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忘了公共事业收费的公益性与公开性
2024/05/25 | 作者 周兼明 | 收藏本文
重庆、成都等多地市民投诉“更换智能新燃气表后,燃气费用猛增”事件持续发酵,一时间成了网上最热门话题。有市民家中两个月无人居住,却有500多立方米的燃气消耗;有市民更换新燃气表后,和往年同比燃气费用翻倍增长。因事件闹得沸沸扬扬,重庆官方进驻燃气公司调查。
4月19日,重庆召开燃气调查情况新闻发布会。经调查组查明,燃气企业确实存在“错抄和违规估抄”“燃气计费周期混乱”“价格政策执行不到位”“换表工作组织无序”“工作力量严重不足”“内部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其中“错抄和违规估抄”一项显示,重庆燃气集团沙坪坝分公司今年1-4月因手动录入错误产生用气量增高1085笔、涉及气量19.05万m³,未入住估抄错误产生用气量增高106笔、涉及1.16万m³。
调查组表示,对经调查确认多收取的燃气费,将责成燃气企业全额退款。对于调查发现企业违法违规的问题线索,将移交相关部门加快依法处置,现已立案调查14件。对经调查确认的违法违规行为和相关责任人将严肃追责问责。据最新消息,重庆燃气集团上级机构已决定免去车德臣重庆燃气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职务。
官方公布调查结果后,虽解开了民众的某些疑虑,但仍有不少问题,如多地暴涨的燃气费与换表有无关系?新燃气表是否存在计量不准问题?据燃气企业人士的解释,传统膜式燃气表可能存在走慢问题,因旧表老化数据失准,新表变得灵敏,所以读数增加。然而有专家认为,燃气表是由燃气公司进行采购与安装,部分燃气表甚至是燃气公司的关联企业制造,这其中存在监管不规范与不透明的可能。
事实上,当用户发现自己燃气费用异常时,很难维护自己的权利。在大多数地方,对居民而言,当地燃气公司基本处于垄断地位,居民没有选择其他燃气商的可能。用户即使发现自己的费用过高或不合理,有意愿走诉讼之路,如燃气公司以中止供气胁迫,用户为了正常生活,只能选择与燃气公司妥协。
燃气费、水电费均属于公共事业收费,应不以赢利为目的,只是为了支付提供服务的成本,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燃气费、水电费都属于民众生活的必需支出,每月数目不多,却需月月支出,老百姓不能不精打细算,对此类费用的价格和数量也格外敏感。也许用户无法用技术来判断燃气表是否有问题,但因长年累月的使用经验,基本不可能对费用异动出现离谱判断。
燃气表更换虽不是大事,却与千家万户的生活开支密切相关,理应在相关部门监管下进行。如果只是由燃气公司委托相关公司一换了之,既无信息的公开透明,又无对燃气表计量的检测监管,民众燃气费暴涨后被质疑,实在情理之中。燃气公司虽是企业,却属于行政垄断经营,如果收费突然大涨,势必影响当地政府公信力。
从表面看,是市民吐槽燃气费大涨,但实质是当地公共事业收费的沟通与监管机制出了问题。如果不从机制上下功夫,今天可能是燃气费,明天可能是水费、电费和停车费。这些与民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业收费,如在变更之初没有公开透明的监管程序,民众又缺少了解途径,极可能引发舆情。前些年地方政府在进行此类公共事务时,还常常召开听证会、专家论证会等,向民众公开成本与价格核算等内容,以保证民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但这些年此类公共程序少了,总是在舆情发酵后,才匆匆进行调查、处理,难怪市民会有情绪。
公共事业部门与企业在推进各类公共事务时,一定要先确立民众的沟通与参与机制,这样才能了解民众的利益诉求。因为无论是公共事业,还是公共政策,它的本质是公共性。这里的公共性,包括了公益、公平与公开三个价值层面,要确保这三个层面的价值实现,民众参与都是关键。只有民众参与了,相关部门才能听到不同利益阶层的意见,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呼声。民众参与后,公共事务得到了来自社会和民众的监督,也吸收了来自民众的智慧,还能提高公共事务的质量,有助于公共事务的顺利推行。参与过程本身,也能让民众加深对相关事务的理解。
地方政府在出让公共事业经营权时,需明确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的边界,避免让政府和国企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这样才能让公共事业部门的自利性受到制度约束,让公共事业的收费与开支都公开透明,以防止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和官员个人利益对公共利益的侵害,改变一些地方政府借公共事务之名,谋取地方与个人利益之实的现状。同时,地方政府应意识到,对这类公共事业与服务需有明确的监管机制,时时监管运营者的价格与服务,提防运营者变相涨价或服务缩水。过去对燃气服务的监管多着眼于价格和安全,对燃气表计量的监管是缺失的。随着燃气表的智能化,相关部门应对计量问题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确保每一笔公共事业收费都能经得起民众的监督。
重庆、成都的燃气表事件提醒各地政府和公共事业部门,在推进公共事业时,须时时秉承公开透明、理性负责的态度,扩大民众发表意见的渠道,才能防范因公共性缺失而导致的不必要矛盾。公共事业的经营者也需明白,经营公共事业首先要保证的是公共性,而非经营性;如果公共性缺失,就是舍本求末,迟早会引发民众的质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