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只准结婚,不准离婚:对不起,我离婚就是为了嫁给爱情
2018/05/22
摘要:别再给离婚增加成本了。在一段错误的婚姻中,离婚才是及时止损、嫁给爱情的正确选择。
5月20日不准离婚
离婚还得挑日子?
昨天是5月20日,有“我爱你”谐音的加持,山西一个民政局的门口,排起了长龙。
有人凌晨四点半就来了,说害怕来迟了会误事。
工作人员说,当天来登记结婚的新人是平时的10倍。但当天只办结婚,不办理离婚。
当天是周日,民政局工作人员考虑到520的特殊情况,特地加班为想结婚的人办证,值得肯定。作为特殊情况,不办理离婚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520不办理离婚”的说法,还是引起了很多网友的讨论——
难不成离婚还得挑日子吗?
这并不是夸张,婚姻走到尽头的那一刻,就是一分钟都等不了了。
如果是夫妻感情淡去,和平分手,或许还可以勉强多忍耐几天。如果是一方出轨或家暴导致离婚,恐怕真的连一秒钟都共处不了。
然而,迫不及待想离婚的人,却总是被一些热心的吃瓜群众所阻扰。
之前,由中国青年报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73.3%的受访者希望从程序上,给离婚增加点“麻烦”。
“抬高离婚门槛”真是个香饽饽,简直是当代的“政治正确”,一波接一波的人为此前赴后继,包括但不限于:
济南法院推出的“离婚冷静期”,来办离婚的夫妻3个月内不准离婚;
武汉婚姻登记员提出的“打印机坏了”、“网络故障”,9年里阻止了500桩婚姻走向破裂;
宜宾法院出“离婚考卷”,成绩越好越不准离婚。
当然,政府工作人员怀揣着美好的愿望,宁拆十座庙也不毁一桩婚。但是,不让婚姻走到尽头的夫妻离婚,真的是好事吗?
与这些“美好愿望”背道而驰的,是越来越高的离婚率。
2015年,全国办理离婚的有384.1万对,比上年增长5.6%;2016年,这一数据涨到了415.8万对,比上年增长了8.3%。
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最新数据,2017年审结的离婚案,比2016年多了140余万件。
有些人觉得,现在的感情越来越像速食,来得快,去得也快。不给离婚多增加点成本,人们很容易随意对待婚姻。
但是,中国人离婚难免要经过说服家长、财产分割、抚养权分割等等一系列难关,本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要是再从程序上增加成本,这不是纯粹添堵吗?
离婚成本要增加?
90后还是义无反顾加入“离婚大军”
在走高的离婚数据中,90后的表现非常突出。
他们以“第一批90后加入离婚大军”的响亮名头,荣登热搜第二。
不少人惊讶:有些80后还在单身,而90后却开始离婚了。
这个热搜乍看意料之外,仔细一想,其实是意料之中的事。
2012年,90后正式迈入法律上的适婚年龄,当年1月到9月,广州海珠区法院受理的625件离婚案中,只有11件来自90后。
这个比例随着90后整体进入婚姻适龄区间,而明显增多,而且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如此,比如:
2015年,在郑州统计的年度婚姻登记数据里,90后离婚人数已经占到了近三分之一。2017年上半年,南京有超过5000对90后办离婚,而前两年全年才1、2000对。
最小的90后都成年了,00后也迫不及待要登上舞台了,90后结婚、离婚、甚至再婚,实在不算什么爆炸性的消息了。
所以,“90后离婚率增高”真不值得大惊小怪。
有人认为,90后离婚率高,是因为他们很多都还没有孩子。言下之意是,有了孩子,他们才会对家庭有担当,有隐忍,有牺牲。
这种说法确有一些道理,但另一方面,在没有养育孩子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才是更纯粹的、聆听心声的选择,因为他们关注的,是婚姻的本质。
这难道不比“受制于孩子,而被动维系着婚姻”的人,要更幸运吗?
也许,这才是正常的婚姻该有的样子:觉得不合适的,就赶紧分。
越来越多人离婚了?
这也许并不是坏事
电影《失恋33天》中的“冰箱论”,浓缩了中国两代人之间激烈碰撞的婚恋观:
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对待婚姻就像冰箱,坏了就反复地修,总想着把冰箱修好。不像你们现在的年轻人,换了就总想换掉。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离婚夫妻最容易落人口舌的点:闪婚闪离、为了点小事就离婚。
有对大学情侣毕业后结了婚,孩子还没满2岁时,两人把婚离了。导火索就是别人眼中的“鸡毛蒜皮”。
那次他们去参加婚礼,丈夫随口夸了他朋友一句:“你媳妇产后身材恢复得真好,不像我老婆,胖得没人样了。”
在别人婚宴的酒桌上,妻子当场端起酒杯泼向丈夫,丈夫也回敬了妻子一耳光。一拍两散。
这事儿说大也不大。但婚姻生活本来就是由无数小事构成的,小事尚且忍不了,还怎么忍一辈子?
因爱情而冲动结婚,又因冲动而离婚,这种情况确实存在。离婚带来的阵痛,是他们为自己的冲动所付的学费。
但这个“冰箱论”的说法其实没多大教育意义,特别是放在这个自我意识觉醒、时代背景更新的语境下。
反倒是下面的新“冰箱论”才更为普遍:婚姻中的一方,被人予取予求。如果你是弱势的那一方,你还能在这段关系里坚持多久?
图片来自影视作品《昼颜》
李银河曾在《论婚姻制度的式微》里提到:
在前现代时期,婚姻的主要目的是生育后代和私有财产的继承,情感因素所占份额不重。
但对于现在的大部分人来说,与另一半搭伙,以解决温饱早就不在考虑范围。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更着重自我感受,也更看重“婚姻”本身的质量。
换一个角度来看“离婚”这个词,未必就那么消极。
日剧《最完美的离婚》
婚姻在越来越多人看来,甚至不再是必需品,而是补充品。
因为我们见证了太多父辈们隐忍、委屈的婚姻,那种“为了家,牺牲自己”、“吃饱穿暖,将就过吧”的状态,早就无法认可他们的观念了。
眼看着“铁饭碗”在年轻人的择业观里不吃香了,修修补补的婚姻也越来越没有市场了。
这就是时代的进步。
越来越多女人敢提离婚了?
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数据中,女方作为原告提出离婚的,占到了73.4%。
统计时间: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
陕西2016年全年,女性作为原告的离婚案件,达到了75.05%。黑龙江2012年时,70.1%的离婚诉讼是由女性提起的。
这一系列数据挺让人意外的。
毕竟,通常在我们一般认知里,女性在婚姻里扮演着相对弱势的角色。即使遭遇婚姻危机,也摆出“当然是原谅他”的态度。
林丹出轨被曝后,妻子谢杏芳发博说会原谅对方
曾经,离婚是件丑事,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更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曾经,她们不敢离。一旦离婚,无论以后是二婚还是独身,总有个低人一等的标签,如影随形。人言可畏,人人自危。
曾经,她们也离不了。离开丈夫,就意味着经济上没了依靠,在吃饱穿暖为第一追求的年代,是致命的打击。
但现在不一样了,女性的价值体现不再局限于婚姻。
我有个大学女同学,毕业后就结婚了。她们有房有车的生活,在漂着的旁人看来,欣羡不已。
她在外企做公关,工作压力让她时刻绷紧着弦,很上进。她老公在事业单位,安逸的环境让她丈夫的人生节奏慢了下来。
后来,她渐渐觉得,她和丈夫的步调不同了。
这几年里,女同学在工作上越做越好,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多。而她丈夫还在原地,一动不动。矛盾暗潮涌动。
有个周末,女同学在看专业书,耽误了做饭。丈夫责怪了她几句,两人你一句我一句,最后成了争吵。
“你本来就不用这么拼!”丈夫激动地下结论。
“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从他嘴里说出的话!”女同学很无奈,“后来我们冷战了三天。”
故事的最后,她们离婚了。
经济上不再依附于婚姻和男性,女性的家庭地位相应就高。在某些发达城市,有些女性的收入甚至赶超男性。这也是她们敢于与低质量婚姻决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妇女杂志社曾做过一份调查:在男性眼中,女性价值主要体现在教子有方、打理家庭。而在女性看来,相夫教子和经济独立是同等重要的。
这种彼此间认知的错位,可能也给73.4%的数据带来了很高的贡献率。
令人庆幸的是,现在的女性能更坦然地面对失败的婚姻;更庆幸的是,社会不再默许,甚至强求“为了孩子而忍气吞声的妈妈”这一光辉形象。
毕竟,婚姻的失败,从来都不是人生的失败。
多谈恋爱,谨慎结婚,果断离婚
在关于离婚率高的新闻报道里,有这样三个典型故事:
蜜月带上婆婆,回来就吵着要离婚
当了父母还像孩子一样贪玩,不冷静导致离婚
“摇一摇”摇出女友,结婚快离婚也快
需要承认的是,闪离的现象的确存在。尤其是第三个故事:
失恋的小伙在酒吧一条街“摇一摇”,摇出了在酒吧工作的姑娘,正好她刚与男友分手。两人越聊越投机。
两个月后,小伙看到前女友在朋友圈晒结婚证,他立马叫上酒吧姑娘登记结婚,想气一气前女友。
虽然结婚了,但两人全方位地不合拍。因为买错冰淇淋口味,他们都能大吵一架。这段婚姻仅维持了半年。
从这些故事来看,有些人对待婚姻确实鲁莽。但这三个故事,换个角度理解,就完全不同了。
第一个故事里的新婚妻子,遇上的是张口闭口“我妈说”的妈宝男;故事二里的双方,无法互相体谅;故事三里,两人闪婚后才发现非常不了解对方,也非常不合拍。
这样的婚姻,尽早结束就是积极自救。
我曾经问过一个朋友,为什么结婚?
她说,“当你需要他的时候,他就在你身边。往后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人一起经历,彼此理解,多好。”
跟喜欢的人过一辈子,这是婚姻的初心。但如果价值观和人生观之间存在分歧,伴侣间只会越来越没有默契。
这种分歧,会体现在生活的各个细节,让人无处遁形。它既不像经济纠纷,算清账就好;也不像抽烟剁手的坏习惯,戒掉就好。
“修”是修不好的,所以最聪明的方法就是及时认清形势,及时止损。
所以,趁着年轻,多谈恋爱,谨慎结婚,才是自己未来的幸福负责。
因为我们见过了太多“凑合凑合就行了”的婚姻,这些缺少试错的感情关系,一般都很脆弱。
我的一个表姐就没有正经谈过恋爱,后来被催着跟相识不久的人结了婚。虽然双亲对这桩婚事都挺满意,但表姐很痛苦。
每次表姐去产检的时候,姐夫都不在。
即使怀着宝宝,表姐还是得包揽家务,而姐夫下了班回家后,就是一副甩手掌柜的模样。
这样的婚姻,真不知还能维持多久。当然,除了孩子,似乎也没有维持下去的必要了。
从恋爱到婚姻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跌跌撞撞。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撞大运,第一次恋爱就能碰到理想的伴侣,并和初恋携手走到最后。
多谈恋爱最好的意义,就是让人成长,从上一段关系中,收获经营好下一段关系的经验。
多排除不适合自己的人,才是避免在婚姻上绕弯路的最好方式。
所以,大胆恋爱,谨慎结婚,万一嫁(娶)错了人,则要果断退出。这才是符合一个独立的现代人的婚恋观。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