000个百万单民生爆品、10000个十万单民生爆品,并深挖下沉市场,为京东一年获取1.5亿新用户。同时,京喜自营还将依托京东出口转内销2000亿计划,扶持10万个外贸工厂成功转内销。
“自从4月11日确定出口转内销计划开始,就已经有几百个采销奔赴在不同的园区,收集并了解目前各个工厂的产能情况。这些工厂出口份额各不相同,有的可能占比20%,有的高达60%~70%,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京喜自营负责人对《凤凰WEEKLY财经》表示,许多中小工厂很早意识到自己不能只靠出口一条腿走路,要打开国内市场,但受限于不了解国内市场经济,尤其是ToC 端以及电商的运营模式。如果他们自己搭建团队,人工成本和试错成本都比较高。京喜自营希望帮中小工厂解决除生产商品外的一系列繁琐流程,“对他们来讲上手门槛低,尝试的意愿也比较高。”
一生产手套的工厂负责人告诉《凤凰WEEKLY财经》,原本其美国订单能占到产能的40%,受现阶段美国关税政策影响,相关订单已呈现停滞状态。目前,他正配合京喜,希望通过出口转内销把库存清掉。
“国内和国外产品标准基本一样,不需要有什么修改,主要是尺码不同,国外版型手套要比国内大一些,把产品稍微做一些调整就可以了。” 该厂家表示,目前一天出货量保持在3万至5万单,之前的库存基本上已清完。
另一雨伞商厂家遇到同样问题,据他介绍,之前有30%的订单产品滞留在仓库,价值近百万元,客户预付金和产品全不要了。入驻京喜后,他也在尝试将出口产品转内销,销量从一天几百单,已经慢慢增长到一天一两万单,“我觉得(这些库存)应该很快就销完了。”
外销商家能否在国内生存,也取决于他们的产品能否真正适应国内市场。
京喜自营负责人认为,厂商需要的是常态化的、确定性的产能,京喜利用平台数据会参与共同选品、定品,“一些出口商品并不完全适合国内市场,我们也会基于平台大量消费数据,帮助厂商重做市场调研,更直观且敏锐地捕捉到什么产品是适配的,什么地方有机会调整,不仅成本更有优势,消费者到手价也会更合理。”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