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0零碳生物质能发展潜力蓝皮书》在京发布
2021/09/16 | 收藏本文
9月14日,在2021(第三届)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有机固废资源(能源)化利用科技装备展筹办期间,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松杉低碳技术研究院在北京联合举办了《3060零碳生物质能发展潜力蓝皮书》发布会。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任东明、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宝荣受邀出席会议,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旭东、德国沼气、废弃物管理与能源研究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Frank Scholwin、德国沼气高级专家Friedrich Brandes参加线上会议。会议由生物质能产业分会秘书长张大勇主持,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能源报、中国环境报、中国改革报、中国电力报、上海证券报等行业主流媒体记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会。
根据预测,我国2030年碳排放峰值约在110亿吨左右。我国承诺在30年时间内从碳达峰过渡到碳中和,面临的困难比发达国家大得多。这意味着我们不仅面临相关产业投资扩大、技术革新等机遇,而且迎来了传统化石能源体系受到冲击、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加剧等一系列挑战。作为全球公认的零碳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在我国能源转型和“双碳”战略中处于什么地位,发挥哪些作用,这是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与会者一致认为,“十四五”规划时期,我国发展生物质能首先是为了解决城乡各类有机废弃物的无害化、减量化处置问题;其次才是资源化和能源化利用。生物质能是典型的生态能源,其环境、民生、三农和零碳价值远大于其能源价值。为充分发挥生物质能减污降碳、发展现代农业和保障能源安全等综合效益,未来产业将需长期发展,走一条“农业-环境-能源-农业”闭合循环、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
蓝皮书用详实的项目数据来支撑报告的结论和观点,适合作为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绿色低碳企业管理者、金融投资机构、科研院所、高校师生和生物质能科技装备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参考用书。报告面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免费提供。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