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DeepSeek,车企终于把“价格战”打成了“价值战”?
2025/02/19 | 作者 曹杨 | 编辑 张轶骁 | 收藏本文
2025年开年,“智能”成了车圈最热闹的话题。
一方面,AI新星DeepSeek凭借类人化交互系统迅速崛起,引发众多车企与其深度合作;另一方面,年销量超40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宣布将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作为全系标配,覆盖10万元以上及多数10万元以下车型。
智能驾驶一直被视为车企的“灵魂”与核心竞争力,这也是车企争相布局的关键。而伴随着AI热度的提升,开年智能驾驶引发的热议,也颇有些把“价格战”打成“价值战”的意味。
但无论是与DeepSeek合作的车企,还是补齐短板的比亚迪,都不得不直面同一个核心问题:当高阶智能驾驶从技术高地转变为标配竞争力时,如何真正掌握其制胜关键?
至少,在竞争中突围,靠的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拿来主义”。
DeepSeek,能帮车企做什么?
随着DeepSeek火爆现象在行业内引发的广泛关注,各行各业的头部企业似乎都开始想与DeepSeek或多或少搭上“关系”。
但要说真的为“抓”住DeepSeek,付诸实际行动最多且更快的,还数车圈。
根据《凤凰WEEKLY财经》不完全统计,已经与DeepSeek达成深度合作,试图通过技术赋能提升自身竞争力的车企已超过 20 家。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比亚迪、吉利、奇瑞、东风集团、长城汽车、宝骏汽车、极氪、岚图、智己等。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告诉《凤凰WEEKLY财经》,车企对DeepSeek趋之若鹜,一方面原因在于,DeepSeek的训练成本较低,且技术路线又是完全开源的,使得车企与其合作,既不需要投入太多资金,二次编程起来也比较方便。
张翔进一步表示,DeepSeek在人机对话、语义识别、信息检索、生成式文本等方面有着很大优势。“基于此,车企与其达成合作后,也主要是在智能座舱、数字座舱、语音识别、车主和乘客的用户画像、处理生成信息等方面进行优化,以提高用户的体验。”
的确,根据部分车企官宣的内容来看,将智能座舱与DeepSeek深度融合,从而提升智能交互体验成为众车企首先在做的事。
比如,比亚迪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表示,比亚迪整车智能“璇玑架构”接入DeepSeek-R1大模型后,将在座舱端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开启智能座舱新时代。
吉利通过与DeepSeek-R1的融合,不仅能精准理解用户的模糊意图,还能主动分析用户潜在需求,提供车辆控制、主动对话、售后等服务;零跑和极氪,则分别即将上线部署了DeepSeek-R1的零跑全新座舱和智能座舱助手AI Eva。
技术赋能之外,张翔也指出,在新能源汽车惨烈的竞争之下,营销已经成为各个车企最看重的提升销量和曝光率的方式之一。通过网络营销、找热点、蹭热点的方式,来吸引流量和市场的关注。
“DeepSeek作为新的产品,尤其是与智能紧密相关的AI产品,在短时间之内获得了全球市场的关注,这也是车企争相拥抱DeepSeek的另一主要原因。”
车企的价格战,终于有了些“价值”?
新能源汽车的淘汰赛,在2025年仍继续进行。
蛇年开工第一天,销量在近十年首次下滑的特斯拉,再次打响新年价格战第一枪。
自2023年开始,这已经是特斯拉连续三年率先打响“价格战”。“价格战”也成为近年来车企突破销量困境的主要手段之一。只是随着价格战的愈演愈烈,车企降价的方式也越来越“花哨”。
单纯的“价格直降”外,“补贴兜底”“0首付”“0利息”等金融促销手段,都成为了2025年车企寻找价格新突破口的方式。甚至不少车企还玩起了优惠“组合拳”。
从产品性能上体现“价值”之高,也成为了“价格战”的另一种打法。
将此前需要加价购买的高阶智驾方案,变为标配上车,则是车企参与这一“价格战”的首选方式。
2月10日,比亚迪召开了被视为“近年来最重要的一次”的发布会,并在发布会上宣布将在王朝、海洋全系车型搭载 “天神之眼” 高阶智驾功能,其中10 万级以上车型全系标配、10万级以下车型多数搭载。
比亚迪全系车型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 图/比亚迪汽车官方微博
智能驾驶已经成为影响消费者购车的主要因素之一,但高阶智驾解决方案动辄上万甚至数万元的价格,又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消费者体验智能驾驶的绊脚石。
基于此,比亚迪的这一策略,也被不少业内人士视为“一箭双雕”——既从技术层面向业内告知其已补足了智驾这一最明显的短板,又从营销层面打出了免费高阶智驾的卖点,降低了消费者二次付费的顾虑。
有业内人士将这种变化称之为从“价格战”到“价值战”。事实上,究其根本还是“价格战”。而这种将高阶智能驾驶标配化的操作并非比亚迪开的先河。
2024年底,小鹏就在小鹏Mona03和小鹏P7+两款车型实现了标配高阶智能驾驶功能。这一策略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价格战的压力,更直接提高了小鹏汽车的销量。
小鹏标配高阶智能驾驶的两款车型图/小鹏汽车官网
但争议随之而来。比如有网友指出,比亚迪的高阶智驾和其他车企强调的高阶智驾似乎不太一样。
据晚点Auto的报道,比亚迪将 “天神之眼” 系统分为 A、B、C 平台,分别标注为金色、红色和蓝色,算力要求和搭载的激光雷达等依次降低。
只是通过对比不难发现,比亚迪红标的“高阶智驾激光版(Dipilot 300)”,不管是从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的个数上,还是算力上,都与全系标配的小鹏P7+有着一定差异。
这也难怪向来敢说的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近日疑似多次“喊话”比亚迪智驾,并在朋友圈表示,“把成本做低,让最基础的智能驾驶辅助普及,值得表扬、可喜可贺!而混淆高阶智能驾驶概念,把最基础入门级的智能驾驶辅助说成高阶智驾,是不合适的呵!”
对于“高阶智驾”的概念,或许车企有着各自的解读,但将高阶智驾免费化,极有可能成为新能源汽车下一个“内卷”方向。
尤其是DeepSeek的横空出世,更不免令人相信,这足以让上述猜想变为现实。
就车企来说,在智能驾驶的开发和优化过程中,数据闭环至关重要。而DeepSeek的数据闭环潜力,可以更好地帮助车企利用用户行车数据持续优化模型,无需依赖第三方数据标注。
对车主来说,DeepSeek在多模态交互方面的优势,可以使车辆在智能驾驶中更全面地感知周围环境;强大的场景化服务能力,可使车辆在行驶中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路况和长尾场景。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颇为骨感。
一位资深智能驾驶技术研究人士向《凤凰WEEKLY财经》指出,尽管DeepSeek在智能驾驶领域展现出强大的技术潜力,并有望在未来推动该技术的持续成熟。但在当前阶段,车企与DeepSeek的合作更多是出于技术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布局。
“这种合作在短期内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战略储备,距离真正为用户创造具有变革性的价值,仍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决赛圈的生存法则,绝不是“拿来主义”
作为AI领域的新锐力量,DeepSeek在未来有望推动智能驾驶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并助力车企提升智能驾驶的安全性与驾驶体验。然而,车企若想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决赛圈生存下去,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仅依赖外部技术是远远不够的。
凭借先发优势,赛力斯在过去两年享受到了华为“独宠”,不仅新能源汽车销量一路高涨,就连股价也一路飙升。
尤其是2024年,赛力斯成为年度车企黑马之一。全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42.69万辆,同比增长182.84%。直接带动了公司股价,2024年最后一个交易日,赛力斯报收133.39元/股,总市值2014亿元。
重庆赛力斯超级工厂
然而,2024年的赛力斯有多风光,2025年开年就有多暗淡。
晚于友商4天发布2025年1月销量数据的赛力斯,无论从产量还是销量口径来看,都遭遇了腰斩。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下降48.67%,销量同比下降51.39%。
市场对赛力斯这份成绩单大跌眼镜的同时,也给出了客观的分析。“核心技术相对缺乏”“过度依赖华为技术支持”“品牌力不足”等,都成为了赛力斯在失去华为“独宠光环”之后跌落的因素。
上述资深智能驾驶技术研究人士直言,这种“拿来主义”的发展模式,在短期内或许能够带来显著的市场效应,但从长期来看,无论是哪个领域的企业,缺乏核心都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领跑。
的确,过度依赖外部技术,不仅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甚至可能导致如赛力斯一样难以维持市场地位的情况。
同理,在AI成为新能源汽车决赛圈必争之地的当下,自研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一点,从特斯拉率先实现“数据—算法—硬件”的闭环,将自动驾驶迭代效率达到行业平均的10倍、理想全面转型人工智能企业、蔚来数百亿投向开发和核心技术自研、小鹏坚持“汽车+AI的应用”战略中都足以证明。
只不过,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技术过硬虽好,但却是车企的基本功。而车企如果一味地只强调技术,反而会因为专业词汇过于垂直,而适得其反。如何用消费者听得懂的话、消费者看得懂的操作,冲出重围,才是关键。
因此,自研除了AI、算法、智驾等核心硬实力之外,还包括打造独特的卖点,同时构建用户生态,增强用户黏性。
这一点,蔚来开创的“NIO House”、小米打造的“米粉文化”、小鹏建立的“鹏友圈”,不仅为品牌用户提供了互动的平台,也通过用户生态的构建,增强了用户粘性,从而带来更多市场机会。
张翔向《凤凰WEEKLY财经》指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技术和产品层面呈现出明显的同质化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构建“AI+场景+社群”的创新组合模式,不仅能够整合AI技术与具体应用场景,还能通过社群协作加速技术迭代与优化,成为车企突破同质化困境、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关键策略。
“这也使得车圈不少从业者认为DeepSeek的出现,尤其是其在AI领域的创新,为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突破和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DeepSeek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能提供的功能比较单一,且在智能汽车方面的经验有限。因此,虽然车企可以针对Deepseek进行参数定制,使得同一个指令可以生成不同的内容,但想要仅仅依靠接入DeepSeek打出差异化竞争,在短期内是很难实现的,更不要说试图通过与DeepSeek绑定‘拿’下决赛。”张翔如是说道。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