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低价战,打到了美国
2024/01/25 | 记者 王涵 | 编辑 张轶骁 | 收藏本文
国内刚刚有所好转的电商“大战”,如今,被两家中国电商企业闹到了大洋彼岸。
2023年12月初,拼多多海外版Temu向美国哥伦比亚特区法院提交了长达100多页的文件,控诉快时尚巨头Shein非法留置供应商,盗取平台商业信息,向版权机构发起数以万计的虚假恶意投诉等。
就在这场官司开打前一个多月,双方刚刚为另一场不正当竞争的官司达成了和解。2023年10月,具有Shein商标并实际负责运营的Roadget Business刚刚撤销了对Temu母公司PDD Holdings的诉讼,Temu也自愿撤回针对Shein的法律诉讼,双方和解。
在Temu看来,自己的做法颇为无奈,其一名代表向媒体表示,这一最新举措是由于Shein不断升级的反竞争行为。“他们的行为太夸张了。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起诉他们。”
而面对Temu的指控,Shein也觉得不服气,强调自己深受Temu大规模抄袭之苦。
一个刚刚找到发展的第二曲线,一个正在筹备赴美上市,在这个紧要关头,以“低价夺人心”的Temu和Shein,谁都没有回头路。
一山不容二虎
Shein曾是一个看似低调,却带有传奇色彩的企业。
2008年,国内电商行业正值发展黄金期,多数人想着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时,刚毕业不久的Shein创始人许仰天萌生了另一种想法,走出中国,瞄准全球市场。
就像无数互联网巨头一样,Shein也经历了多次转型,从国内商品的中转站,到自制仿品服饰,到婚纱赛道,再到快时尚女装服饰全品类平台。
在不断的摸索中,它找到了最适合国外市场的电商式打法。2018年,Shein彻底起飞,不仅完成了突破百亿美元的营收,还成为美国“购物类App前十”的大型网站。
此后,在产品种类层面,Shein又涉及了男装、童装等业务。基于全球化策略,Shein的业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外界极度看好。
直到2022年9月,在国内杀疯了的拼多多转战海外,创立了海外版电商平台Temu,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威胁到Shein的地位。
首先,Temu延续了拼多多在国内绝对低价的形象,通过补贴、售卖白牌产品等方式将商品价格压到最低,再通过国外社交网站分享模式裂变,迅速捕获新用户。
其次,Temu前期拓展市场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营销。据高盛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Temu在美国每39美元的订单中,就大约有5美元用在营销上。2022年,Temu每29美元订单中,则有16美元用于营销。
其中,Temu还豪掷千金,花费1400万美元,在素有美国春晚之称的“超级碗”中买下两次30秒广告位,在获客的同时,加深了低价的品牌形象。
结果就是,Temu快速席卷海外市场,用一年的时间赶超Shein十五年的努力。
根据分析消费者信用卡和借记卡交易的彭博Second Measure的数据显示,Temu在美国的销售额在2023年5月首次超过了Shein,超出幅度约为20%。且自5月份以来,Temu的领先优势每个月都在扩大,9月在美销售额已是Shein的两倍多。
一山不容二虎,Temu的强大,就意味着Shein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这也是Shein和Temu冲突的由来。
根据接近Temu的相关人士向媒体透露,Shein对Temu已经形成了恶意打压,“我们起诉Shein是因为最近对方的行为再次升级,开始非法拘留商户,强行索要手机,窃取商户的账户密码,甚至窃取商业机密,同时迫使商户离开我们的平台。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起诉他们。”
而Shein却认为,自己才是受害者,Temu一直大规模抄袭Shein自有品牌产品、持续进行不正当竞争,这样做无非是在保护自己的权益。
官司输赢目前还未有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Shein和Temu的矛盾,恐怕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
背后是供应链之争
不难看出,这一轮正面交锋中,供应商和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是双方的最大冲突。
作为平台的后方领域,供应链的重要性再次被提及。
Temu之所以进入海外市场迅速崛起,一定程度上是得益于其将中国制造的商品一站式提供给海外消费者,做成了类似于“全托管”的运营模式。即平台掌握选品、定价权和销售等,卖家在平台上只是有自己店铺的供货商,后续营销运营、物流仓储、售后服务等环节一应由平台统一管理。
这样的好处是,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平台对商品的反应要比商家更快、更全面,而商家只需要专注于供货,不用费心运营。
这也为平台赋予了更多话语权。于是Temu引入竞价机制,鼓励商家互相竞争,给出最低价格。为了确保做到价格压到极限,Temu上的买手会将商品与拼多多、1688同款进行比价,然后在Temu上的定价要低于其他平台。
实际上,像这种从源头工厂拿货,降低商品价格的做法在国内电商行业非常常见,但只有Temu用旧模式成功走出了中国,并把它复制到了其他国家。
相对而言,从小长在国外的Shein走的就是另一条路。有接近Shein的人士对媒体说道,“Temu为平台模式,而服装领域Shein以自有品牌模式为主,其服装自有品牌Shein好比ZARA、H&M,供应商为其生产供应自主品牌产品。”
通过小单快返模式和柔性供应链建设,Shein更倾向于与大量中国服装工厂合作,推出自有品牌产品。
所谓的“小单快返”就是一种按需生产的创新方法。首先要对市场实时趋势和需求反馈有敏锐的洞察,从小订单起订,一旦出现销售表现强劲态势,立刻扩大生产规模,反之则停止生产,减少潜在产能过剩的问题。
然后,Shein既可以通过买手选择市场中已有的,符合品牌调性的款式和供应商合作生产商品,也可以根据品牌给出的趋势和元素,和供应商实现产品设计“共创”。
但Temu直接绕过Shein,找到源头工厂制作白牌产品,可以说是直接从中切断了Shein的盈利路径。同样的商品,消费者为什么要为了所谓的“牌子”多付钱呢?
背靠拼多多的Temu,在扩张前期不怕“流血”,真金白银砸下去,Shein的价格也再无向下空间。对Shein来说,具有“唯一性”的供应商和知识产权是Shein仅剩不多的保护伞。
有媒体获悉,Temu 还为 2024 年定下300 亿美元的GMV,是2023年的两倍还多,对标2023年Shein收入总规模。
面对如此激进的Temu,留给Shein的时间不会太多。
关键期,谁都不愿松口和解
在高歌猛进的过程中,Temu不是没有隐患。
比如2023年3月,由于大量厂家涌入Temu平台,订单量超过预期,但Temu首批开设的国内仓库库容和运转效率都没跟上新增的需求,而导致了“爆仓”问题。
Temu只得发布通知:未上架的库存暂停上架,暂停新品上线,JIT(即时制)产销商品
2023年11月10日,美国纽约时代广场Forever 21商场内,Shein Holiday快闪店的一名员工。
模式暂时关闭,JIT模式下没发货的备货单,全部作废。
并且,因为上线产品基数太大,在商品质量上,Temu无法彻底把关,一些消费者投诉收到的货物与商品图片不符,也给Temu部分产品贴上了劣质的标签。
但国内电商增量已到顶点,凭借Temu成功出海找到第二增量的拼多多,不可能就此停下脚步。
2023年11月28日,拼多多集团发布2023年Q3季报显示,其单季度收入688.4亿元,同比增长93.9%,远超市场预期的548亿元;实现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口径净利润155.4亿元,同比增长46.7%。
在国内电商长期处于疲软的状态下,业界普遍认为,这个增幅来自于拼多多的跨境电商Temu。
2023年11月29日,拼多多盘中首次超越阿里巴巴,成为美股市值最大中概股。而Temu这剂强心针,也时刻影响外部市场对其母公司拼多多的判断。
但另一边,Shein正在冲刺赴美上市,正是需要推高市场估值的关键时刻。
有媒体报道称,2023年11月底,Shein已申请美国IPO,其最新的估值为660亿美元,如果过程顺利,将于2024年年初完成上市。
而在决定上市之前,Shein已经做好一系列铺垫。2022年2月,就有外媒报道称,自2021年底,Shein 全球网站运营主体就已变更为在新加坡注册的 Roadget Business Pte,并且,Shein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许仰天已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有分析称,这是希望以此绕过中国境外IPO规定。
不过,相比于2022年4月Shein估值高达1000亿美元的巅峰时期,660亿美元估值已有大幅回落。CB风险投资公司的数据曾提到,1000亿美元的估值足以令Shein成为全球估值第3高的初创公司,仅次于字节跳动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估值降低与Shein业绩承压不无关联。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Shein高管曾在一份演示稿中向投资者透露,2022年Shein的营收为227亿美元,利润为7亿美元,虽然已经连续四年实现盈利,但较2021年的11亿美元同比下降36%。这也是Shein首次出现营收增速下滑、利润下跌的情况。
而现在,Shein也只能放手一搏。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副院长赵庆明对媒体表示,随着拼多多等国内电商巨头加速出海,Shein在经营上面临重大压力,利用IPO筹集资金更好应对同业竞争,可能也是Shein选择上市的重要原因。
一个是好不容易找到第二增长曲线的互联网巨头,一个是即将赴美上市的冉冉之星,在美国的厮杀,二者谁都不能放弃。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