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德体育园”能否助香港成为“体育之城”?
2025/04/05 | via.媒体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 | 收藏本文
香港史上最大型的体育基建项目“启德体育园”于3月1日正式开幕。这个耗资319亿港元的多用途体育场馆,造价全球第二,拥有三个主要场地,可容纳超过6.5万人,是香港政府“国际体育盛事之都”计划的一部分。与巴黎、洛杉矶等世界公认的“体育之城”相比,香港的体育文化、基建和产业发展有什么优势与不足?
“体育之城”没有统一定义,但通常具备几个关键特质:成功举办国际赛事、孕育伟大运动员和队伍、拥有热情的体育文化,以及可观的门票收益等。
据国际知名传播咨询公司Burson Cohn & Wolfe年度排名,去年第三次主办奥运的巴黎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球头号体育名城。2022年全球第三大消费市场、2028奥运主办地的洛杉矶,位列第二。
中国城市中,曾主办夏奥与冬奥的北京排名最高,在2024年位居第11位。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在BCW的2024年度排名中位列第77,在亚洲城市中亦仅排在第15名。
回归后,香港政府在2002年订立体育“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的政策方针,2004年提出名为“M”品牌计划的政策,支援本地体育总会举办更多大型体育活动,包括香港国际七人橄榄球赛、香港马拉松、维港泳等。随着近年香港运动员在奥运等国际赛事赢得佳绩,现任特首李家超在精英体育盛事的基础上推动“普及化、产业化”,让年轻人成为“更健康、更有活力的新一代”。
但专家表示,一个地方体育事业的兴盛,首先体现在文化层面的深厚积累,而不是单纯的高端设施。其中,文化传承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前香港足球代表队成员、资深体育评述员何辉指出,这些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对比赛成绩的追逐,更在于对相关历史和人物的尊重。他举例说,在英国,国民对历史悠久的球会和名宿怀有深厚的敬意,会通过设立雕像和体育博物馆等,来纪念和传播当地的体育历史和价值。
事实上,香港也拥有悠久的体育历史。英治时代西方人引入赛马、足球、剑击等项目,香港成为东亚第一个足球协会的诞生地。20世纪初华人学生在学校开始接触体育,奠定体育文化基础。
长期研究体育与社会历史的香港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国琦指出,香港这片“弹丸之地”在华人体育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是亚洲较早引入西方竞技体育的地区,在1970年代中美“乒乓外交”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马术比赛中,均发挥过重大作用,是中国体育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桥梁。
“香港的体育史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但徐国琦认为,香港在体育名誉上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其历史价值也未能被有效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