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天账期”承诺,车企供应商的救命稻草?
2025/09/16 | 作者 赵昱 | 编辑 郝琳
摘要:交付与验收、支付与结算、合同期限等进一步细化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两度公开倡议,足见汽车行业苦“内卷”久矣。
5月底,中汽协曾发文称,以无序“价格战”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内卷式”竞争,是行业效益下降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把产业发展带入恶性循环。随后,中国一汽、东风公司、广汽集团等10余家主流车企宣布将支付供应商货款的账期统一至60天内,引发行业内外关注。
然而经多家权威媒体调查发现,尽管车企已在积极兑现承诺、缩短账期,但出于旧有合同条款限制、车企自身资金状况承压、中小供应商话语权偏低等原因,拖延支付账款的现象并未完全消除。
图/工信微报微信公众号
为支持重点车企高质量践行供应商账期承诺,9月15日,中汽协再度表态。其在发布的《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下称“新《倡议》”)中提及,基于“不利用大企业优势地位侵害供应商利益,致力于构建‘整车-零部件’协作共赢发展生态”的总体原则,整车企业与供应商企业通过采购订单确认订货日期、零部件名称及规格、数量、交货周期等事项,已生效采购订单如需更改或撤销,应由双方协商一致。整车企业支付账期自供应商企业交货并通过整车企业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最长不超过60个自然日(如支付当日遇法定节假日顺延)。
工信部同日发文称,截至9月15日17时许,已有东风公司、上汽集团、奇瑞汽车、赛力斯集团、理想汽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比亚迪、零跑汽车等17家车企声明将积极落实新《倡议》。
行业新一轮“反内卷”大战拉开帷幕。
“账期越短,资金越活”
根据企业财报、Wind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内主流车企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周转天数普遍在120天以上;其中,广汽集团、吉利汽车、比亚迪3家公司的账期较短,分别在137天、139天和142天,比亚迪、上汽集团、小鹏汽车、长安汽车4家车企实现账期同比缩短。
尽管中汽协已提出新《倡议》且部分企业已着手缩短账期,但车企普遍超120天的账期仍与行业健康发展要求存在差距,政策层面的刚性规范与监管保障也随之同步落地。
2025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正式生效,明确要求大型企业从中小企业采购的付款期限最长不超过60天。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已正式上线“全国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投诉平台”及“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线上问题(建议)反映窗口”,旨在规范汽车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支付行为,保障双方合法权益。
6月10日,中国一汽、东风公司、广汽集团等10余家主流车企宣布将支付供应商货款的账期统一至60天内。但后续媒体调查证明,出于多种原因,拖延支付账款的现象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消除。
为进一步推动汽车行业落实前述条例、践行缩短账期的承诺,中汽协新《倡议》明确了整车企业对供应商的“60天账期”支付起算时间;倡导车企与供应商每次签订合同的有效期不少于1年;还倡议车企在接收货物后及时完成验收(原则上不超过3个工作日)。
“当前‘60天账期’未全面落实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对《凤凰WEEKLY汽车》分析称,其一,国家虽出台相关文件,但未明确逾期付款的惩罚措施(如罚款、计息等),企业缺乏刚性约束机制;其二,车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资金多优先投入研发、广告宣传等领域,未将落实60天账期置于优先地位,导致账面资金不足;其三,账期问题涉及全产业链,长期形成的行业惯性难以快速扭转,且多数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压力,单家企业无力推动行业现状改变。
在他看来,如今协会再次发起倡议,核心目的在于推动车企落实这一账期规定。60天账期对盘活行业沉淀资金、化解付款延期难题至关重要,更能为中国汽车行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提供关键支撑。需注意的是,协会并无法律强制力,无法对逾期未付款的车企作出实质性处罚,但即便如此,新《倡议》仍已产生实际效果——多家车企此次再度声明便印证了其影响力。总体而言,中国汽车行业的账期问题有望逐步改善,付款周期或将持续缩短。
头部车企努力稳定市场价格,但盈利压力巨大
当前中国汽车行业正经历高度“内卷”的竞争阶段。这种内卷不仅令企业间“价格战”频发、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更会使技术研发资源因内耗难以高效聚合,挤压企业盈利空间,进而引发上下游供应链稳定性承压等连锁反应。但为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并保持竞争优势,车企已经陷入不得不卷的境地。中汽协的两度发声正是基于这一背景。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3%,这一指标虽然在2025年1-7月回升至4.6%,但相对于下游工业企业5.9%的平均利润率水平依旧偏低。7月汽车行业利润率为3.5%,环比6月下降明显,未来仍有提升空间。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此前表示,随着“反内卷”工作的不断深入,头部车企在努力维护市场价格的相对稳定,并保障产业链的资金逐步改善,但自身的盈利压力仍然很大。
据他统计,今年行业降价促销力度大幅降低,尤其是4-8月的降价车型大幅减少。今年8月有23款车型降价,较去年8月的29款和2023年8月的25款降价车型数相对持稳。而根据财报数据,今年上半年,在比亚迪、上汽集团、吉利汽车、长城汽车、长安汽车、赛力斯、理想汽车、东风公司、广汽集团、蔚来、小鹏汽车、零跑汽车、江淮汽车、北汽蓝谷14家A/H股主流上市车企中,超半数企业归母净利润出现同比下滑。
企业自发调整难以彻底破解“反内卷”过程中的盈利承压、执行不均等深层矛盾,亟须相关部门的规范引导。
针对当前汽车行业存在的“内卷式”竞争现象,6月5日,商务部曾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回应称,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强综合整治与合规引导,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7月18日,工信部、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召开新能源汽车行业座谈会,部署进一步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监督检查,深入推进产品价格监测、产品一致性监督检查、缩短供应商货款账期等工作。
针对此次中汽协发布的新《倡议》,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缩短货款账期,有助于整车企业提升经营管理质效,加快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和做大做强。整车企业应着眼长远,加强与供应商企业的互利共赢合作,相互扶持、相互成就,共建良好发展生态,共促产业高质量发展,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