蝼蚁与巨富:香港式困局,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2018/10/24 | 作者 宁一 | 收藏本文
摘要:上层的奢靡,底层的挣扎,林立的繁荣,隐匿的破落,共生在了这样的一片土地上。 原来重庆森林的暗角处,滋生的不仅是爱情与梦想,原来铜锣湾的光影下,闪烁的不只有笑语和欢场。 香港的楼宇之间,阳光泼洒的毫不吝啬;但就在楼宇之上,那些棺材里的蜗居者,何时才能拥有自己的一线窗光?
香港有盛世的浮光掠影,香港是平民的蜗居之城。
从罗湖口岸出了关,便到了香港。这里是张爱玲笔下的倾城,是徐志摩笔下的琳琅,是余光中诗里的情人,是李碧华书中的鬼魅欢场。
这座城市,埋藏了两代人的情结。芬梨道上的太平山,天水围的日与夜,重庆森林的爱与愁;川流不息的尖沙咀,彻夜不寐的铜锣湾,星光璀璨的红磡馆。
世人眼中的香港,是繁华的代名词。
富人的天堂:海景别墅 风水佳地
提起这里的房子,人们马上想的,大概是富商巨贾们的豪宅传说。
香港有山有海,风景和风水都极佳,是富人的居住天堂。
今年上半年推售的某别墅群,每套200平米,售价预估2亿港币。该处别墅为9座连栋,楼层有3层。一楼花园设有露天按摩池。
别墅群位于香港九龙红磡市区的核心地段
香港的“一线富豪”们,会购置多处独栋别墅。
太平山是全港最高的地方,在这里,聚集了香港最顶尖的豪宅。地产大亨李嘉诚、李兆基,巨富商人刘銮雄,都曾在太平山购置豪宅。
香港住房成交价纪录。
位于太平山的歌赋山道15号,2016年以21亿元港币(约18.5亿元人民币)“天价”售出。
在太平山顶,可以全览湾仔与中环。黄昏时分华灯初上,可以看到香港一天中最美的时刻。
太平山夜景
在大浪湾畔的石澳半岛,隐匿在茂密的山林之中,有香港另一片豪宅区。
港岛大浪湾道10号,曾是香港十大豪宅之首。房子属于许世勋家族,估值约7亿元。
港岛大浪湾道12号,是香港富豪李泽楷花费8年时间,建造的“红色富贵木屋”。
香港是全球富豪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即使是人均收入,也比许多发达国家要高。在这里,无论清晨日落、白昼黑夜,永远都有忙碌的人群和交错的车马。
人们从照片中看香港,从荧幕上看香港,从报纸里看香港,看到了川流不息的繁华无尽。
人们津津乐道于豪门豪宅,对这座城市的富裕,投以了羡艳的目光。
霓虹闪烁的香港油麻地
只是,在霓虹灯照耀不到的地方,香港还有另一面。10平方米在这里,可能是别墅中的卫生间,也可能是10个底层人的栖身地。
香港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地区之一。仅从居处,就能看到根根分明的阶层。
贫穷和富有在这里,都赤裸得触目惊心。
底层的地狱:在棺材和铁笼中蜗居
当铜锣湾的夜生活刚刚拉开帷幕,深水涉的蜗居者们,已经蜷缩进了棺材房中。
2平米上下的空间,要费力调整姿势,才能勉强把腿伸直。
笼屋,一直以来都是凸显香港贫富差距的典例
全港730万人口中,有一半买不起商品房。而香港租房最贵的地方,不是山顶,不是南区,不是湾仔,而是全港18区里最穷的深水埗。
深水涉是香港最早发展的地区,距繁华的尖沙咀只有4公里,却成了底层的聚集地。居住环境简陋,甚至可以说是恶劣。
房屋大多有四五十年的房龄,边角的钢筋赤裸可见,房板上的石块晃悠悠的,碰一碰就可能掉下来。
图为深水涉的高龄危楼
也是在这里,房租最高可达每尺300港币,即每1平米的租金,最高达2700元人民币。
香港最贫穷的阶层,承担着最昂贵的房租,但他们除了“越租越小”之外,却别无选择。
穷人是租不起一整间屋子的。他们的居处,是“笼屋”,是“棺材屋”,是“船屋”,还有厕所天花板、楼梯间、和楼顶的天台。
租屋广告,30尺约2.7平方米,月租合人民币2千元。
笼屋:
铁丝铸壁,分成隔间,像是饲养禽畜的笼子。
一个笼子住一个人。面积一般在2-4平米,每月租金,折合人民币1500-2500元不等。
一个20平米的房间,能摆放几十个铁笼子,居住60多个人。
住在笼中的人,被称作“笼民”。
“笼民”大多是独居老人,还有移民者,没工作、没钱。依靠政府微薄的补助,蜗居在此,苟且度日。
棺材房:
“虽然我还没死,但已经住进了四面棺材板。”
在香港的油麻地、观塘等许多地方,房间被用木板分割开来,成为一间间“棺材”。
一个房间单位,能分割成几十个隔间。每一个隔间,面积约有1.5到3平米,里面除了一张床什么都放不下。
在这样一个四周都是木板,如同一口棺材的空间中,除了躺着,没有别的姿势。
租金约合人民币1600~3200/月。
这里的房客,大多是白天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晚上便回到棺材中睡觉。
他们对生活没什么大期望,也没有过多的要求。如果一日三餐能吃饱,便已经很满足了。
船上、天台、楼梯角、天花板...
楼顶小小的天台,能挤下八到十户人家。
每家人,居住面积如同一个车位的大小。嘈杂、拥挤、冬冷夏热。
在厨房或厕所的天花板上,只要有空间能塞下人,都可以租出去。
陆地上居无定所了,有些人会住在船上。
抬头就能望到岸上依山傍水的房子。一岸之隔,是天差地别的世界。
当生存成为最大的考验,人已无暇顾及尊严。
上世纪60-80年代的香港,是外来劳工住在笼屋、天台屋、纸板间中。他们白天辛苦工作,晚上便回到自己那2平米的栖所。
那是香港经济腾飞的年代,即使是底层,人们眼睛里也闪烁着光。因为他们相信,辛苦几年,就会换来更好的生活。
时至今日,黄金年代已去,苟且于此的人,已不再奢求向上流动。他们只是蜗居一处,了了余生,就像是被丢弃的一枚棋子。
工薪与白领:60平的房子已是豪宅
香港的大多数人,还是普通百姓。他们栖身之所也不宽敞。工薪家庭,有不少会租住在劏房。
劏(tāng),意为解剖。劏房,是将一间住宅,分割成数个更小的单位。每间劏房,约有4-8平米。
劏房的租金,折成人民币要4000元左右,会抵上许多租户半月的薪水。
仔仔家住在这道铁门内,因为家中空间太狭窄,她只能趴在墙上写作业。
图中的女孩叫仔仔,在单亲家庭长大,妈妈带着她。
仔仔住的劏房,大约有6平米。整套房子被“劏”成了13户。13家人共分一个电表,共用一个厨房和厕所。
仔仔妈说:“住处太小,仔仔经常生气。有时候我坐在床上,她没地方写作业了,便跟我生气了。”
窄窄几平米,是一家人睡觉活动的全部空间。
公共区域的厨房和马桶,紧挨在一起。
如果是三口之家,上下铺是必备的。
很多劏房,是没有窗户的。如果要住在有窗户的空间里,租金可能要再加几百到一千港币。
香港政府为解决住房问题,推出了廉租房。但想申请的家庭太多,一般要排队3-5年,才可能轮到资格。
2017年香港申请公屋家庭收入及资产净值限额表
来源:HKHA Annual Report P122
一个三口之家,每月收入在22390港币以下的,才可申请廉租房。香港高收入下,生存的苛刻可见一斑。
条件好些的中产,可以买商品房。
香港商品房的平均面积为49平米,人均居住面积为15平米。一套普通的50平米的商品房,售价高达700余万。
60平米的房子,在香港已算“豪宅”。只有不到10%的家庭能住得起。
香港的人口密度居世界前三,这里的楼大多高耸入云,每座楼都差不多都有50层高。
从山顶别墅,到劏房笼屋,不大的香港,有最华美的天堂,也有最落魄的人间。
香港普通家庭的居处,也许是你不曾设想的拥挤和狭窄。可就在这促狭中,他们努力生存着,支撑起了整座城市的辉煌。
2018年,香港的房屋均价早已过了10万/平米。拥有自己的一个家,是个很简单的想法,但在香港,也是个很难实现的梦。
香港的房子大多建得又高又密
上层的奢靡,底层的挣扎,林立的繁荣,隐匿的破落,共生在了这样的一片土地上。
原来重庆森林的暗角处,滋生的不仅是爱情与梦想,原来铜锣湾的光影下,闪烁的不只有笑语和欢场。
香港的楼宇之间,阳光泼洒的毫不吝啬;但就在楼宇之上,那些棺材里的蜗居者,何时才能拥有自己的一线窗光?
他们在为这繁华添砖加瓦,他们蜗居在砖瓦的缝隙下,求一片屋檐而不得。
▼
- END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