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南鹏重回“青铜时代”
2022/09/15 | 记者 苏舒 | 编辑 张轶骁 | 收藏本文
摘要:那个年代的沈南鹏,梳着大背头,戴着金边眼镜满世界演讲的画面,仍然留在公众的记忆里。之后,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崛起,太平洋两岸敲钟声此起彼伏,金钱的力量滚滚而来。
“赛道之王”沈南鹏,可能要在创投界换个活法了。
8月15日,红杉中国高调宣布推出创业加速器“YUE”,由红杉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带队,为处于天使轮到A轮的中国创业者提供创业课程和资源服务。授课完成后,学员或有机会获得红杉中国100万美金或等值人民币的投资。
按红杉的说法是,“将投后服务前置,在投资前就开始为优秀创业者服务,提高他们的创业成功率。”并且,红杉表示,“相信这会激励更多有勇气、有能力和有信心去改变世界的人投身到创业中来。”
这不太像沈南鹏在过去十年大开大合,动辄买下整条赛道的风格。相反,更像是在冗杂的项目中“选人”,从创业者的身上寻找成长性。这是沈南鹏的老朋友、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在过去十年做投资时一直秉持的。
当然,沈南鹏自己对这个活法也不陌生。
大约20年前,当中国互联网行业还是“青铜时代”时,沈南鹏和红杉中国也是在自己的圈子里寻找“合眼缘”的创业者。周鸿祎的奇虎360、张涛的大众点评,都是沈南鹏“识人”的杰作。
那个年代的沈南鹏,梳着大背头,戴着金边眼镜满世界演讲的画面,仍然留在公众的记忆里。之后,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崛起,太平洋两岸敲钟声此起彼伏,金钱的力量滚滚而来。
如今,潮水退去,下一个风口尚未到来,重新回到“青铜”时代,在创业公司中找人、找前景,可能比以前更加漫长。
靠“赌赛道”发家的沈南鹏
赌赛道,这是已故红杉资本创始人唐·瓦伦丁(Don Valentine)的一贯理念。先找市场,然后找具有成长空间的商品,最后才是找人。诞生于红杉资本的红杉中国,在大部分时刻继承了这一套方法论。
所以,在过去20年的历程中,分众传媒、阿里、京东、唯品会、聚美优品、美团……几乎互联网圈子内的半数以上大企业,红杉都没落下。
这个思路一直延伸到如今仍然如日中天的新能源汽车。国产造车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三家,红杉投了其中的两家,蔚来的5亿美元B轮融资、小鹏汽车的C+轮融资均出现了红杉的身影。
有人将沈南鹏称为饥饿的“鲨鱼”,将一个又一个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成果作为自己的战绩,吞入肚子里。
时至今日,中国投资界的派别分类有很多,但“看赛道”和“看人”显然是风格明显的两个派别。“押注赛道”的代表机构是红杉和经纬中国,对应的掌门人是沈南鹏和张颖。“押注选手”的代表机构是IDG和真格基金,对应的人物是熊晓鸽和徐小平。
有意思的是,虽然被人称为“赛道之王”,“已经买下整个互联网”,但沈南鹏很少愿意承认自己是“赛道派”。他甚至专门对外表示:红杉不会投资一个领域内两个竞争对手。
这话不见得有多少可信程度,但精明和保守,是外界对沈南鹏的一致看法。他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手上有100块钱,我也会只赌20块,我一定会预留。”
“理性分析”甚至让沈南鹏错过了今日头条的A轮融资。“作为投资人很理性,我们去拜访了很多它的竞争对手。所有的大公司都要做这个产品,新浪、搜狐、小米、腾讯都要做,讨论以后,感觉这个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张一鸣一家小公司,没有机会。”
不过沈南鹏承认,“后来的九个月里,证明了我们是错的。”此后今日头条B轮和C轮的融资中,红杉中国果断出手入局。
入局快,退场也不慢。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红杉已至少减持7家互联网科技企业,除了百川畅银,还包括美团、拼多多、九号公司、360、瑞声科技、汇纳科技等。今年7月,红杉中国就四次减持美团。
据统计,2022年以来,红杉中国及沈南鹏累计减持美团股票达1.34亿股,套现金额达235亿港元。而在2021年,沈南鹏和红杉中国减持美团十余次,套现超300亿港元。目前,沈南鹏在美团的持股比例已经下降到2.69%。
对拼多多的减持同样如此。根据拼多多年报来看,截至2022年2月28日,红杉持股为2.6%。对比去年同期6.4%的持股可发现,在过去一年里,红杉减持了拼多多约3.8%的股权,是减持最多的投资方之一。
从赛道到选人,早有征兆
尽管被称为“赛道之王”,但沈南鹏并非不会选人。
除了早期的奇虎360和大众点评之外,沈南鹏“选人”的一个代表作便是美团。2010年,红杉成为美团A轮融资中唯一的投资人。
沈南鹏的说法是,“快速拍板的背后,是基于我们对这个行业的判断以及对王兴本人的欣赏。”此后,在美团的数轮融资中,总能看到红杉的身影。即使是美团A轮融资之后,在市场上存在感不升反降之时,沈南鹏也未曾改变过态度。直到2018年,整合大众点评之后的美团赴港上市。
相比于创业加速器“YUE”的推出,红杉对“选人”的重视或许早已开始。
今年5月,红杉美国分享了一份52页的PPT报告。这篇名为《我们已经到了十字路口》的PPT中,提到了一句话,“创投行业严峻时刻已经到来,学会暂停和思考才是最重要的,最擅长对变化做出应对的,才会存活下来。”
一个显著的变化是,红杉开始向早期项目倾斜。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红杉在早期投资项目的比例上升到了80%,尤其是在天使和种子端加大了投入比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红杉资本2022年至今进行了96起对外投资。
这和曾经的红杉已大有不同。曾经的红杉一直倡导的都是全阶段、全周期的投资推进,尤其是在互联网鼎盛期,看准赛道挤进互联网巨头的后期融资阶段已是常态。背后的原因,投资圈环境可以说占很重要的一部分。
有投资人曾在接受采访时谈到现今的处境,机构募不到钱,项目推出难,再加上投资项目估值对标二级市场越来越贵,目前已经几乎找不到合适出手的项目了。
据CVSource投中数据,2022上半年中国VC/PE市场投资数量3792起,同比小幅提升,环比下降近五成;市场交易规模共计803亿美元,同比下降17%。从投资轮次来看,除A轮融资仍独占鳌头外,早期投资交易数量尤为突出。
2019年年初,沈南鹏曾在接受《财经》杂志专访时谈到,在经济下行而基金规模增大的背景下,保证投资回报率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加仓头部企业;二是在熟悉的领域里做重复的、擅长的事情,通过举一反三提升准确率;三是更多关注早期投资。
早期项目投资,有两大特点。一个是投资金额少,钱投少了,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可以守住后方资金阵地,同时,早期投资如若押对了宝,投资回报率不会小。
另一个就是“人比赛道更重要”。徐小平在早期创立真格基金的时候,就提到创业者的重要性,曾经的徐小平更为看重留学归来的创业人群。
一个耳熟能详的段子是,2014年,时任红杉中国副总裁的胡丹辞职创业,徐小平只扫了一眼对方的简历,斯坦福大学MBA、麦肯锡投资顾问,就直接拍板,“不管做什么,投!”
徐小平的这次拍板,直到胡丹创立的买单侠曝光天使轮融资之前,沈南鹏一直都被蒙在鼓里。而且,沈南鹏在知道了之后,也跟进了买单侠的A轮融资。
TMT时代已过,红杉到了“转身”时刻
减持曾经风光无限的互联网项目之后,红杉将手上的钱越来越多地押注到了硬科技、医疗健康、碳中和,以及最近尤为火热的Web3.0之上。
8月9日,沈南鹏在公开场合谈到,“新能源及碳中和领域已经成为红杉中国最主要的投资方向。”
据统计,从2022年1月1日到4月,红杉中国共投资17家Web3.0公司,几乎可以说是每周投一家。不论是硬科技、碳中和还是Web3.0,和曾经互联网的打法早已不同。
曾经“高速”成长的互联网项目已经随着见顶的流量红利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周期长、赛道新的行业。这也注定了沈南鹏将更大精力放在早期项目之上,押注未来。
红杉中国合伙人、YUE项目的负责人之一郭山汕谈及成立创业加速器的原因时表示,在天使阶段到A轮之前,除了资金,在公司初期设计和打造上,我们感觉创始者需要更多的成体系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培训。因为在这个阶段,创业者的失败率是最高的。我们研究这些失败的原因,发现普遍的现象是大部分创始人并不知道作为CEO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和培养哪些能力。
实际上,红杉资本早已在印度和欧美市场推出过类似的创业加速器。2019年,红杉在印度/东南亚市场推出了Surge,现今已经是第7期。在美国和欧洲市场,红杉近期也推出了Arc,针对美国和欧洲的种子期公司。
在红杉中国的官方口径里,将这一次推出创业加速器称为红杉的一次“内部创业”,是红杉从capital investor(资金导向的投资人)到service partner(服务导向的合伙人)的一次转型。
强调服务重要性的投资机构不止红杉一家,越来越多的VC/PE都开始重视起了服务环节。
投中网曾有过类似的报道,投后管理已经成为投资机构越来越重视的一个环节,大基金的常见方式是码人头、精细化,几十上百人的投后团队,十几个方向的服务内容;中小机构则是合伙人带着团队亲自下场指导。
曾经骤风急雨般的互联网时代已经悄然过去。经济下行,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大,创业者、投资人都需要换个思路,换个打法。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