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小理Q3:谁最赚,谁最亏,谁最抠?
2021/12/01 | 作者 龚宸芫 | 编辑 张硕 | 收藏本文
摘要:谁能率先摆脱“卖一辆亏一辆”的局面,成为最快赢利的汽车品牌?
随着理想汽车第三季度财报披露,“蔚小理”三家造车新势力的横向、纵向对比也有了新的参数。
总体来看,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向好的环境下,三家造车新势力都呈现出营收增长、毛利转好的态势。财报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蔚来汽车营收98.05亿元,同比增长116.6%;理想汽车营收77.80亿元,同比增长209.7%%;小鹏汽车营收57.20亿元,同比增长187.4%。其中,蔚来在收入上领衔,理想增速实现第一。
具体来看,蔚来在交付、毛利率等多个方面被理想、小鹏反超。交付榜单上,“蔚小理”变“小理蔚”;净利润方面,只有小鹏净亏损还在继续扩大,而理想收窄幅度最大,接近盈利的曙光;在费用支出上,以“抠”著称的理想最克制。
展望第四季度预期和全年走势,小鹏Q4交付量或继续当三家的领头羊,全年交付量小鹏也有很大机会超过蔚来。由于单车售价更高,因此在营收上,无论是Q4还是全年,蔚来第一的地位暂时不会被其他两家“撼动”。
理想毛利居首,净亏最少
对比蔚来和小鹏,理想第三季度财报表现最为亮眼的当数其净亏损和毛利率。
财报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理想的车辆毛利率为21.1%,超过市场预期的20.28%,对比2020年第三季度的19.8%、2021年第二季度的18.7%也有明显提升。相比之下,蔚来汽车毛利率为20.3%,小鹏汽车毛利率为13.6%。
三者对比下来,不管是本季度的毛利率数值还是和自身同环比纵向对比,理想毛利率的表现都是三者中最优。对此,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CFO李铁表示,“随着5月份2021款理想ONE的推出,让理想获得更高的单车销售价格,这是毛利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当然,还有我们内部包括半导体和供应链的处理和控制也比较到位”。
今年5月25日,新款理想ONE正式发布,售价33.8万元起,较老款提升了1万元。根据中金公司测算,理想ONE在第三季度的单车成本均价为23.2万元。
除了车辆销售,新能源汽车积分销售以及充电桩、配件及服务销售也为理想三季度贡献了营收增长。李铁透露,理想第三季度出售了超过7万个新能源积分,这些积分对应的是2020年生产的所有汽车,积分出售为理想三季度带来了2亿元的营收。这也使得理想汽车三季度整体毛利率达到23.3%。
理想汽车CEO李想表示,理想的最终目标是将毛利率控制在25%,由于目前面临供应链及成本方面的压力,毛利率爬升的速度比去年预期要慢,由此,理想正在供应链和半导体等方面进行多方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一项指标,毛利率一直都是车企财报中最核心的参数之一,而制造企业的毛利率反映的又是一个商品从原材料到成品之间增值的部分。这也使得车企的毛利率可以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其自我造血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产品溢价能力等核心竞争力的高低。
按照李想的想法,理想将保持一个不过高也不过低的毛利率水平,以保证公司能够长期投入10%以上的费用进行研发。
在第三季度,理想汽车的净亏损也降到历史最低。财报显示,理想汽车第三季度净亏损为2150万元,同比缩窄79.9%,环比缩窄90.9%,这意味着理想汽车距离实现季度盈利仅一步之遥。
相比之下,小鹏在三家中净亏损数额最高,达15.95亿元,较今年第二季度的11.94亿元,环比增长33.5%,较去年同期净亏损11.49亿元相比增长了38.38%。蔚来三季度净亏损为8.3亿,同比收窄20.2%。
对于Q3的净亏损,蔚来汽车曾表示主要因为其将大量的工作重心放在了研发以及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方面。小鹏汽车的亏损则是研发人员增加导致雇员薪酬增加、以及与新车型G9、P5研发及与支持未来增长的相关软件技术开发有关的开支增加所致。
研发等费用支出持续加大
当然,理想汽车净亏损大幅收窄的原因不止毛利率提升,还有“精打细算”的费用支出。
第三季度,“蔚小理”三家造车新势力在销售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上都进行了较大的支出;横向对比来看,这两项费用理想的付出是最少的。
在研发费用上,理想汽车为8.885亿元,同比增加165.6%,环比增加36.0%。研发费用增加主要是由于研发人员增加导致雇员薪酬增加,及公司新车型研发活动(增程式新车型和纯电车型)增加令有关开支增加。
本季度,小鹏汽车研发费用首次超过蔚来。小鹏汽车第三季度研发投入为12.6亿元,环比增长46.4%。增长主要是由于研发人员增加导致雇员薪酬增加,以及因新车型G9、P5研发与支持未来增长的相关软件技术开发有关的开支增加所致。蔚来汽车研发费用为11.931亿元,同比增长101.9%,环比增长35%。
海豚投研指出,相比于其他两家,理想专注打造符合细分市场需求的高性价比产品,不过该战略路线也是明显被资本市场所诟病,凭借单款车赶超蔚来、品牌价格段高于小鹏、利润表现又最好,但理想依旧是市值最小。资本市场想要看到的是,理想在纯电动方面更多的研发投入和在智能化方面更多的技术进步。
截至美东时间11月30日收盘,理想汽车总市值为366.04亿美元,小鹏汽车总市值为470.68亿美元,蔚来总市值为622.39亿美元。
此前小鹏汽车曾表示,今年会加快使用研发费用,全年的研发支出会达到40亿元。而蔚来则预计自身年内研发费用将达到50亿元,年底研发团队的规模将扩充为年初的两倍。
反观理想,其表示今年的研发费用将达到至少30亿元。有分析指出,理想汽车要从单线作战改为多线作战,从技术研发投入等来看,接下来在资金方面面临的挑战或不小。
在销售管理费用支出上,理想汽车也低于其他两家。具体来看,其第三季度支出人民币10.2亿元,较2020年第三季度的人民币3.422亿元增加198.5%,较2021年第二季度的人民币8.353亿元增加22.3%。
尽管为三家最低,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在财报会议中表示,理想的计划是将销售和管理费用占比控制在10%以内。未来随着产量提升,这一数值还将进一步降低。
挑战10万辆年交付和盈利目标
展望第四季度,在交付量上,蔚来的预测最为谨慎。
理想汽车预计第四季度的车辆交付量为3万~3.2万辆,同比增长107.4%至121.2%。小鹏汽车预计四季度交付量3.45万辆~3.65万辆,同比增长约166.1%~181.5%。而蔚来的第四季度交付目标只有2.35万辆~2.55万辆。
从10月交付量来看,受到生产线的改造,蔚来产能受到巨大限制,终端表现远远低于小鹏和理想。小鹏是三家中表现最好的企业,10月交付量再次突破1万辆。
理想供应链依然受到芯片影响,10月交付量未能突破8000辆。官方表示,其目前的产能可以达到月产1.4万辆,但受限于ESP和毫米波雷达的供应链问题,产能不能完全发挥。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预计,理想汽车第四季度还将受到供应链影响,甚至芯片短缺会影响明年一季度的交付,“希望明年春节后月度产能可以爬升到1.5万辆”。
产能方面,到2023年年底,理想预计将达到每年50万台标准设计产能,若采用两班生产,总产能将达到每年近70万台。据悉,今年10月,理想汽车的北京制造基地正式开工建设,整个项目投资超过60亿元,计划将于2023年年底投产,投产后一期将实现年产10万台纯电动汽车的产能。
在产品布局和进度上,理想的脚步还是三者中最慢的一位。
目前,小鹏已开始交付P5,这是小鹏的第三款新车,小鹏在明年的第三季度还将交付第四款新车G9(SUV)。蔚来的ET7也将于2022年春节期间开始交付,该车为蔚来在售的第四款新车。而理想的第二款车型增程式电动SUV X01将在明年二季度上市,三季度开始交付,预计在2023年起每年推出至少两款纯电动车型.
截至10月底,理想今年累计交付达到6.3万辆,小鹏和蔚来分别是6.6万辆和7万辆。按照目前的销量趋势和新产品推出计划,明年三家造车新势力都有希望达成10万辆交付。对比来看,特斯拉用了10年时间才在2017年实现年销10万辆,“蔚小理”已经表现出了更快的发展节奏。
在业内人士看来,年销10万辆是决定一个新品牌能否自我造血的分水岭,特斯拉也是在跨过10万辆年销后,在之后的两三年快速提升了营收、毛利率等,并陆续实现了季度、年度盈利。
接下来,就看“蔚小理”谁能率先摆脱“卖一辆亏一辆”的局面,成为最快赢利的汽车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