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员全社会推进碳减排
2023/12/25 | via.媒体 路透社 | 收藏本文
在深圳郊区一座新地铁站,当地政府正在向上班族推广可以用来赚取和交换购物券与交通卡的“碳币”。这是一项推动广大家庭加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斗争的努力。
这座城市的“全民碳路”计划对记录自己公共交通行程的市民进行奖励。该计划是中国各地鼓励市民摆脱私家车、种植树木和减少能源消耗的数十个项目之一。而这些“碳普惠”项目是中国动员整个社会——而不仅仅是工业界——在世界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实现碳中和行动的一部分。
尽管全国的减排任务很重,但居民个人的减排潜力可能颇为可观。中国科学院此前的一项研究称,在中国每年约10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中,有超过一半是由居民消费带来的。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今年8月在一个碳普惠委员会的成立大会上说:“碳普惠是动员公众践行低碳、零碳、负碳行动的大平台和有效途径。”政府计划显示,中国希望把这些项目整合到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中,并生成可以抵消工业污染企业碳排放的碳积分。
中国自2015年以来一直酝酿碳普惠雄心,当时南方的广东省公布了如何将低碳活动转化为碳积分的规则。从那以后,全国各地涌现出了数十个类似的计划,它们通过获取诸如步数、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及高能效或环保产品购买等个人信息来生成“碳币”。
银行系统也一直在测试“个人碳账户”系统。中国人民银行衢州市中心支行构建了碳账户金融的系统,允许客户通过赚取碳积分来提高自己的信用评级。
其他国家也曾试探性地考虑个人碳排放交易的做法,芬兰和澳大利亚的诺福克岛已经推出了试点计划。美国波士顿大学地球与环境系教授本杰明·索瓦库尔说:“各种行为主体都尝试了一些自愿计划,进行能源使用或排放数据可视化或分享的工作,不过这些计划规模较小,缺少了中国人所构想的那种规模和庞大范围,而且它们没有与‘碳币’这个聪明的设想整合到一起。”
一个重大的挑战是如何对与种类繁多的人类行为——包括上班通勤、家庭取暖或扔垃圾的方式——相关的二氧化碳减排进行商品化。上海纽约大学环境学助理教授李逸飞说:“一切的关键在于核实。人们各自的生活方式是截然不同的。这是个重要的问题。”
中国距离实现雄心勃勃的碳排放交易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大多数用户仍是被动参与者。此外还存在碳普惠计划可能会因为把减排的责任转移到家庭身上而让污染企业逍遥法外的担忧。
深圳当地政府对在地铁站推广碳普惠计划持乐观态度,称(绿色低碳公共出行碳普惠)项目自2022年8月启动以来,已有授权用户超过1460万名,授权用户减碳量超72万吨。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