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坚定持续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2025/03/25 | via.媒体 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 | 收藏本文
3月召开的中国全国两会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是重点之一。
此前,中国已展现出明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姿态,这既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也是为了在与美国的全球竞争中取得胜利而采取的措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回顾历史,民营经济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努力破除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诸多障碍,为民营经济发展开辟了重要空间。如今,中国的民营经济已经可以顺畅地进入公共服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中国还鼓励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税收、土地使用、投资、获得信贷、对外贸易等领域逐步实现均等化,以促进两者之间的良性竞争。
2005年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经济36条”),是指导各类机构支持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参考文件,涉及一系列措施。
2025年2月22日,工人在重庆华世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变频发电机生产线上作业。
“非公经济36条”包含了一些重要的概念性贡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承诺。首先,它首次确立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平等参与经济活动的原则。其次,它还首次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上述领域也将逐步对非公有制经济开放。第三,它首次规定非公有资本可以参与矿产资源的开发。最后,它首次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这些都表明,非公有制经济在整个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非常突出,受到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重视。
2024年,中国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为24.33万亿元人民币,占外贸总值的55.5%。官方数据显示,民营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92%以上。中国共产党认为,民营企业在推动新一轮技术发展方面拥有巨大潜力。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国家政策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的保证。它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并呼吁它们更多地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和计划,包括那些与关键战略、关键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以及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的项目和计划。这是在中国和世界转型的关键时期掌握新兴技术的战略计划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