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车主欺辱小区保安:你欺负老实人的样子,真丑
2018/05/29 | 作者 甄苗条 王占金 | 收藏本文
摘要:看一个人的素质,就要看他对服务员、清洁工、保安等相对弱势群体的态度。
合肥“严夫人”打保安:
我看你就是个猴子!
最近,一段视频在网上疯传:开奔驰的蓝衣女子堵在小区门口,口气狂妄地辱骂保安,甚至对保安动起了手,把他的手机狠狠拍在地上。
这个被网友戏称为“合肥版严夫人”的女子用车堵门,耀武扬威地冲着保安说:
我合肥市房产局的,我是合肥市政府的。知道了吧?
不要讲那么多废话,你看你长得跟猴(子)一样!
这些辱骂来得莫名其妙。
女子的车不是本小区车辆,保安按规矩办事,要她下车登记,却惨遭对方劈头盖脸臭骂,和撒泼式的“堵门”行径。
保安好几次无奈地说,“没有说不让你进”,好脾气地反复向她解释,“没有不让你进,是让你押东西在这里。”
看到有人在拍她,蓝衣女子嚣张地说:“不要讲那么多废话!拍可以,我让你从今以后都拍不了!”
女子咄咄逼人地伸手向拍视频的保安打去,下一秒钟,手机被砸在地上。
手机被拍落,已经是损伤最小的结局了。因为这位叫嚣着自己的“地位”的蓝衣女子,从一开始就是想去打人的,只是被手机挡了一下。
打完人,女子还连续说了好多遍“我打你怎么样?怎么样?”“我就搞你怎么样?”
后来,冲突双方被带到派出所接受调查,蓝衣女子改口说自己是“某国企工作人员”。
这不是第一次有人欺负保安了,之前还有人拍下了保安跪地求女子挪车的画面:
保安跪在地上,嘴里喃喃说道:“让我们为难呐”,一旁的白裙女子却置若罔闻,直接把车停在了消防通道。
面对保安的多次下跪,女子完全无动于衷,拎着自己的东西离开了。
小区保安多次劝阻她,晓之以理。可女子不但不听,反而将等不到停车位的气撒在了保安身上。
着急又无奈的保安,最后选择了舍弃自尊,舍弃了膝下黄金。
下跪的保安后来说,跪了多少次,自己已经不记得了,但“她还是就这样走了,没理我”。
对这些打保安的人来说,自己才是第一位的,一旦有人反对,特别是那些身份地位不如自己的人,根本不需要放在眼里。
像她们这样不把老实人当人,欺负服务人员的样子,生活中我们早就见过太多,也气愤过太多次了。
只因是服务员
就活该被羞辱?
一次访谈节目中,岳云鹏回忆起自己15岁时,当服务员的经历:
他因写错了两瓶啤酒的包房名字,受到客人的百般刁难和侮辱。
即使岳云鹏一再道歉,对方仍然不依不饶,一桌子5、6个人,就放任一个为首的大哥侮辱年仅15岁的岳云鹏。
直到最后岳云鹏说,那一桌352元的饭钱,他来付,对方才放过他。
多年后,岳云鹏提起这件事情,依旧在镜头前流着泪,说:
我还是恨他。
春晚都上了……你挣的比原来多了,这么深度的节目采访你……你不应该恨他了,你应该感谢他……如果没有他,你不会被开除,没有他,你不会认识郭德纲。
我还是恨他,我特别恨他,到现在我也恨他,凭什么?
是啊,凭什么?只因为自己是服务员,就活该要忍受客人的白眼和羞辱?
之前在北京一小区内,一名快递小哥在派送过程中与一辆小轿车发生轻微碰撞。
路人拍到的画面里,车主对快递小哥连扇两耳光,并不停说着不堪入耳的脏话。
尽管快递小哥赶紧道了歉,但车主并不满意:“对不起就完了?”并又扇了快递小哥两耳光。
在整段视频中,车主至少击打了快递员面部5次,而快递员一副被吓懵的样子,一声都不敢吭。
快递小哥事后说自己并没有违反交通规则,反倒是自己被对方剐蹭。
他一味隐忍退让的样子,很让人心疼——可能他自己潜意识里都认定,因为职业和地位不如对方,所以不敢挺直腰杆。
凭什么?只因为自己的职业是送快递,就活该遭受辱骂和职业歧视?
5月4日,韩国一家门户网站发布了这样一条数据:韩国逾八成兼职人员工作中遭受雇主或顾客欺负。
最常见的受欺负方式是雇主或顾客出口伤人,多数情况下,兼职人员是被人用颐指气使或居高临下的语气对待。
近半数兼职人员,被顾客提过无理要求,也曾当过领导和顾客的出气筒。
在这些受欺负的调查对象中,57.2%的人选择了忍气吞声。
虽然国内尚无这方面的调查数据,但看看上述的这些视频,只怕国内服务人员面临的职场生态,并不会好到哪里去。
凭什么?因为他们是兼职人员,就不能享受到平等的对待?
台湾一女学生在饮料店兼职打工,被多次恶意克扣工资。
新闻里,一位开着奔驰的富家女,不断推搡面前的清洁工,大声嚷嚷着“你过来!你过来看呐!”
尽管清洁工人不停地向女子鞠躬,反复道歉,说自己不是故意剐蹭的。女子还是不依不饶。
清洁工人甚至被拽着趴在车前盖上,仿佛砧板上的肉一般,但嘴里还在不停地说着“对不起”。
凭什么?就因为他骑着三轮车,而对方开豪华跑车,就活该在众目睽睽之下被辱骂?
保安也好、服务员也好、外卖人员也好、清洁工人也好,他们本就和其他人一样,生而拥有平等的尊严和人格。
难道只因为他们是服务人员,就要变得低人一等?谁又曾听过他们内心的声音?
有点钱
还真把自己当“上帝”了
有人说,看一个人的素质,就要看他对服务员、清洁工、保安等相对弱势群体的态度。
因为有教养的人,不仅会尊重跟他在同等社会地位的人,而且从不怠慢与服务人员的交往。
最近有个保时捷车主暴打保安的视频,让人很愤怒。因为所有围观者都可以感受到,在豪车车主的世界观里,保安是可以随意泄愤撒气的对象。
保时捷车主想停的车位被占,于是他停在停车场本来就不宽的通道中央——我没位子停是吧?那我让别的车也走不了。
负责任的保安见状,要求车主稍微挪一下,让后面排队的车先通过。
没想到车主突然发难,一边咒骂着,一边把拖鞋脱下来,追着保安打。为了借力,他甚至还跳起来打。
这种仗着自己有钱,就对经济实力、社会地位不如自己的人拳脚相加的场面,我们早已见过很多。
车主占道不走的做法,一开始就破坏规则,从这个层面来说,他已经暴露了素质的短板。
对维持公众秩序的保安大哥一顿胖揍,这不仅是进一步蔑视规则,而且还是对弱势一方的不尊重。
再怎么有钱,又如何?即使豪车豪宅相伴,还不是一秒钟就将低下的素质和教养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自认为是这个社会中的“体面人”,却一再在细节处,暴露自己的真实修养,和不成熟的情绪管理。
也许这些素质不高,又脾气暴躁的“体面人”,太过习惯于“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的环境,连最基本的情绪管理和对人的尊重,都做不到。
故事的最后,保时捷车主赔了保安500块。你看,能用钱解决的事,说不定这位保时捷车主还觉得挺划算。
种种欺负服务人员的现象中,最令人不齿的,就是人格歧视——我有钱有势,所以我就高人一等,我就可以把你往尘埃里踩。
服务业常常强调“顾客就是上帝”,这是他们提升服务质量的导向和口号,也是服务业者的自律要求,提醒着他们要尊重顾客。
但有些消费者,真把自己当成了“上帝”。
很多有这种心态的人,其实都是将生活和工作中的不满,转嫁到不能反抗他的服务人员身上。
在这些嚣张跋扈,对着服务员颐指气使的人眼中,他们是自带优越感的“人上人”,而服务人员则是“端盘子的”、“扫大街的”、“送外卖的”,不值得平等对待,更不值得放在眼里。
之所以敢对服务人员吆五喝六,就是因为他们从思想上觉得,服务人员就是比他们低贱,所以不自觉地投射在行为上。
其实,这些被摆在职业歧视链底端的服务人员,与其他人没有差别,只是不同的社会职业分工罢了。
说到底,这是一群人对另一群人的人格歧视。
在一个文明社会中,每个个体的权利和尊严都应该被同等对待。财富和地位,无论如何都不应成为践踏他人尊严的资本。
一个人的修养
体现在待人接物上
每个人都是爹妈生、父母养的,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父母,你的孩子在外工作被人这样对待,难道不会心疼吗?
之前有个节目偷拍了服务员受欺负时,路人的反应。一个姑娘的应对让人印象深刻:
茶餐厅里,保洁阿姨扫地时不小心扫到女子的白鞋,她诚惶诚恐地道歉,还弯腰作势要去擦鞋。
但女子不依不饶地用各种歧视性词汇骂人,“我不喜欢你们这些打扫卫生的人,你不要挨我这么近”。
另一桌的姑娘看不下去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女子“恃财行凶”,没有做人最基本的礼貌和素质。
被姑娘怼得一败涂地,女子也不接着纠缠,而是把矛头转回到保洁阿姨身上,非常地“欺硬怕软”。
当无助的保洁阿姨再次弯腰准备给女子擦鞋的时候,这位姑娘“噌”地一下离开座位,插到女子和保洁阿姨中间,还用手把阿姨护在身后。
她的所做所言,才是一个成熟的人所应具备的修养。
有人说,越是上层人士,往往越是谦卑;而越喜欢装大爷,在服务员身上找优越感的人,反倒显得卑微。这跟“一瓶不响,半瓶晃荡”是一个道理。
越是上层的人,他们有着与经济、社会地位匹配的见识和认知,他们知道怎样用最大的善意和智慧,去对待这个世界,所以他们往往举止谦和。
反之,那些没有什么修为,又碰巧赚了点小钱而自命不凡的人,往往身上带刺。
面对弱势群体,带刺的人不会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关爱,反倒正是看准了弱势群体不得已的忍让,而变本加厉地欺凌。
也许,这种基于社会地位、职业分工的歧视,短时间内还不会被消除,但至少,我们可以效仿那位挺身而出的姑娘——换位思考,包容理解,与其他群体相互理解。
或者,更简单地,对服务人员说声“谢谢”。
有个网友回忆起他当服务员的经历时说,尽管自己住着拥挤潮湿的地下室、吃着两块五不加蛋的煎饼,但每一个对他说过“谢谢”的人,都像是照进地下室的一缕阳光。
那位问我“哥哥你累不累”的海淀实验小学的女孩,递给我一包纸巾的首师大姑娘,还有帮我一起收拾桌子的年轻情侣。也许你们不会记住当年为你端过一碗面的服务员,可我还记得你们,哪怕记不住你们的样貌,我也会记住你们的感谢。
你们让我知道钢筋水泥的冰冷城市里,还有让人暖心的言语和心灵。
知乎网友@姓吕名行字伯止
带入场景想象一下,作为一个忙碌劳累的服务员,每天应付那么多客人,遇到态度好的客人,是不是脚步都轻快了一些?
况且,心怀善意并不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一声短短的“谢谢”就能让对方感受到能量。
这,也许就是消除歧视的关键一步。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