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个跌停,山东首富卢志强,如今无人扶
2024/03/05 | 记者 曹杨 | 编辑 张轶骁 | 收藏本文
几乎已从公众视野中消失的、曾被视为“大佬中的大佬”的山东前首富卢志强,再次被人提及。但这一次,是因为他一手打造的“泛海系”商业帝国,距离分崩离析更近了一步。
1月27日,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海控股”)发布公告称,已收到《关于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在此之前,2023年12月28日,泛海控股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7日,已经被披星戴帽为“ST泛海”的泛海控股,股票收盘价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低于1 元/股,触及强制退市情形。在停牌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泛海控股股价收报0.38元/股,总市值仅剩19.75亿元。
有媒体统计,如果以跌停板数量计算,泛海控股在整个2023年以59个跌停勇夺A股榜首。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巅峰时期的“泛海系”市值一度超过1000亿元。掌舵人卢志强,也因此拥有了“中国资本市场深潜的一头巨鳄”“神秘大佬”“八大民营金融家之一”等众多头衔。只不过,昔日这些头衔有多耀眼,现如今看来就有多让人唏嘘。卢志强的资本大戏,也终将随着泛海控股的退市,而走向落幕。
昔日白衣骑士,“墙倒”无人扶
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果断的投资手法,卢志强在驰骋商海的30多年里,一手打造了“泛海系”商业帝国。这一过程中,他更结识了柳传志、史玉柱、王健林等众多商业巨鳄,在赫赫有名的“泰山会”混得风生水起。
1995年,43岁的卢志强已经在房地产界名声大噪,财富快速增长。在“泰山会”会长柳传志的引荐下,卢志强顺利成为成员之一。随后,慷慨的卢志强,在2009年,先以27.55亿元的价格,收购了联想控股29%的股份,助力其完成了混改,又帮助王健林“吃”下了长白山项目。此外,卢志强还曾拿出数十亿真金白银,投资万达影视及青岛万达影视,加速王健林的影业板块重组上市。
“成员之间一定要团结互助,一起处理大家面对的棘手问题。当会员的企业出现危机时,其他成员要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这曾是泰山会最广为流传的原则之一。
但就是如此慷慨的卢志强,也没能逃过“大难临头各自飞”的窘境。不仅如此,卢志强不但没能等来昔日盟友的援助,反而正在忙着和自己昔日的好友打官司。2022年4月22日晚,泛海控股发布公告称,融创房地产集团以债券交易纠纷为由,将公司、中国泛海、卢志强诉至法院。
要知道,融创老板孙宏斌和卢志强曾是生意场上的好伙伴。孙宏斌曾在2019年和2021年先后两次斥资125.53亿元和22亿元,收购了泛海控股旗下的项目和资产。
而此次对簿公堂,或也正是因为彼时的交情。2018年,发行了“18海控01”(2018年第一期公司债券)的泛海控股还没有亏损。同年,手头尚算宽裕的融创中国,成为了该债券的持有人。
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泛海控股的债务窟窿越来越大,偿还能力持续减弱。同时,融创的流动性压力也越来越大。需要钱的融创,在“18海控01”到期与兑付时,却迟迟未能收到剩余的17.32亿元本息。
另一位将卢志强告上法庭的老友,是巨人集团创始人史玉柱。
根据裁判文书网2022年7月披露的两则判决书显示,2021年-2022年6月,巨人投资两度就与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下称“民生信托”)的质押合同纠纷一案向法院提起诉讼。
众所周知,巨人集团创始人史玉柱和民生信托操盘手卢志强,都曾是“泰山会”的成员。至于此番民生信托与巨人投资之间的纠纷,则缘于史玉柱为赵薇、黄有龙相关企业担保,继而导致对民生信托欠债。民生信托方面进而拒绝解除巨人投资向其质押的上海健特生命科技20%股权。
该案经过两审,均以民生信托一方败诉告终,要求按照合同约定解除相关股权的质押。
驰骋30年,踩中所有发展风口
债务压顶的卢志强,剩下的只有孤军奋战。
回顾卢志强驰骋资本圈的30年,足以用“神奇”来形容。
从1985年下海经商开始,卢志强几乎精准地踩中了所有快速发展的风口。住房改革、房地产红利、证券市场改革等,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做“时代造英雄”。
1995年,山东泛海集团公司、山东泛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及联想控股公司等企业,一同投资了“光彩事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光彩事业投资”)。
说是投资,不如说是卢志强的资本运作,目的就是为之后泛海控股帝国铺路。毕竟彼时,两家泛海公司的持股占到了光彩事业投资的91.7%。
随后,光彩事业投资成功借壳上市,卢志强在对其进行了“光彩建设”“泛海建设”“泛海控股”等一系列改名操作后,泛海控股成为了中国房地产行业最早的一批上市公司。
但真正让卢志强的“泛海系”迅速膨胀的,是金融业。
1996年,卢志强就与当时“泰山会”的好友冯仑一起参与了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民生银行的组建,并在1998年当上了民生银行副董事长。
民生银行的“钞能力”也确实没让卢志强失望。2000年12月19日,民生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此后,卢志强更是通过其在二级市场的精准操作,在2007年10月26日-2008年1月14日,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通过减持民生银行股份密集套现达45.47亿元。
2007年,泛海控股的股价站上了71.3元/股的高位,卢志强以掌控2609亿元的总市值,成为国内“市值第一人”,稳坐山东首富之位。
但卢志强在金融行业的扩张之路,并没有就此收手。不仅在随后的短短几年里拿到了民生证券、民生信托、民生期货等金融牌照,还在2016年斥资75亿元增持了民生银行股份。这一年,也成为了卢志强和泛海控股最为高光的一年——泛海控股实现营收246.71亿元,同比增长79.4%,归母净利润超31亿元。卢志强身家力压许家印,连续两年进入《胡润百富榜》前十。一直到2020年,卢志强身家依然高达620亿元。同一年,泛海控股所属行业分类由“房地产”变更为“金融”。
泛海控股官网显示,其现有业务包括金融、地产、投资和能源,金融依旧排在第一位。
但也正是这排在第一位的核心资产,直接导致了“泛海系”的陨落。天眼查信息显示,目前卢志强自身风险有6条,均为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因其他案由而被起诉,周边风险达12056条。这位昔日在地产和金融领域大施拳脚的资本大佬,目前被执行金额达81.39亿元。
被假黄金“逼”入死胡同
千亿“泛海系”商业帝国的打造,并非朝夕之事,反之亦然。
尽管帝国的“崩塌”看似是陡然之间,但其实,“祸根”早已种下。
首先就是“不差钱”的卢志强,在投资的过程中,过于大手大脚,忽略了回报周期。公开资料显示,卢志强在打造金融帝国的同时,也没有停止对外投资、砸钱,且涉猎范围颇让人捉摸不透。
有媒体披露,仅仅是在2016年,泛海对外投资就高达468 亿元。次年,泛海又花费12 亿美元完成了对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的收购。泛海对此收购案的解释为“资产多元化和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但市场上更多声音还是认为,这只是卢志强财大气粗的体现。
直到2020年,人尽皆知的“武汉金凰80吨假黄金”黑天鹅事件,彻底把卢志强和其“泛海帝国”的危机推上了水面。
据悉,武汉金凰利用这些假黄金,向金融机构先后融资160亿元。其中,投资金额达41亿元的民生信托,成为最大受害方。此外,公开信息显示,包括新华联债券逾期、中建五局“萝卜章”、汉能集团、凯迪生态等在内的,发生在2016年的投资大坑中,泛海旗下的民生信托无一避开,均完美踩中。而民生信托、民生证券和亚太财险,被称为泛海控股旗下三大核心金融资产。
受此影响,泛海控股在2020年不但没能继续2019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的趋势,反而巨亏46.2亿元。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这一数字不断递增。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三季度,泛海控股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达112.5亿元、115.4亿元和68.9亿元。也就是说,三年多的时间里泛海控股累计亏损已经超过340亿元。自“假黄金”事件后,泛海一步步走向深渊,再难翻身。
不堪一击背后,是“金融帝国”看似庞大,实则是“空壳”的“美丽废物”。数据显示,2020-2022年的3年里,民生信托亏损额分别为4.49亿元、38.33亿元及37.06亿元,3年累计亏损达79.88亿元。
亏损的同时,外债这一窟窿也越来越大。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的资产负债率高达108.26%。2024年1月18日,泛海控股披露的《关于公司控股股东所持公司部分股份被司法冻结的公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中国泛海有息债务余额为1255.5 亿元。
市场传言,泛海控股名字的来源,出自王阳明的七言绝句《泛海》:“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历史记载,该七言绝句是王阳明在绝处逢生以后写下的。
只是目前来看,卢志强想要“泛海”,实属不易。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