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讲好南京故事
2020/08/04 | 作者 王蔚明 | 收藏本文
摘要:“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南京,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历史的浩渺烟波中,这座城市的历史故事犹如一串温润的珍珠,在时间的浸润中熠熠生辉。
1600多年前,南京已经有了第一条砖铺马路。
1500年前,科学巨匠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
600多年前,从南京启航远行的郑和宝船,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经略海洋、接触世界的先驱。
180年前,中国最早的世界史地著作《海国图志》在南京成书,晚清名士魏源因此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创办于1865年的金陵机器制造局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端的重要标志。
始建于1928年的紫金山天文台,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
一部人类文明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科技创新史,城市发展的历史某种程度上也是创新的历史。南京的故事,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有着诸多的创举。
当时间来到2020年,这座城市依然在生动地向世界讲述着自己特有的故事。
这一次,故事的主题是创新。
6月22日~26日,2020南京创新周在“云端”拉开序幕。这场创新盛会以“读懂城市创新”为主题,打造有思想、有温度、有实效的技术展示和交流活动,让世界感受南京独特的创新气质。
作为疫情发生以来全球最大规模的国际创新活动,南京创新周活动线下超10万人次参与,线上超2亿人次互动;9名诺贝尔奖和图灵奖获得者,199名中外院士,76名中外著名高校院所负责人等众多重量级嘉宾出席。
创新,正在成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最特别的味道,最澎湃的动力。
基因与蝶变
这座城市,和创新有着不解之缘。
创新是根植于南京血脉深处的城市气质,也是推动南京发展的内在动因。
时间回到2017年底,南京开始实施121战略,即建设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这一战略直接拉开了南京建设创新名城的序幕。
连续三年,元旦后第一个工作日召开创新名城建设大会,制定出台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市委一号文件,南京始终把创新放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位置。
2019年,南京以举办南京创新周为契机,把创新周打造成南京发展创新经济的大IP,汇聚全球资源,锻造城市更新力量,为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注入不竭能量。
聚焦科创企业培育、产业基础提升、产业链协同、创新产品应用、创新要素支持、创新生态优化……2020年1月2日,在2020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上,南京提出一批全国首创的具体举措支持创新创业。
2020年5月,南京成立高规格创新委员会,成为继深圳、广州后国内第三个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的城市,加强对创新名城建设的顶层设计,更好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创新已深深镌刻在南京的城市首页上,成为这座城市的鲜明标识和共同追求。
创新,为这座城市带来巨变。
两年来,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取得了超预期阶段性成效。5位诺奖和图灵奖得主、86位中外院士来宁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在《自然》杂志评选的全球科研城市50强中,南京上升至第12位;南京着力打造集聚创新资源强磁场的做法被国务院点赞。
两年来的创新发展,为南京勾勒出城市活力的生动图景。
数百家新型研发机构催生科创裂变。目前南京累计组建近400家科研团队持大股、市场化运作的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引进5000多家科技企业,包括清华、北大、魏兹曼研究院等全球顶尖高校院所都广泛参与。
数千家高新技术企业引领创新矩阵。近两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1.5倍,从1800多家跃升到4680家,今年有望突破6000家。全市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600多家,连续两年在《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年度报告》中跻身前列。
数十万新就业大学生带来无限生机。在南京就业并缴纳社保的大学生增加了70多万人,去年新增就业参保的硕博毕业生增长1.5倍。大批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引进,让创新之城充满了无限想象与可能。
超万亿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强大引擎。201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15万亿元,今年有望突破1.3万亿元;4+4+1主导产业正在提质增效发展,五大地标产业加速向全国前三迈进。
南京始终坚持与世界科技创新同行。从2019年开始,南京将过去针对海外推广的南京周和创新周同步举行,科技+文化、城市+创新等融合主题为城市创新带来全新视角。
南京以开放姿态集聚创新资源,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与一批创新大国、科技强国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布局建设了一批海外协同创新中心和人才驿站。
2019年9月10日,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奠基仪式在南京江北新区举行。创新中心的成立和建设,是南京与世界科技携手同行的重要标志。
南京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中,三分之一有国际化团队参与。一些新产业萌芽已经显露,其中不少都是聚焦前沿领域、面向市场需求、蕴含巨大潜力的优质项目。
2014到2018年,南京创新名城总指数从100上升到180.18,2018年实现29%的增长率;根据联合国人居署2019年发布的全球城市科研城市报告显示,南京位居大陆城市第三位,仅次于北京、上海;科技部2019年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南京位居第四。
2020年一季度,随着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万亿GDP城市俱乐部成员中,南京脱颖而出,成为其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城市。
高峰与未来
6月21日下午,南京创新周·勇攀紫金之巅趣味登山活动启动。创新大咖、金融机构代表、青年企业家、学生代表等百余人,以活力满满的姿态向紫金之巅进发。
紫金山是南京颇具象征性的文化高峰,从六朝文化到明文化、民国文化,它见证着南京的古都文明,也是这座城市文化的巅峰。
在南京,有一个紫金山实验室代表了这座城市的创新巅峰。
今年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之父刘韵洁对外表示,紫金山实验室已研制出CMOS毫米波全集成多通道相控阵芯片,并完成了芯片封装和测试,每通道成本大大降低。攻克了5G毫米波芯片和大规模天线阵列核心技术,彻底地解决了低成本CMOS毫米波走向大规模应用的瓶颈问题,性能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紫金山实验室在全球首次系统性掌握了研制相关芯片及多达10000个毫米波天线阵列的能力,为未来6G移动通信迈入更高频段时代,开辟了一条可行的技术途径,使“不可能”成为“可能”。
2019年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上,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正式揭牌。中心面向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需求,以破解重化围江、修复长江生态、发展绿色产业为目的,打造“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构建研究开发、应用推广、产业发展全链条贯通融合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形成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南京样板,推进南京创新名城建设与长三角高质量发展。
目前,中心已集聚南京市37家生态环境领域新型研发机构组建产业联盟,并吸纳其中17家作为中心第一批加盟所,形成了生态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核心架构,打造了一支服务扬子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绿色发展的系统性技术创新力量。中心创新体制机制,构建高校院所、新研机构、源创资金、龙头企业“四元耦合”技术攻关机制,打通从需求出发的“用-科-技-产-用”的循环创新体系,打造绿色产业原创技术的策源地。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也是南京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
6月12日,2020南京创新周分场活动,中国(南京)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颐高人工智能港(南京)启动仪式,在南京高新区(浦口园)举行。
“建桥街新冠肺炎防疫指挥部,请注意接听来电”,一条短信出现在手机屏幕上,提示武汉居民注意接听建桥街道的来访电话。自2月17日起,来自南京的人工智能企业硅基智能捐助武汉的AI智慧回访平台服务智能电话机器人,开始在武汉汉阳区建桥街道上岗。
疫情肆虐期间,硅基智能深入武汉各个街道的防控中心了解难点和需求,捐助八个街道AI智慧回访平台,助力武汉居民智能排查与回访。仅11天时间,AI智慧回访平台的电话机器人已累计拨打电话超百万。
作为一家在实验室内大量造“人”的公司,2020年初,硅基智能重磅发布打造硅基生命操作系统的硅语数字人,其丰富的知识储备、自然的面部表情、智慧的互动交互,音容笑貌皆高度逼真,即刻引发客户和行业的极大关注。
文化与科技总会在山顶相遇
福楼拜说:“艺术和科学总在山顶重逢。”
科学和艺术的交集点,正是人类创造奇迹的潜伏地。科技与文化的发展也总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带来双轮驱动效应。
南京,恰恰是这样一个文化和科技相融的城市。
6月24日,T20南京海外伙伴创新对话——云上南京周在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主展厅开幕。
大报恩寺前身建初寺是中国历史上继洛阳白马寺之后的第二座佛教寺庙。明代建成的大报恩寺曾经和埃及金字塔、英国巨石阵、比萨斜塔、古罗马斗兽场等并列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1654年,荷兰素描画家约翰·尼霍夫在游记里画了大报恩寺塔,称它为东方瓷塔,赞其美感与装饰之繁复超越了所有中国艺术建筑。从此,这座古老东方的瓷塔在欧洲家喻户晓。
大报恩寺穿越数百年,再次将世界各地的人们联系在一起。
作为2020南京创新周合作开放主题日的重要活动,云上南京周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深度联动米兰、纽约、伦敦、巴黎等历届南京周的伙伴城市和地区,共同探讨城市创新发展的可能。对话活动的另一端是CNBC(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伦敦演播厅,海内外大咖通过云上交流,探索文旅产业如何在新环境下适应与创新。
云上南京周除了对话活动,还持续发起南京全球校友云返校、Miumiu的云上艺术聚会、全球笑脸传递等全球推广活动。现场,6岁南京女孩周昭妍(Miumiu)和米兰、伦敦、纽约等海外伙伴城市的12组艺术家一起,以《小手拉大手》为主题,融合乐器、木偶剧、舞蹈、3D文本景观、机械臂、数字化设计等多元艺术门类,奉献了一场文化+科技的云上合奏。这场特殊的合作还制作成了音乐短片 MV,融入南京地标城市元素,持续征集海外艺术家的共创作品,向全球推广南京城市的美好形象。目前,这组MV在境外视频网站YouTube上观看总量已近10万,点赞数近万,相当多网友在评论中表达出对南京的喜爱以及对全世界人民彼此关爱的期盼。网友Yue Liu留言:“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吗?不同年龄、肤色、出身和背景的人互相爱、鼓励和支持,互相微笑,并试着理解对方。感谢Miumiu把人类联系在一起!”
云上南京周在6月20日线上发起“南京全球校友云返校”活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校领导们线上做出既代表南京首字母N,也是创新周LOGO的手势,邀请全球校友云返校,关注南京创新发展。截至目前已有超30万南京校友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自媒体平台成功“云返校”。共有近15000名南京校友点亮地图,他们主要分布在中国、北美、西欧、澳洲、日韩、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友谊推动和平文化的构建”,这是联合国设立国际友谊日(7月30日)的倡导理念。南京周将在这一天发起“全球微笑传递”,以一枚南京六朝人面纹瓦当作为起点,联动国际文博机构,在境内外社交媒体传递富有文化内涵的“微笑”作品,充分发挥全球博物馆、美术馆在文化塑造与公民文化教育的社会职能以及在社会复原中的积极作用,让人们在亲近人类文明遗珍中汲取战胜困难的力量,在线上的交流协同中绽放共抗危机的友谊之光。
在世界级舞台上,城市的梦想搭载着文化的翅膀,可以飞翔很远。
南京周,是以推动“南京走出去”为使命的国际城市推介活动,每年选择一个世界知名城市,举办系列以“国际、人文、时尚”为品牌调性的交流活动,致力于“让全世界更懂南京,让南京人更爱南京,推动南京企业走向世界”。
南京周活动向世界展现了南京城市的开放和多元文化,同时也促进产业的创新升级、合作发展,引入国际先进资源。这种南京城市文化的“国际表达”,用创新语言讲述南京故事,也让南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英国威廉王子在伦敦南京周后说:“我对南京这座城市越来越有兴趣了。”
南京周在推动南京企业走向世界的同时,促进国内外优秀产业项目在南京落地,探索出一条以文化产业为载体进行城市推广的道路。5年来,多个项目借助南京周平台实现签约落地。
2019年开始,创新周就和已经举办4届的南京周进行了完美融合,透过一场场充满创意的互动,不仅让世界触摸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脉、人文精神及创意活力,还让人们看到南京更加开放繁荣的未来。
2019,美国硅谷。南京周主动转型升级,成为2019南京创新周的海外主会场。在旧金山城市地标联合广场举办的融合之光展览,被全美体育电视网ESPN新媒体频道在NBA总决赛直播中报道,与世界顶尖商业财经媒体CNBC、斯坦福大学Media X产学研平台等合作举办创新名城推介会、南京(硅谷)创新发展智慧城市论坛等系列活动。城市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创新语言的传播让“南京故事”因科技插上新的翅膀。
经过5年的传播与沉淀,“南京周”助力南京走向世界,让世界更懂南京,也让南京与世界的合作充满无限可能。
2015年米兰世博会“南京周”的加入,让米兰市长朱塞佩-萨拉感到“很荣幸”。米兰南京周后,米兰世博会总规划、知名建筑师博埃里的亚洲第一座垂直森林建筑在江北新区建成。今年,米兰市长通过视频连线为“云上南京周”发来致辞。他说,米兰将一如既往与南京保持友好合作交流,“优秀人才、杰出学者以及创意产业,都将与你们倾情合作。”
曾参加过2016年在伦敦举办的“南京周”活动的伦敦副市长Justine Simons给“云上南京周”致信,她表示:如何重振文化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复苏而言十分关键,期待日后与南京进行更深入的探讨。Justine Simons同时也是世界城市文化论坛组织(英文缩写:WCCF)主席。2016年“南京周”的伦敦之行,促成南京2019年9月正式成为WCCF会员。如今,“南京周”正积极推动WCCF论坛峰会在南京落地,推广城市形象,讲好中国故事。
全球各地发来的视频,都表达着共同的心声:“在疫情过后,我们期待着有机会访问南京,并与南京合作。”
来自法国,目前在伦敦生活工作的艺术策展人Anne-Laure Pingreoun,希望在未来把艺术文化项目带到南京。伦敦大学学院(UCL)区块链中心的产业合伙人Moon Jerin通过视频表示,“我相信,创造创新、文化交流,都将成为我们合作的一部分。”Hallie Bodey 曾任斯坦福大学国际项目副总监,现任圣克拉拉大学法学院全球项目总监。能通过视频和“南京周”对话她非常激动,“我们在旧金山期待和您共同发展。期待你们来旧金山,期待面对面交流。”
文化与创新融合,创造出城市的未来。
在城市发展和转型过程中,依靠科技进步和文化创意作为城市创新发展的首要驱动力,激发城市创造活力,这座城市必将释放出强大的经济价值、光环效用、激励作用和凝聚力量。
创新永不落幕
这是一座面向未来的城市。一个创造无限机会、集聚无限可能的创新名城,通过创新周展现在全世界的面前。
2020南京创新周,中科院和江苏省宣布共建南京麒麟科技城,推动南京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打造南京区域创新高地合作。
“诺奖圈”的领头人和南京共同推动“科学无边界”,英国、法国、日本等前政界要人纷纷为南京创新站台。
“南京创新周,生动展现了这座城市的创新思维。”英国《泰晤士报》发文点赞南京创新周,没有让技术展示和国际交流因新冠病毒止步不前。
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联盟主席理查德·罗伯茨更是对南京寄予很高的期待,他说:“希望由我领导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联盟与南京市能够在未来建立合作,将‘科学无边界’推到新的高度。”
“在南京,你能获得全面赋能的创新激励,享受诚意满满的创新礼遇,赢得精准滴灌的创新活水,感受随处散发的创新味道。”通过创新周系列活动,南京向世界发出诚挚的南京邀请。
紫金山实验室、江苏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紫东科创大走廊,以及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地标产业链和优势产业链,未来的南京将围绕“一室、一区、一廊、八链”的重点,走好创新之路。
聚力创新,催生蝶变,在新一轮全球创新版图重构、经济结构重塑中,南京正向世界展现出全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