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系地产半年销售增30%,旗下中建地产土储超中海地产,利润下滑开发业务明显承压
2023/09/02 | 作者 傅林林 | 编辑 曹蓓 | 收藏本文
隐形地产巨头中国建筑发布了2023年半年业绩,其中房地产开发与投资业务一路飘红,实现了合同销售额2412亿元,同比增长29.7%;合约销售面积98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2%。
这样的成绩首先应当归功于旗下二级公司中海地产,它提供了1542亿的销售额,在整个房企中排名第三。
除了中海地产以外,中建系各个工程局旗下也有地产业务,在中国建筑的财务报表中,它们以“中建地产”为名。
(来源:2023年中建集团中报)
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抛开中海,在房地产进入深度调整的周期,一家以建筑为主业的公司非但没受影响,反而通过旗下的各个建筑公司四处出击拿地,成为新一轮周期最激进的一方诸侯。
进击的“中建地产”
根据2020年到2023年中期报告,中国建筑的房地产板块销售规模为1807亿,2196亿,1860亿,2412亿,其中除中海以外的中建地产销售规模也在这几年一路飙升,分别为366亿元、557亿元、683亿元和870亿元,销售占比从18.5%上升至36%。
不过,由于以“中建地产”为名的地产业务分散在各个工程局旗下,因此在各个排行榜中,中建地产也是以各个公司出现的,如中建东孚(8局)、中建壹品(3局)、中建信和(5局)、中建玖合(2局)、中建智地(1局)等,而在中国建筑的报表中它们则统一归于中建地产项目下。
(来源:2023年中建集团中报)
他们之中也不乏在排行榜中排名靠前者,比如中建东孚在2023年上半年销售额位列第33,中建壹品位列37。
一位中建内部人士告诉《凤凰WEEKLY地产》:“中海的感觉跟中建其他单位不大一样,中海的管理风格更私企一点,竞争感觉也更激烈。不过现在,中建下面的地产公司也有着很完善的体系了。”
近两年,中建地产在土地市场毫不手软。
中建集团业绩报告显示,期末土地储备为8750万平方米,其中中建地产储备数量达到4833万平方米,已经超过了中海地产的3917万平方米。购置土地储备330万平方米,中建地产为140万平方米。
在半年报业绩会上,中国建筑总裁张兆祥表示,如今房地产行业区域分化、企业分化、产品分化现象比较明显。公司在土地获取端聚焦国家战略区域、深耕核心城市,坚持稳健投资,严控投资风险。今年上半年公司新增土地储备超九成位于一二线城市,项目所属区位优势明显。
但过于明显的扎堆投资也引起了市场的反应。
今年4月,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专门发布《关于北京市丰台区青塔街道青塔村棚户区改造项目FT00-0601-0633、FT00-0601-0634地块R2二类居住用地等2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公告的补充公告》。
补充公告将挂牌文件中对竞买人资格的要求由“同一企业及其控股的各个公司不得参加同一宗地的竞买”,调整为“同一集团成员企业不得同时报名竞买同一宗地;联合竞买的,同一集团成员企业仅可组成一个联合体参与同一宗地竞买。同一集团成员企业包括但不限于:与集团公司存在关联关系的公司(含全资公司、控股公司)。”
这一规定的出台虽然不是专门针对中建系公司,但中建系在土拍中扎堆竞拍的情况过多也是导火线之一。
比如,今年3月23日,朱辛庄地块吸引了多达42家房企参与摇号,该地块中签率仅2.38%。其中,部分参拍公司属于同一集团,中建系旗下就有5家子公司参与竞拍,包括中建壹品、中建信和、中建智地、中建玖合以及中海地产等。
如此兴师动众地参与拍地,确实给中建在北京带来了不错的业绩,比如今年7月,房山区网签金额最高的项目就是中建的国贤府,成交92套,成交额4.48亿元,套均价约487万。7月3日开盘的朝阳·中建星光里首开就达成了20亿的销售。
但政策变化后,中建系地产的拿地速度很明显会受到限制,特别是对一些优质地块,谁去拿地也成为内部需要关注的话题。
中建八局一位中层告诉《凤凰WEEKLY地产》:“现在主要是总公司进行内部协调,总公司评估谁有优势谁就去拿地。我们拿地要审批的,就看内部谁能拿到立项权,只能拿到的那家单位去投。我们在上海是‘坐地户’,参与大多数保障房建设,又是属地化企业纳税,这种属地化企业更有优势。”
近水楼台的顾虑
在这个庞大的体系下,也有阳光之外的角落。
规模攀升的同时,中建的房地产业务利润下滑。其半年毛利为231亿元,同比下降27.2%,毛利率为18.1%,同比减少2.9个百分点。
楼市下行压力让中建系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计提。
根据公告,2023年1-6月,公司计提减值准备合计62.1亿元。其中,由于部分房地产项目销售价格下跌、附近楼盘成交价格不理想,在综合考虑预期销售价格、销售进度、最新的成本预算等因素后,新增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23年上半年,中国建筑对存货计提减值8.7亿元。
中国建筑集团在沈阳建盖的商品房
天风证券表示,中建系的地产开发业务明显承压,新签订单保持较好增长趋势。
当然,由于很多地产商出现资金困难,作为建设方的中建各个工程局也会拿到一部分地产商的资产。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建筑公司在施工项目里面有个‘优先受偿权’,业主方出问题后,可以依法通过司法手段拍卖处置,比如八局做的融创项目,融创爆雷,进行市场化拍卖,也可以签署以物抵债协议,由施工企业接盘处理。”
那针对这部分资产,该人士表示:“一般建设方可以自己做甲方,或者再卖出去找下家,自己体系内的地产公司确实‘近水楼台’,但是‘亲兄弟明算账’,还是得有利润才行。”
中建五局的地产公司中建信和内部人士称:“这部分资产会让我们去跟,但真正接盘的概率很小。恒大那么多项目,到目前为止,我们也就接了2个,而且也是输出管理,资产还在施工企业。这两个项目,调研时候还能保平略盈,现在还亏了。所以,后面获批的难度会更大。”
“房地产公司有些地是政府要求兜底,而且地产公司的项目我们也不太做,又要垫资,又要抵房。”上述中建八局的内部人士坦言。
对于后市,张兆祥表示:“地产行业尽管遇到了一些调整,但这里边真正有优势的企业还是有发展空间,对这个行业我们继续保持信心。”
近期政策放松密集落地,中国银河报告称,“中建是地产政策的充分收益者”。这家极速扩张的央企,会乘着政策的东风再上一层楼吗?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