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定增“大年”,泸州银行定增方案闯关失败
2025/07/05 | 作者 杨依依 | 编辑 曹蓓
摘要:“破净定增”并没有那么容易。
今年无疑是银行定增的“大年”。
6月,四大国有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 )完成共计5200亿元的定增,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四大行单月募资占A股全市场定增规模的97.5%。
但对于一些地方城商行而言,“破净定增”并没有那么容易。6月底,泸州银行举行2024年度股东大会,原准备在股东会上投票的定增方案因未能得到股东的同意而被撤回。
泸州银行公告称,鉴于本行于通函发布后接获股东对非公开发行相关议案提出的意见,为便于本行管理层考虑是否以及如何根据股东反馈意见对非公开发行相关议案作出调整,经审慎周详考虑,董事会决定暂缓将非公开发行相关议案提呈年度股东大会、内资 股类别股东会议及H股类别股东会议审议。
本有望成为除国有大行外第一家采用“破净定增”方式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泸州银行,不得不继续面对核心一级资本不足的窘境。
来自股东的意见
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均是财政部(或是财政部通过中央汇金公司持股),5200亿的增发中,财政部出资5000亿元、占比96%。而财政部的资金主要来自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的特别国债。
四大国有行的定增预案源于去年9月国新办会议上提出的“对国有大行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实施核心一级资本补充”的计划。
申万宏源认为国有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在当前是有必要性的。“从保障银行资产负债表稳健性角度,推进国有大行资本补充尤其必要。本轮注资,在利率下行周期中,国有大行充分让利实体、息差越来越薄的基础上,足以说明国有大行乃至整个银行业内生资本能力被削弱。但同时也要认识到,银行与实体不分家,实体经济需要银行信贷资产高效支持,就必须要保障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稳健性,必须要确保银行业可持续服务实体源泉不断,推进国有大行资本补充是有必要也尤为重要的。”其在报告中称。
在今年3月四大行联合举行的投资者说明会上,各家纷纷表示,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将提升其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同时也将加强资本管理,提高本次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比之下,泸州银行的定增方案在公告后,股东提出了意见。
公开资料显示,泸州银行前身是1997年成立的泸州市商业银行,2018年在香港交易所发行H股上市。它是“酒系银行”之一(其他两家是宜宾银行和贵州银行),总资产1710亿元,算小规模的地方城商行,业务主要覆盖四川泸州和成都及周边地区。
截至2024年末,它的第一大股东是知名的白酒公司泸州老窖,持股15.97%。其后是四川省佳乐企业集团、泸州市财政局,所有国资股东加一起持股超过50%,达到51.35%。按持股情况来看,泸州银行是一家标准的泸州市属国有企业。
也就是说,泸州银行作为一家H股上市公司,定增的详情会涉及到国有资产的保值问题。
泸州银行在公告中并没有点名提出意见的是哪一家股东,根据其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表述,有异议的一部分原因是有关股东利益。
“自增发事项的股东大会通函发布后,我行高度重视股东及市场各方的反馈,后续将严格遵循公司章程及监管要求,综合考量股东建议、市场环境及公司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决策符合全体股东利益与公司长远发展。相关信息将严格依照监管规定,通过正式公告及时、准确向市场披露。”其在股东会数天前对外表示。
泸州银行和四大国有银行的定增方案还有一点明显的不同,即定价逻辑不通。
虽然都是“破净”(发行价低于每股净资产),但从最后的定价来看,四大国有银行的价格均高于市场价。兴业证券在今年4月的报告中计算,按照2025年3月28日收盘价静态测算,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定增溢价率分别为8.8%、10.0%、18.3%、21.5%。
在3月的交流会上,交通银行称“锁价定增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最优选择”,四大国有银行均表示这样能较好地保障股东权益。
泸州银行的价格,不仅低于每股净资产,也低于市场价。
根据其定增计划,此次定增发行对象预计不少于6名,预期发行价格将不低于1.85港元/股,合计募资规模不低于18.5亿港元。泸州银行发布定增方案是在6月9日,当时收盘价2.35港元/股。1.85港元/股的定增价不仅相对每股净资产打了5折,且仅有当天市场价的79%。很显然,无论是大股东,还是散户,这个定增方案都很难说服他们。
兴业研究曾预判,如果泸州银行定增成功发行,将成为近年来除国有大行外首家采用“破净定增”方式进行核心一级资本补充的上市银行,但可惜未能如愿。
亟待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回顾历史,我国最近一次对国有大行补充注资还要追溯到2003年,再往前是1998年。这两个年份分别出现了不良资产高和银行大面积坏账的问题。华泰研究认为,与前两次的“雪中送炭”相比,2025年的注资重点在于促进发展,有助于减轻大型银行资本及经营压力、减少货币政策掣肘、缓解城投债务风险,且具有流动性投放的间接效应。
泸州银行则更类似前两次国有大行的情况。
近年来泸州银行已进行过多次资本补充,陆续发行过二级资本债券、永续债等资本补充工具,又在今年6月13日成功发行18亿元人民币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但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一直都很紧张。
泸州银行财报显示,2020年至2023年期间,泸州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由13.87%降至12.74%,一级资本充足率由10.01%降至9.61%。到了2024年末,该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再次降低至8.27%,也就刚刚达到了巴塞尔红线(8%),且低于同期全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11.00%)。
今年2月,评级公司东方金诚在泸州银行信用评级报告中认为,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偏低,随着信贷业务和资金业务规模的扩张,未来面临着一定的核心资本补充压力。
泸州银行去年频繁出现合规问题,可能也会影响股东的判断。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泸州银行因合规问题被金融监管总局四川监管局处以总计262.5万元罚款,这是其成立以来最大被罚款金额。
根据当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泸州监管分局的行政处罚信息,泸州银行因多项违规行为被追责,包括贷款制度存在缺陷、违规收取信贷资金受托支付划拨费、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超比例、未落实提款条件即发放贷款以及贷后管理流于形式等问题。
泸州银行2025年一季度报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继续下探至8.14%,较上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