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特朗普政府政策是2025年全球核心挑战
2025/03/24 | 作者 张轶骁 | 收藏本文
3月18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以“应对新常态:国际变局下的企业策略”为主题举办“中欧思创会”。包括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法国依视路会计学教席教授许定波,畅销书《置身事内》作者、复旦大学教授兰小欢在内的多位专家围绕国际变局及中国企业应对等议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在主题为“2025年剧烈动荡的世界——中国的机遇与挑战”的演讲中,系统阐述了对中、欧、美当前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的思考,并强调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是2025年全球核心挑战。面对挑战,中国和欧盟应加强政策沟通协调,增信释疑,携手发挥建设性作用。
朱光耀提到,当今世界不仅面临地缘政治挑战,还有气候变化、数字经济发展和人工智能应用等新课题,后两者在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新的考验,如治理框架和伦理标准的制定,以及中国和欧洲如何协调推动制定相关标准等。
在分析当前贸易摩擦背景下中美经济的比较优势时,朱光耀表示:“美国在全球经济和军事领域仍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国的工业产值占全球的35%,超过七国集团(G7)所有成员国的总和。”他建议,中国需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欧洲、日本等发达地区与国家协调立场,共同维护全球贸易体系;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发展中美关系。
朱光耀发表主旨演讲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法国依视路会计学教席教授、副教务长许定波在主题演讲《全球大博弈:回顾与展望》中阐述了对全球化保持谨慎乐观的五大理由:第一,任何国家,其挑战主要源于内部而非外部或地缘政治及贸易问题;第二,美国作为全球领先经济体地位的相对下降预示着多极化趋势,欧洲在此过程中能够且应发挥更大作用;第三,尽管当前存在逆流,但全球化已带来诸多积极成果,包括使中国8亿人口摆脱贫困,其他国家也受益;第四,全球化推动的竞争是创新、技术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第五,西方对华“脱钩”与遏制政策或可延缓,但无法阻止中国的发展进程。
许定波发表主旨演讲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畅销书《置身事内》作者兰小欢在主旨演讲《全球产业链视角下的中国经济》中表示,当前,全球产业链正在重组,判断未来制造业在全球的重组趋势,需关注三个关键问题:中国制造业的优势是什么;发达国家制造业能否回流;其他发展中国家能否赶上中国。其中,理解中国制造业的优势是核心。他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指出中国工厂已突破传统规模经济逻辑,通过产业集群实现“小批量、多批次”的柔性生产,而这种动态规模效应,是多数国家难以复制的。
兰小欢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