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卫星过密带来“光污染”,如何应对成课题
2022/06/05 | via.媒体  日本《读卖新闻》/ 2022.05.05 | 收藏本文
环绕地球飞行的民间人造卫星每年增加1000多颗。它们为地面提供通信服务的同时,因反射阳光妨碍天体观测而带来了“光污染”问题。地球上空“拥堵”,导致卫星和太空垃圾碰撞的风险增大,开始有人呼吁采取对策。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4月29日从佛罗里达州成功发射搭载53颗人造卫星的火箭。这是“星链”计划的一环,多的时候一个月内发射4次。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已从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获得了约1.2万颗人造卫星的(发射)许可,计划在不远的将来最多增至约4.2万颗。
另一方面,天文学家对“星链”计划感到困扰。“必须保护天体观测能力免遭破坏性的有害干扰。”今年2月,由天文学家等1.2万人组成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宣布,向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提交了要求尽快采取对策的文件。IAU还决定设立对策中心调查实际光污染情况。
正在环绕地球飞行的卫星表面反射太阳光,则光线会映射在天体望远镜的观测图像中。波兰华沙大学等1月报告称,美国天文台在黎明拍摄的图像混入卫星光线的情况,2019年下半年占比不到0.5%,2021年8月提高至18%。研究团队推测称,如果“星链”计划的卫星达到1万颗,则可能对所有观测图像产生影响。
近年来,以亚马逊公司、一网卫星公司等欧美企业为中心,各国企业纷纷加入卫星星座计划,地球上空必然出现卫星混杂局面。据联合国统计,轨道上的卫星约为8000颗,每年增加1000多颗。
卫星增加的影响范围不仅限于天文研究领域。也有人指出,对正在运行的卫星与失控卫星等太空垃圾距离接近动向的察觉变晚,可能发生太空垃圾与卫星碰撞的事故。这是因为,卫星光线的混入成为很大的干扰因素,处理数据需耗费太多时间。也有人担心,对接近地球的小行星的监测也会受到影响。
已开始有公司采取对策。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起初称“对天文学的影响为零”,对采取应对措施持消极姿态。但随着国际担忧情绪增强,马斯克转而采取合作姿态。该公司正进行相关试验,包括为减少阳光反射将卫星表层涂黑的试验、在卫星上安装遮光板的试验等。
日本国立天文台特聘教授大石雅寿指出:“(我们)应该与卫星公司共享光污染影响和原因相关数据,共同考虑对策。同时,为了让社会理解采取对策的必要性,学术界的努力也非常重要。”
关于结束运行使命的卫星,联合国要求各国采取对策,不让这些卫星长期停留在地球轨道上,而是使之落入大气层等。不过,由于联合国提出的要求并没有法律约束力,也有失控卫星被搁置不管的情况。
另一方面,利用卫星回收太空垃圾的服务有望成长为前景较好的太空业务。推进这一业务实用化的有,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达成合作关系的新兴太空企业阿斯特罗斯凯尔公司、推进自主研发的川崎重工业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