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亏损超20亿元,用友冲刺港股“破局”?
2025/07/15 | 记者 陶娅洁 | 编辑 崔陆鹏
摘要:除财务压力,过去一年中,用友经历了三次高管调整,创始人王文京于今年3月重新出山担任总裁。
在企业软件领域深耕三十余年的用友网络,再次站在了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
近日,用友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正式开启“二次上市”之路。与2001年在上交所的首次亮相不同,这一次,用友赴港背后多了一份压力。
招股书显示,用友是全球领先的企业软件与智能服务提供商,致力于应用以AI、大数据、云计算为核心技术的企业数智化软件与智能服务的研发创新销售与服务。
用友的云服务主要包括用友BIP系列产品、U9 cloud、畅捷通产品及行业特定解决方案。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按2024年收入计算,用友是中国企业软件和服务市场的最大参与者。
同时,用友也面临着营收承压、亏损扩大、高管频繁更换等挑战。
从披露的财务数据来看,用友2022年、2023年及2024年的总收入分别为人民币88.89亿元、94.42亿元和88.17亿元。尽管用友在2022年录得年内利润2.24亿元,但在随后的2023年和2024年则录得亏损9.33亿元和20.69亿元,且2024年的经调整净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依旧达19.9亿元。
在招股书中,用友将亏损归因为多种因素:一方面是招揽顶级客户的努力未能立即产生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核心产品的成熟度未达预期,且大量研发投入未能迅速变现。此外,销售和运营成本的不断增加也是亏损扩大的重要因素。
除财务压力,过去一年中,用友经历了三次高管调整,创始人王文京于今年3月重新出山担任总裁。这次回归暂时稳住了公司基本盘,但也引发了市场对其战略连续性和治理稳定性的忧虑。
面对现状,用友试图通过引入AI打开增长局面。
在2023年,用友发布了YonGPT——一个针对企业服务的大模型。该模型专注于“财务报销、客户服务、方案撰写”等特定场景的优化迭代。
在招股书中,用友更明确提出“AI至上”的战略,并推出用AI能力赋能用友BIP的“用友BIP企业AI”,整合国产企业软件与大模型,力图将AI技术嵌入企业的业务流程与管理。
站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选择赴港上市,用友的目的远不止于融资输血。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在接受《凤凰WEEKLY财经》采访时指出,用友赴港上市不仅是缓解资金压力的手段,更是在推进其全球化2.0战略,通过借助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提升国际影响力。如果能吸引到长期资本,将有望加速AI及行业云的布局。
张孝荣进一步指出,AI在用友的业务增长中将起到重要作用。AI技术不仅能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智能化水平,还能帮助企业降低开发门槛、优化办公协同,最终助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开拓新的市场,创造更多业务价值。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预测,全球企业软件和智能服务市场预计将从2024年的3813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671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CAGR)为12.0%。中国市场则将从2024年的2119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3816亿元,CAGR达到12.5%。
在快速增长的市场中,用友能否通过其在AI、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的积累抓住更多市场机遇,仍待观察。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