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灵活就业者参保难” 也能助力经济复苏
2023/09/15 | 作者 周兼明 | 收藏本文
不久前,《中国青年报》针对“灵活就业者参保难”问题,发布了一项有1502名受访者参与的调查,该调查既有个体样本的采访,也有相关的调查数据,对“灵活就业者参保难”困境展示得较全面。
调查显示,对灵活就业者来说,社保缴纳最让受访者困扰,获选率为58.3%;在对灵活就业者在参保上有哪些难点的调查中,57.5%的受访灵活就业者觉得个人缴纳的费用高,负担不起。有采访者表示,不少灵活就业者每个月的收入三四千元,却要交1000多元的社保,无疑是笔“巨款”;有50.0%的受访者认为,灵活就业者社保参保率低是因为难以保证持续缴纳,容易断缴;33.7%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到哪里办理、如何办理。
2021年7月,人社部等八部门曾发布《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要求在规范用工、健全制度等方面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两年多过去了,从中青报的这次调查发现,灵活就业者的社保问题并未出现大的改观。中青报记者在7月的北京街头,随机采访了几名外卖小哥,提到社保时,他们都表示没有社保,有的外卖小哥知道“五险”,但具体是哪五种,则不太清楚。
大部分灵活就业者的收入不高,也不稳定,对他们来说更需要社保的保障,然而实际情形恰恰相反,最需要社保的这个群体,却面临“参保难”问题。随着国内经济下行,这些灵活就业岗位确实有助于减缓就业压力,对民众谋生和渡过生活难关,有极重要的作用。因数字经济兴起,一些平台融合了内容消费、电商销售、生活服务等多种功能,这些新功能也在改变传统的工作形态,对年轻人尝试有创造性的职业模式,提供了大量机会。但灵活就业者如果参保难,势必降低灵活就业岗位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对中国经济复苏有百害而无一利。
虽说近年对灵活就业者的工伤或意外险等权益,各大平台有了一些保障,但从社保整体看,仍不乐观。灵活就业者的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政策如何落实,大多数地方语焉不详。从官方数据看,除医疗保险覆盖率超过95%,养老保险只覆盖10.5亿人,而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只有2亿多人。虽然灵活就业者可以个人身份参加养老保险,按当地社会平均工资设定上下限,允许缴费人在社会平均工资的60%到300%之间选择缴费基数,但实际上一部分灵活就业者的收入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60%,如按60%基数缴纳养老保险,对他们来说负担过大。
既然灵活就业是国家倡导的就业方式,应从国家政策和制度层面,尽快进行改革,让灵活就业者能得到从养老保险、医保到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统筹保障,真正保障所有劳动者的权利。应对现行的养老、工伤、失业保险等制度进行改革,把保障对象从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扩大到一切劳动者。人社部应根据职业风险、用工特点、收入状况等,将灵活就业者划分为不同类别,并研究相关的社保制度和具体办法。社会保险最重要的是权利公平,不能因行业是新兴的,就不享有这种普惠的、共济的权利。
从这次调查看,对如何方便灵活就业者参保,受访者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57.8%的受访者希望降低灵活就业者参保的缴费基数或缴费比例;55.7%的受访者期待打破地区、户籍阻碍,允许在就业地参保;54.4%的受访者建议划分多个参保缴费的档次,供灵活就业者自主选择。其他的建议还有:采取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方式,多缴多补,少缴少补(50.9%);逐步消除社保跨地区转移接续的障碍(49.6%);对断缴社保给予一定的缓冲期,允许补缴或续缴(42.8%);建立一站式数字化办理服务平台,简化参保手续(32.2%)。在这次调查中,77.6%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为灵活就业者设置专门的参保制度。
这些建议都值得国家管理者与政策制定者参考。从调查数据看,降低灵活就业者的缴费负担,是扩大灵活就业者参保率的关键。国家应尽快修订劳动法及相关立法,只有国家层面出台了相关立法,才能真正保护所有劳动者的权益。立法一定要跟上就业形式多元化的步伐,既然出现了大量灵活就业者,相关法规就应对这一部分劳动者权益保障有专门规定,把这部分劳动者作为特定职业种类,纳入到法律保护中。如从制度层面,放开对灵活就业者参与工伤保险、补充医疗、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的限制;细化参保、缴费基数和缴费率,让其可根据财务状况自主选择;放宽灵活就业者社保的补缴期限,让灵活就业者也做到应保尽保等。
只有当国家有了清晰立法,各地法规与平台政策才有明确目标,最终对灵活就业者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让其在户籍、住房、子女教育、职业伤害、失业保障等基本权益方面,与传统就业者享有平等待遇,增强灵活就业者的职业安全感。在居民社区、网络平台与高校中加强对社保政策的宣传也很重要,让灵活就业人员了解社保的重要,建立社保意识,才能促使更多人参保。
今年高校毕业生超1100万,年轻人就业压力很大,国家也出台各种政策性岗位、“特岗计划”“西部计划”等服务项目及对困难毕业生的重点帮扶等,在激励企业吸纳就业方面,也出台了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以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但更重要的是,需用立法方式解决灵活就业者参保难问题,才能激发更多毕业生选择灵活就业的新职业门类。高校毕业生知识水准高,对新业态工作的创造性更强,如果法律能有效保护灵活就业者的劳动权益,等于激发了年轻人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创造力与创业热情。如果有更多年轻人愿意在灵活就业的赛道闯荡,对中国经济复苏显然是利好。
相关报道