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友平,一个平凡人的伟大
2024/07/25 | 作者 周兼明 | 收藏本文
一个平凡女性的义举,感动了两个国家。苏州“6·24”持刀伤人事件中,挺身而出阻止暴行的胡友平女士,于6月26日不幸伤重离世,中日两国有良知的民众皆陷入悲哀。胡友平的见义勇为,不仅保护了日籍母子的生命,也让校车中的日籍儿童躲过了一场劫难。
6月28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哀悼胡友平的离世,她表示,这位中国女性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善良和勇敢;同一天,日本驻华大使馆降半旗哀悼并通过社交媒体表示,致敬胡友平大义之举,相信她的勇气与善良代表了广大中国民众;7月2日,胡友平女士追思会在苏州高新区举行,胡友平被授予“苏州市见义勇为模范”称号,苏州将设立“友平见义勇为基金”。
中国主流媒体也纷纷撰文,向这位“无惧刀锋”的女性致哀致敬。《人民日报》通过客户端称赞胡友平“以平凡之躯行救人壮举,一个大写的人,也是一道照亮世人心灵的光”;《新华日报》称胡友平为“了不起的平民英雄”,并表示“铭记胡友平,不仅是记住此时此刻,更要将她的勇敢与善良继续传递,激励更多人在面对邪恶时,能够有勇气站出来,用行动守护心中的正义与善良”;《苏州日报》发文称“这世上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连续数日,大量中国民众与日本侨民到事发地车站向胡友平献花悼念,各类民众哀悼、褒扬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南方诗歌》发表了中国诗人的近百首纪念诗作,讴歌这位“友善而平凡的苏州女人”;天津点亮了地标天塔,用“一人兴善,万人可激”等纪念语,向这位英勇无畏的女性致敬。
胡友平,一个名字寓意“友好、和平”的女性,她以柔弱的身躯极力阻拦暴徒行凶,这是她留给世间的最后记忆。这一行动,昭示了她名字所蕴含的期待:做一个友好与和平的使者。面对暴行,她没有选择明哲保身,也未显片刻迟疑,她用生命保护了更多人免受伤害,这种来自于血液里的勇气和正义感,成就了一个平凡人的伟大。
在现实世界,真正的英雄并没有光环,可能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默默地守护,默默地牺牲。胡友平就是这样一个完成了命运蜕变的平民英雄。在她挺身而出的那一刻,她可能并没想到国家、民族这些大词,她只是出于一个人的常识、一个母亲的本能、一个校车阿姨的职责,但这丝毫不会减弱她在我们心目中的高大形象。大概是心中的爱与责任,让胡友平变得勇敢,她用生命的最后一跃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世界中,一个平民同样能够走向捍卫人性和常识的英雄之旅。
胡友平的故事值得被我们反复讲述,因为每个普通人,都可能走向这样的成长与蜕变之旅。或许我们每个人与胡友平的经历不同,但人生同样可能面临这种挑战。对平民英雄的精神认同,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文化自觉。只有真正赞同了平民英雄的所作所为,民众才会逐步在内心确立自觉捍卫常识和社会正义的意识;当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都有这种意识时,一个社会的自由、理性和安全才有坚实的基础。
胡友平的牺牲是悲壮的,更是令人沉痛的。这沉痛不仅因胡友平的逝去,更因为6月连续发生的两起对国际友人施暴事件,以及网上弥漫的某些挑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声音。腾讯、抖音等多家网站先后发布了公告,对宣扬“抗日锄奸”,鼓噪成立“当代义和团”,炮制“最好全日本沉岛,早日种族灭绝”等极端民粹主义言论进行了处置。这些事件在警醒我们,总有某些利益集团在故意利用民族的历史创伤,来制造民众的仇恨情绪。这与全球化与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时代精神,是完全水火不容的。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胡友平的老家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苏嘴镇,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大胡庄战斗”发生地。此战新四军一个连被日寇偷袭,82人集体牺牲,仅1人幸存,战时日寇对新四军阵地施放了毒瓦斯和燃烧弹,战后还对新四军战士的遗体残忍补刀。就是这样一个有着浓郁抗战爱国传统的地方,却能出胡友平这样的人物,说明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早已把当年的日本军国主义与今天的日本区分开来。
胡友平的故事值得被反复讲述,它不仅是一个关于勇气和牺牲、生命和超越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文明与野蛮、爱国与仇恨的故事。她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让人们看到了爱国的真实面相,它是热爱生命和文明的,它是守护常识与和平的,它是开放、理性而友好的。
胡友平的义举,代表了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声。在全球化的今天,国与国的关系已成为一种相互影响中的多元共存。中国关注世界,世界也在关注中国。只有一种开放、包容的爱国意识,才有助于为中国的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胡友平的故事让我们意识到,爱国更是一个追求理性、培养理性、实现理性的过程。这种理性的爱国意识,意味着在行使本民族合法权利时,也要尊重其他民族的合法权利,从文明、生命、人类共同体这样的角度,来看待世界。可以肯定,胡友平的故事在今后,会成为中日两国关系中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话题,期待两国的国民都能从这个悲剧中获得反思和启示,并因此促进国民之间的理解。
每个人都理解友好、和平的含义,但胡友平用生命践行了这两个词的理念。让我们向这位伟大的平民英雄致敬!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