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八大优势产业集群,长沙挺起先进制造“硬脊梁”
2023/07/24 | 作者 张弛 | 编辑 崔世海 | 收藏本文
影响城市能级的主导变量,是当地的产业布局和竞争力。近年来中国各地产业调整动作频仍,在抢抓窗口期实现经济复苏的当下,抢先发力、抢先布局,成为城市竞争的主旋律,也将深度重构中国经济地理版图。
今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部署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出坚持全国一盘棋,引导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在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上下功夫。而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省会城市长沙,正凭借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打造其在中国中部地区崛起的强劲态势。它积极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四敢”要求落地生根,一路披荆斩棘,拾阶而上,已处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节点和全新方位。
网红城市长沙,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不断攀升。
提起长沙,大多数人的印象是好吃好玩。最近互联网上一篇文章——《越夜越长沙的启示》,详细探寻了城市“掘金”夜经济的制胜之道;五一期间,还上映了一部叫《长沙夜生活》的影片,温情展示充满烟火气的城市气质。现象级的“夜长沙”,已然妥妥占据流量C位,成为兄弟省市以及经济学界竞相研究的“活标本”。
长沙的确是中国的娱乐之都、美食之都。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作为一个GDP过万亿的城市,长沙的崛起,靠的可不仅仅是娱乐和美食等消费行业,而是其拥有的雄厚工业和制造业实力。
2022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3%,增速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7%,撑起了长沙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半边天。
2023年5月12日-15日,第三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在长沙召开。
湖南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在国家的前几个五年计划里,长沙没有什么可供圈点的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在GDP比较接近的几个城市如昆明、西安、长春、郑州中,长沙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一度最低。曾有经济学家预测,长沙的经济腾飞,绝不是三五十年就能完成的。
但如今,不沿边、不靠海的长沙,正凭借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打造其在中国中部崛起的强劲态势。它一路披荆斩棘,拾阶而上,已处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节点和全新方位。
与此同时,长沙积极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四敢”要求落地生根,“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形成了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浓郁氛围。
这是星城长沙用自己独有方式经历的一次突破,突破自己对自己的束缚,来一次全新的起跳,超越那个历史上的长沙,让长沙“长红”。
打造八大优势产业集群,摆脱“发展焦虑”
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日前出席长沙市领导干部会议时,指出长沙要在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走在前、作示范”。他要求,把长沙发展与全省大局联动起来,打破“虹吸效应”,放大“溢出效应”。这一殷切期望,也是长沙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制造业,是最具“溢出效应”的产业之一。
近年来,长沙一手巩固传统优势产业,一手培育新兴产业抢占先机,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奋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长沙,试运营中的自动驾驶出租车
如果要评出长沙在国内最享有盛誉的一个产业,那一定是工程机械。因为“网红”城市长沙身上的另一个标签,就是“工程机械之都”。
长沙的工程机械历史,可以追溯到1978年。彼时,几经搬迁的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落子岳麓山下,播下技术火种。发展至今,长沙已汇聚了三一集团、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星邦智能5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从2010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首次超千亿,到2022年产业规模约2000亿元,连续13年居全国首位。橘子洲两岸,也成为仅次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日本东京的第三大工程机械产业集聚地。
“不在中国争地位,要为中国争地位。”在外投资建厂、并购重组,深耕本地化、高端化,先后收购世界上混凝土设备龙头意大利CIFA、德国普茨迈斯特,收购世界第二大支线飞机租赁公司等等,长沙工程机械书写了多个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扬威海外的传奇。
“在工程机械制造领域,长沙现已达到一定规模,但在高精尖、体系化方面,尚待形成‘领跑’世界的竞争力。”长沙市工程机械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袁振告诉记者,长沙的主政者以及企业家们,对于国家的希冀以及当前所处的位置,保有清醒的认识。
在过度拥挤的产业市场中,硬碰硬的竞争只能令企业陷入血腥的“红海”。为打破发展梗阻,适应产业变革趋势,创造新的工业经济增长极,长沙提出,要在新兴产业领域,优先发展八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即智能装备、智能终端、智能汽车产业;先进储能、先进计算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功率芯片及集成电路产业;移动互联网及5G应用相关产业。
目前,这八大优势产业集群布局已基本成型,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持续壮大,长沙产业多元支撑格局日益凸显。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进军“钠电之都”
除了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之外,长沙还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其中,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就是典型代表。
据湖南省新材料产业协会秘书长习小明介绍,早在上世纪90年代,长沙便先人一步探索先进储能材料,并持续保持着久久为功的定力。
近年来,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发展迅速,一条上中下游主配协同的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链已初具规模,并呈集群化发展态势,一跃成为国内产业链条最完备的先进储能产业集聚区之一。
6月25日上午,2022中国先进材料产业创新与发展大会暨长沙新材料产业博览会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15分钟充电至80%,如此的速度远远超过寻常电池,即便是在严酷的寒冷条件下,比如温度低至-20℃,能够放出多少容量?答案是88%以上。这并不是科幻故事,而是湖南立方新能源生产的钠离子电池已经实现的技术。
在此之前,储能电池主要是由锂制成的。如今,长沙的工程师们正探索引领储能电池的新一代重大创新:用成本低廉、储备丰富的钠取代锂。
钠属于丰富元素,它随处可见,价格只有锂的1%到3%。近来取得的技术突破,证明钠电池也可以实现长期频繁充电。此外,当温度远低于冰点时,钠电池也能保持性能稳定,这是锂电池无法做到的。
钠离子电池代表未来的趋势,被业内称为下一个万亿级储能新赛道,而长沙看到了储能行业的未来。
2022年6月,为巩固长沙在先进储能材料产业的行业领先优势,抢抓钠离子电池带来的产业发展新机遇,湖南中伟新能源联合立方新能源、长远锂科,以及中南大学、长沙矿冶研究院等20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成立了长沙钠离子电池创新联合体。
当选理事长单位的中伟新能源负责人告诉记者,创新联合体将着眼于发挥企业与科研机构融合优势,推动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开拓市场,进而形成钠离子电池区域产业集群,为将长沙打造成为“钠电之都”贡献力量。
位于长沙的中伟新能源,是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龙头企业,也是宁德时代、LG等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链核心供应商。据公司负责人介绍,2023年3月,公司首期年产8000吨钠电前驱体项目正式投产,钠系产品正式实现产业化。
全球跨国集团也开始关注到钠电池。“这将削减锂的需求旺势。”全球最大的矿业公司必和必拓的首席执行官韩慕睿表示,“我确信我们将开始看到钠在某些应用场景取代锂,而中国正走在推动这方面研究的最前沿。”
根据咨询公司基准矿业的数据,全球目前已规划或已建设的20家钠电池工厂中,16家都在中国。未来两年,中国的钠电池产能将占到全球近95%。
而打造世界“钠电之都”的举措,正是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集群的重要一步,这使得产业未来增长极呼之欲出,映射的是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集群正在崛起的辉煌图景。目前,在长沙宁乡高新区产业园内,已经集聚了比亚迪、法恩莱特、巴斯夫杉杉、邦普循环等全球储能产业领军企业。
按照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部署,未来将以“湘江新区”为核心,发挥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株洲高新区、湘潭高新区等园区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推进先进能源材料与工程机械、北斗导航、汽车等融合发展,由长沙市牵头打造长株潭先进能源材料国家级产业集群。
瞄准“卡脖子”难题,“超算故乡”再发力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加速了新兴技术的应用进程,也催生了前所未有的智能算力需求。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入千行百业,无处不在的算力,正在成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驱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
近年来,长沙在自主安全先进计算领域厚积薄发。以国防科技大学为策源地,长沙已培育形成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集群:1000多家先进计算骨干企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形成涵盖硬件、软件、系统、整机的产业生态,成为目前全国唯一实现核心芯片全类型设计国产自主的城市。
6月19日,2023互联网岳麓峰会在长沙开幕。
面对“卡脖子”难题,计算数学究竟能做什么?
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任、湘潭大学原党委书记黄云清教授给出了一个通俗的解释:“一个问题要解决,通常首先要建模,建模就要用到计算数学。比如软件首先要有算法,才能解决问题。对解决‘卡脖子’问题,计算数学能起到的作用更大。”
“长沙是中国超级计算机的‘故乡’。中国第一台超级计算机‘银河-Ⅰ’,中国第一台取得世界第一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都诞生在这里。”站在麓山脚下的那座圆盖形建筑里,国家超算长沙中心总工程师唐卓所指的方向,正是湘江对岸的国防科技大学。
1983年,中国第一台亿次超级计算机在长沙研制成功。2013年6月,“天河二号”亮相,并连续6次位居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榜首。2022年10月,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正式启动,综合算力提升至前一代的150倍。
在“国之重器”实现自主安全后,国内商用计算系统,包括个人电脑,却长期被英特尔、超威半导体和微软等寡头垄断,由这3家外企生产的芯片与操作系统构建起“WINTEL”体系,几乎占据全球商用计算机市场。
“国人迫切需要实现计算产业安全可靠。”长沙市国链安全可靠计算机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杨一艺表示,扭转严峻局面,最为切实高效的途径,莫过于选择以超级计算机中自主研发芯片、系统架构和互联操作系统等为基础,将科研成果向商业领域转化。
顺势而为,湖南省于2016年12月确立重点发展自主可控计算机及信息安全等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力先进计算“新赛道”。政府层面高位发力,全力推进长沙自主可控计算机及信息安全产业链成型。
2019年,以“天河”为技术策源的“飞腾”“麒麟”两家企业先后在长沙布局研发中心及区域总部,加快步伐主攻商用领域自主安全芯片和操作系统。
到2020年初,飞腾、鲲鹏的“两芯”,麒麟操作系统的“一生态”在长沙完成集结,“两芯一生态”体系为中国计算产业蹚出了一条发展新路径。
从此,中国具备了与“WINTEL”体系“PK”的底气。
与此同时,产业生态的雪球越滚越大。2022年,“两芯一生态”成为全国信创工程首选技术路线,吸引了国内3.6万家软硬件企业融入生态发展。除CPU外,景嘉微GPU、国科微SSD、毂梁微DSP、楠菲网络交换、北斗导航、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等核心芯片逐个突破。
如今在长沙,先进计算产业正在产生协同、集聚、辐射等多重效应。不夸张地说,上至国之重器、近到“扫码支付”,不论“北斗”还是“麒麟”,千行百业中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新引擎,都能看到“计算湘军”的身影。
许多更具想象力的应用场景,正在逐步落地。根据《长沙市加快先进计算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到2024年,长沙在上述领域,将形成不少于300个应用场景。
配套出台的产业政策提出,支持面向智能制造、城市大脑、医药研发、超高清视频、航空航天、种业科技等融合应用领域,鼓励企业开发“计算+”行业融合创新应用场景项目。
“力争到2025年,产值突破3000亿元,带动超万亿市场规模。”长沙市国链安全可靠计算机产业促进中心作出估测。
而长沙的企业走得更远。
2020年年底,得益于湘江鲲鹏的成熟经验,拓维信息将视野聚焦到了广阔的西部地区,分别与甘肃省、贵州省政府共同发起设立九霄鲲鹏、云上鲲鹏,加速推进两省计算产业集群建设,成功布局甘肃、贵州两大“东数西算”枢纽节点。
先进制造项目成创投圈“新宠”
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的超前布局和发展,吸引了大批投资人奔赴长沙,长沙的硬核科技项目也成为创投圈“新宠”。
5月30日,长沙市产业发展母基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300亿元。力争通过3-5年时间,打造管理规模超千亿、辐射企业规模超万亿的基金体系。据了解,基金将主要围绕长沙优势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等领域布局,助力长沙市抢占产业发展先机和战略制高点。
前几年,长沙在新消费领域声名鹊起,这里走出了茶颜悦色、文和友等一批现象级新消费品牌,是公认的新消费之都。那段时间,投消费的VC们蜂拥前往长沙,成为创投圈的一景。如今,投资人依旧络绎不绝去长沙,不同的是,这一拨他们要找的是新能源、新材料项目。
长沙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一景
华控基金董事总经理华桦,曾梳理在湖南投资的一批硬科技企业,比如:康希通信,中国WIFI射频前端的龙头企业;进芯电子,中国DSP芯片的企业;融创微电子,国内技术领先的宇航季存储芯片研发生产企业;金天钛业,国产大飞机的主要钛材供应商。企业的硬核一面,跃然纸上。
2023年3月,惯导器件领军企业“二零八先进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名称源于国防科大激光陀螺团队早期实验室名称。公司成立至今,已成功研发业内100%全国产化激光陀螺主控电路、成功研制国内首台2.5米边长超大型激光陀螺原型机,填补国内空白。
据了解,目前中国在惯性器件技术领域,还处于世界第二梯队,落后于美、法、俄等国。公司计划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用5-8年时间实现该领域技术突破,使中国在该领域进入国际领先水平,未来还将拓展至民用领域,为自动驾驶、无人机等提供器件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第一季度,先进制造已经成为长沙最活跃的大行业投资赛道。今年以来,创荣电子、湘电集团、枫瑞新能源、美特新材料、浩威特科技、吉新锂业、麓元能材等项目先后完成新一轮融资。
这座中国中部地区的新一线城市,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投资人看到。
与你,共赴星辰与大海
影响城市能级的主导变量,是当地的产业布局和竞争力。近年来中国各地产业调整动作频仍,在抢抓窗口期实现经济复苏的当下,抢先发力、抢先布局,成为城市竞争的主旋律,也将深度重构中国经济地理版图。
而凭借先进制造业优势,率先抢占硬核高地的中国中部内陆地区省会城市长沙,正是这样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之城”。在这里,一个个精彩的追梦故事,璀璨了长沙的星空,一束束逐梦的星光,汇聚了长沙的星辰大海。
中联智慧产业城效果图
长沙去年常住人口更增加18万多,位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一。长沙房价收入比持续保持在7以下,已连续15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正如网友所说,“那些好大好大的城市不相信眼泪,但也还算大的长沙不会让你流泪”。
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长沙开放包容、与时俱进,从不封闭、从不保守,古今中外、土洋老新都为我所用,能够敏锐感知时代的脉搏,引领时代的潮流。这里不仅有“上天入地赶海”的科技硬实力,更有“最抚凡人心”的人间烟火气,能为他们提供不被定义的未来。
“人才的优势对新兴行业影响明显。长沙有三所985高校,将近70万的大学生,尤其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这几所核心院校,为长沙提供了大量的硬科技人才基础。”湖南省新材料产业协会秘书长习小明介绍,单单高校人才这一点,就已是国内很多城市望尘莫及的,他们正源源不断为长沙乃至湖南培养大量硬件工程师。
其中,中南大学更被称为中国锂电池行业的“黄埔军校”。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动力电池鹏辉能源创始人夏信德、动力电池回收龙头格林美创始人许开华、容百科技创始人白厚善、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教授等,这些几乎撑起中国新能源半壁江山的人物,都来自这所大学。
2023年4月,站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长沙又为全市工业发展锚定了新的目标: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新增1个千亿产业集群、新增1家千亿级制造业企业、新增3家百亿级制造业企业、新增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
要交出这份超8%的工业成绩单,长沙面对的不仅是技术和市场的变革,还有去年高基数带来的压力。前行的道路如顶风行船,但长沙已成竹在胸——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做大工业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当前,长沙拥有工程机械、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等两个国家级制造业集群,数量位居中部城市第一。下一步,将继续锻长板、扬优势,以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实现全球领跑为目标,助推两支“国家队”冲击世界级产业集群。
新兴产业赛道上,长沙将着力攻克“卡脖子”难题,打造杀手锏技术,尤其专注核心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关键基础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核心领域,引导产业链上下游联合攻关,打造竞争新优势,提升长沙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此外,依托在科教、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抢先布局类脑智能、生物医药、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先机和战略制高点。
当“网红”固然很爽,追求“长红”更是正道。
这是一个希望,一个工业新长沙诞生的希望,一个立马湘江崛起中部的希望。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