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科技集群崛起创造经济奇迹
2023/09/05 | via.媒体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节选 | 收藏本文
漫步“量子大道”,看到的是世界上分布最为集中的一批尖端科技企业。它们的产品涉及地球上最先进的一些商业化技术。这片区域存在的时间还不到10年。它地处一个看似不大可能汇聚高新技术企业的地点:中国一个不太起眼的省份安徽的省会城市合肥。
2012年到2022年,这座内陆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超过8%。合肥曾被认为既落后又贫困,如今这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轻松超过中国城市居民的平均水平。
这座城市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独树一帜地将地方政府投资与民营企业相结合的做法,一些人称之为“合肥模式”。这一发展模式培育出了高端制造业、电动汽车、生物科技和半导体等产业。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今在合肥工业产值中占比超过56%,相比之下,2013年时这一比例还不足27%。
合肥的成功引起许多人的好奇。来自中国欠发达地区的官员组团访问这座城市。来访的其他城市官员很快就会了解到“合肥模式”的基本要素。
首先是拥有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且积极进取的人才。合肥是不折不扣的内陆城市,这让它错过了上世纪90年代长三角取得的飞速发展。但是,它与周边经济状况较好的省市离得又比较近,足以吸收它们产生的影响。
位于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如今崛起为全球科技中心。中科大周围的教育体系也在蓬勃发展,让这座城市拥有众多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
“合肥模式”的第二个要素是人才流动。市政府经常从当地大学的理工院系招聘人才,同时鼓励政府部门、大学院系和企业之间展开交流,建立互信。当地一名干部曾在担任政府公职的同时,在中科大花费多年时间帮助科研人员确定适销对路的专利产品。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量子大道”及周边建筑。
第三个要素是产业链“链长”机制。政府在半导体、电动汽车、量子科学和生物技术等12个领域打造了产业集群。每个产业集群都有一个“链长”:负责监管产业总体规划的政府官员。政府将政策方向传达给“链长”,他们将这些信息分享给产业链上的企业。企业和官员利用这一沟通渠道讨论国有资本的分配、材料的采购以及潜在的供应链瓶颈等问题。
“合肥模式”的第四个要素是国有资本。合肥市政府把钱投入它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企业。一些内陆城市具备与合肥类似的起步条件,比如雄厚的教育实力和产业基础。这些地区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复制合肥的投资策略。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